加入觅游公益社群,解锁更多院校干货分享▼
详情咨询丨觅游璐璐(mylulu01)或单姐(danjievip5)22级考研可加多年前网上流传着一篇《看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文中观点虽然不免偏激,但也揭露出一个事实:现在很多人在读书买书的时候,是一种很盲目的状态,别人说什么好,就跟着跟买来看。殊不知同一本书,不同的出版社的版本差异可能非常巨大。同一本译作,不同的译者,翻译出来的甚至是两本书。本周五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不少电商平台也推出了一些书籍促销活动,此处提供一些选书购书的小tips,供大家参考。选出版社
正如《看书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一文所言,大多数人在买汽车、电器、手表、衣服、鞋子、皮包甚至牙刷牙膏的时候都非常看重品牌,但买书时对出版社却非常麻木。
不同的出版社能力圈不同,擅长的领域有很大差异。
如果你是一位文艺青年,尤其对外国文学很感兴趣,那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定是你书架上的常客。
如果你喜欢看国内现当代作者的作品,作家出版社的书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爱好推理,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你多少有些耳闻。
如果你向往中国古代文士的生活,中华书局、岳麓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众多古籍应该会对你的胃口……
面对同一本书或者同一个话题的书有多个版本可做选择之时,应优先选择比较擅长该领域图书出版的知名出版社的版本。
一些野鸡出版社无论是编辑、校对还是封面设计、印制、发行都比较粗糙,闹出的笑话也不少。
比如上面这本《迪尔凯姆论社会分工与团结》,明明是杜尔凯姆(也译作涂尔干)的书,封面上却放了马克斯·韦伯的照片,作者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此处罗列个人心中前十的社科类出版社榜单,仅代表个人观点,供读者选书参考:选丛书
“山炮”一文之所以比较偏激,就在于只将书籍质量归因于出版社这一单一因素,而且就出版社而言,只看出版社名头来评判书籍质量也未免将问题简化。
在实际的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会将很多书汇编成为一套丛书,很多经典的丛书,由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或者学术团体作为主编,好的丛书通常每一本都很有质量保障。
如理想国译丛、甲骨文丛书、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等经典丛书,盲选一本都不会差到哪儿去。
下面列举一些新闻传播学比较常见的经典丛书。
华夏出版社:传播·文化·社会译丛
这套书于本世纪初出版,对于不少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理论、重要方法有引介之功。
至今不少新传学子在使用话语分析方法的时候,都还会追溯到这套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以及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这些经典著作中的分析模型。
《意义的输出》一书至今仍是质性研究的经典范本;迈克尔·舒德森的《广告:艰难的劝服》提供了一种与传统广告研究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盖伊·塔奇曼的《做新闻》几乎出现在每一份新闻学必读书单之上……
当然,这套书最为人诟病的在于其翻译问题,很多书以难啃甚至是佶屈聱牙著称,不少书最近几年也有更新的译本可做选择。
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
“牛津通识读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主题清晰、内容简洁,每本分册只讲一个主题,无论什么主题,篇幅都只有来页,10万字上下,随手一翻,就能快速了解一个领域最核心的知识,非常贴合当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
这套书的英文版已经出版了上千册,中文版也已出版了上百册,其中的《哈贝马斯》、《福柯》、《社会学的意识》等小册子也推荐给作为新传考研er的你。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中文版邀请了各个分册所在领域的名家来写序言,这些序言的作者包括:
陈嘉映、邓晓芒、葛剑雄、何怀宏、*希庭、江晓原、李银河、林达、林毅夫、汪丁丁、徐友渔、俞可平、赵汀阳、周国平、周宪……
看到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是不是感觉,单是看这些序言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媒介道说”译丛
这套丛书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合作从英国引进,由*旦和孙玮两位老师牵头主编。
目前已经出版了6册,分别介绍了海德格尔、卡斯特、本雅明、基特勒、齐泽克和维利里奥的媒介思想。
按照*旦老师的说法,这套书有两方面的价值:
?集中展现了不同学科各名家大师的媒介论述和思想,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媒介,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数字移动背景下审视媒介,提供了不同的切入视角。
?从“媒介”入手进行传播学研究,一方面可以纠正传播研究重内容、重效果而忽视媒介的偏向;另一方面最能抓住传播研究的根本,组织并形成自身的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从年起,人大出版社开始陆续出版这套译丛,主编是刘海龙和胡翼青两位老师。
此前人大出版社还有一个“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大家在各种教材中看过的、背过的书名,大都属于这套丛书,如施拉姆《传播学概论》、霍夫兰《传播与劝服》、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英尼斯《帝国与传播》、麦克卢汉《机器新娘》等等。
