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过眼神,不给格伦·克洛斯一座小金人不是奥斯卡评委瞎了,是好演技被平庸的剧本拖累了。
今年是奥斯卡小年,所有大奖花落谁家几乎都在风向之内,要说有什么爆冷,最佳女主的奖项可能算是有一点意外。也只是一点而已。毕竟《宠儿》的奥利维娅·科尔曼也是在颁奖季一路横扫影后提名,拿了金球奖(音乐/喜剧片),何况还有新科威尼斯影后光环傍身,只不过她是第一次提名奥斯卡,而且《宠儿》中是三大女演员飙戏,艾玛·斯通和蕾切尔·薇兹也分走了不少光彩。
耐不住《宠儿》题材好啊,英国女王安妮的故事(生了17个孩子全都短命也是没谁了)。英国王室也算是奥斯卡大IP了。凯瑟琳·赫本(《冬狮》)、海伦·米伦(《女王》)演英国女王(王后)都拿下了奥斯卡影后,另外朱迪·丹奇饰演英国女王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莎翁情史》),而凯特·布兰切特曾经两次演过英国女王,两次都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女主(《伊丽莎白》、《伊丽莎白2:*金时代》)。话说梅丽尔·斯特里普演英国女首相也拿了奥斯卡影后呢。
《贤妻》的格伦·克洛斯优势则在于她是奥斯卡老熟人了,此前就有6次奥斯卡提名了,3次最佳女主:《雌雄莫辨》、年《危险关系》、年《致命诱惑》;3次最佳女配:年《天生好手》、年《大寒》、年《盖普眼中的世界》。但优势劣势也是辩证的,虽然一方面数次提名而不得,奥斯卡可能要卖个人情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陪跑曾是奥斯卡经典谈资),可另一方面,奥斯卡想着既然有那么多次都没给,再多一次也无妨吧(还有提名11次未获奖的呢,你猜是谁)。
格伦·克洛斯凭借《贤妻》拿下了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片最佳女主角、美国演员工会奖电影最佳女主角,还有好莱坞电影奖、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美国独立精神奖、金卫星奖……被视为本届奥斯卡影后第一热门。
说起72岁的格伦·克洛斯,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她此前获奥斯卡提名的片子大都古早了,她演过《银河护卫队》和《魔兽》,不是主要角色,我们估计也没留意。
扯了不少闲语,回到电影《贤妻》本身上来。
乍听这名字,还以为是《傲骨贤妻》那类的女强人。其实影片讲的是一个“枪手”的故事。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美国作家乔瑟夫·卡索曼,而格伦·克洛斯饰演乔瑟夫的妻子琼。
乔瑟夫已至暮年,但仍对床笫之事饱有兴趣,还会讲dirtywords助兴。当获奖消息从电话里传来,这对老夫妻高兴地在床上蹦起来,但短暂兴奋后琼心生失落。
琼协助丈夫应对各种道贺场面,并准备冬天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各种悉心照顾和陪笑脸不可谓不尽心,但眉宇间藏着淡淡忧伤,对丈夫公开场合发言对她多年相伴致谢并表现得并不自在。这一切不像是丈夫刚得大奖的妻子会流露出来的。
他俩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孕期,儿子也爱写作,但天分不高。儿子很想获得大作家父亲的认可而不得,郁郁寡欢,但他仍陪着父母前往斯德哥尔摩了。影片给了一个伏笔,乔瑟夫连笔下人物名字都不记得,而他的儿子知道是出自他的作品。
在琼的一些闪回记忆里,影片把观众带回到年、年、年时琼和乔瑟夫的一些过往。
乔瑟夫和琼是师生恋,而且琼是小三上位。乔瑟夫的教授风度,琼的文学天赋,让两人春风玉露天雷地火。抛妻弃子和女学生结合后,乔瑟夫离开了大学,在出版社工作,自己也想当作家,琼则在出版社当茶水妹,辅佐丈夫。
琼看出乔瑟夫在文学上的致命短板,乔瑟夫认为妻子不够崇拜自己威胁她要离婚,而琼虽然文学造诣高但囿于那个年代女作家难以出头,她对自身前景灰心,又是恋爱脑上头,为了笼络住和丈夫的感情,她出手帮丈夫代笔,结果越写越红、越写越多,被评论界认为“对小说形式进行了突破革新,重新定义了小说和散文写作的本质”,直至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
有了孩子后,琼还是每天关在房间里写作8小时,书籍自然署名乔瑟夫,名声都归乔瑟夫。
得了诺贝尔奖,乔瑟夫自然膨胀起来,在飞机上和空姐眉来眼去,在斯德哥尔摩挑逗贴身女摄影记者,呃,是个老花花公子啊。泡妞的手段还很单一,乔瑟夫当年在课堂上背诵了一段詹姆斯·乔伊斯的美文,打动了琼,老了还是把这段句子念给女摄影记者;当年他在核桃上写字向前妻示爱,被琼看到了,觉得他挺浪漫的,这会儿又是拿出核桃写字想送给女记者,勾引女文青的老把戏啊。
有个一心想帮乔瑟夫写传记却被乔瑟夫不放在眼里的记者,一路纠缠着乔瑟夫一家,调查乔瑟夫和琼的往事,想挖猛料,也是他最先怀疑乔瑟夫水平有限是由妻子代笔,不仅套琼的话,还找乔瑟夫的儿子做突破口。
在诺贝尔颁奖之夜,琼听着乔瑟夫不顾她劝,获奖感言里全是在提她,愈发难以自持,她不顾礼仪地离场,乔瑟夫跟着她返回酒店,两人爆发激烈争吵,彻底摊牌。
琼三十多年来从丈夫的生活取材,把他的故事、他的文化背景、他的家庭、他的创意,甚至把他经常出轨的事,也把她自己的痛苦,化作题材和灵感,写了《教师的妻子》,写了《核桃》,以及其他“经历让人心碎,形象深入人心”的著作。
但琼已经忍受不了只做一个大作家丈夫身旁的陪衬,帮丈夫拿衣服,安排丈夫服药的时间,
而丈夫却对奉承他的人说妻子不会写作,琼认为是屈辱。
乔瑟夫只是做了编辑工作,但他一直认为是他和妻子一起创作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没有一点是可怕的、可耻的或者违背道德的,他帮妻子揉背、端茶、做饭、带孩子,能让妻子全心写作,他功不可没。盛怒之下,乔瑟夫甚至对琼说:“你只是个享有我给你的写作特权,只会操心小事的小女人。”琼回了他一句:“你真可耻。”
后来当乔瑟夫问琼:既然我是你认为的不懂感情、毫无才华的废物,那你为什么嫁给我?