“学术前沿系列”可视为前者的姊妹篇。
这套书的初衷,在于激发国内研究者的创新灵感,故所选书目所涉议题大多是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有所忽视,或者存在知识盲点,但又极其重要、应该重视的话题。
这套书目前已经出版到第7本,每一本都值得阅读。
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研究还可以这样做”之类的感叹。其中《互联网的误读》和《过滤泡》两本书也是今年觅游读书班的带读书目。
选作者/译者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舶来学科,这门学科的大部分要义,都来自于西方学者的著作之中,而国人对这门学科的认知,也基本上是建立在这些著作的中文译本之上的。
这些译作有好有坏,相信很多小伙伴也都有过被烂翻译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经历。
比如《乌合之众》,这类公版书(公版书话题以后择机专门撰文阐述)堪称翻译的重灾区。
《乌合之众》有不下十个版本,其中,公认比较好的当属山东大学冯克利老师的译本。
再比如社科学子必读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常见的有三联版和北师大版两个版本。
其中,最早的三联版由两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本科生翻译出版,虽然对米尔斯的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不可磨灭的推广之功,但“翻译质量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
相对来说,北师大出版社于年出版的由北大社会学系李康教授所译的版本,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一本好的译作,除了原著足够优秀之外,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译者在该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二是译者要有足够出色的外语水平。
按照这个标准,根据个人阅读经历,推荐一些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优秀译者,下次你再看到一本翻译作品的译者栏印着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这是精品认证标志。
何道宽
何道宽老师可以说是新闻传播学翻译界的“扛把子”,年近古稀的何老师一生翻译了近百部专著,总字数超过万字。
这些翻译作品中,包含了新闻传播学科大部分奠基性作品。比如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英尼斯的《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波斯曼的《技术垄断》;爱德华·霍尔的《无声的语言》……展江
展江老师和何道宽老师可以并称为新闻传播学翻译界的“双子星”。
展江老师同样翻译了很多奠基性的作品,比如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施拉姆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哈钦斯委员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等等。展江的译作中还包括很多大部头,比如埃默里父子的《美国新闻史》、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埃姆·格里芬的《初识传播学》等等。刘海龙
大部分人对刘海龙老师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范式与流派》上。
刘海龙老师的译作也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既学科奠基性作品《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至关重要的新闻》,也有比较新的新闻理论作品《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和《真相》,还包括诸如《传播理论导引》等优秀的西方教材。胡泳
如果对互联网感兴趣,应该在很多书上见过胡泳这个名字。
胡泳老师是我国最早研究网络传播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很多作品,都是互联网领域的畅销书,如《人人时代》、《认知盈余》、《知识的边界》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这本书最早在年被胡泳老师翻译引入国内,为国人全方位地展现了数字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邓建国
邓建国老师最近几年持续引介约翰·彼得斯的思想,出版了《对空言说》和《奇云》,不过要啃下这些书,没有一定的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基础,还是比较困难的。
对小白而言,邓老师还译有一本《认识媒体》可供选择。这本书以媒体为核心,介绍了图书、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十余种媒体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这些媒体形态的现状与问题。常江
这位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老师应该是很多小伙伴学术追星的对象吧。
常江老师的所有作品都值得一读,无论是他的博士论文《帝国的想象与建构》,专著《中国电视史:-》,还是译作《舆论》、《发掘新闻》、《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结语你在日常选书购书的过程中,有什么自己的心得,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END-
原创作者丨大羽
觅游22全程班
以提升学习力为核心
全面建构教学体系模式
真正提升你的学习效率,助你高分上岸!
火热报名中~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