琼却只能说:我不知道。
乔瑟夫过于激动,心脏病发死在酒店床上。
在返程的航班上,琼面对此前纠缠的记者说:你的假想都并非事实,如果我发现你敢诽谤我丈夫的才华,我会去法庭告你。
但她随后也对儿子说了,回家到会把一切都告知他们姐弟俩。
影片就此剧终。
中外文学史上的代笔传闻也有很多,大仲马被传有个班子替他写作,莎士比亚有代笔甚至催生了一个“莎士比亚戏剧作者研究团”,诗魔乾隆的诗被疑代笔,鲁迅的文章被疑有代笔,方舟子也质疑过韩寒由其父亲代笔……而妻子给丈夫代笔三十载,代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这么戏剧性的故事,本有很多秘辛和纵深可挖,整部《贤妻》看下来却只觉得既不真实又很单薄,虽然连诺贝尔颁奖典礼、瑞典国王宴会等高大上的场面也都呈现了,却还是让人觉得“小”。
众所周知,去年瑞典文学院闹了涉嫌性侵犯和泄漏诺奖的丑闻,导致年诺贝尔文学奖暂停颁发。中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有情结,到了年莫言获奖才有所缓解。《贤妻》里这样一个诺奖级别的文学大家,却是几十年来由妻子代笔,多么轰动性的故事,不说要去猎奇,但拍得平淡算是暴殄啊,估计这也是为什么《贤妻》提名或得奖的都是女主表演类奖项,而没有获得过最佳影片或者导演编剧类奖项的认可。
琼当初认为“作家必须要写”,只要不停地写就是使命和满足,而一个不得志的女作家告诉她“作家的作品必须要有人读才有意义”。在那个年代,写读后感、管理出版社、编辑杂志的都是男人,名作家都是他们捧出来的,男人看不起女作家,不会真的认可一个女作家。琼此后的人生选择是把这两者杂糅起来了,她在不停地写,为的是她的作品有很多人读——以署她丈夫名的方式。结合当下的女权声量,《贤妻》本可以在个人牺牲还是时代悲剧的层面多挖一挖。
还有一层,像现在的娱乐圈,夫妻一体,利益捆绑,丈夫出轨妻子原谅,妻子绯闻丈夫辟谣,也不管日后是不是打脸,因为夫妻关系带来的实质利益压过了夫妻矛盾,大不了各玩各的,夫妻的名头还是要死守的,一方丑事或者犯法真的坐实了,再跳出来说:噢,其实我们早就离婚了,跟我没关系。琼和乔瑟夫之间是有感情的,琼代笔是自愿的,儿女双全日子也幸福,夫妻合作带来的名气、地位和财富支撑了他们一家的优渥生活,忍了三十年为什么再忍不下去了,是诺贝尔文学奖带来的冲击吗?在乔瑟夫死后,琼依然选择了对外界隐瞒真相,不想丈夫的声誉受损,但她又愿意向子女坦诚真相,这算是自私护短还是勇气掀开一角?《贤妻》似乎无意深究了。安排乔瑟夫猝死就是很偷懒的作法,因为没法圆了,是爆出诺贝尔惊天丑闻,还是琼只离婚重寻自我。
再另外,乔瑟夫把他经常出轨的原因归结给妻子的才华远高于自己所带来的自卑和压迫,这在社会现实方面也有共情之处。名人家庭尤甚,男强女弱的公众就说女的命好傍了高枝,女强男弱的公众就说男的吃软饭,总是不匹配就是罪过,那弱的一方总是要寻求心理平衡啊,有的人就会选择从第三者那里寻求存在感。即使是普通人家也是,一方赚钱多就会嫌另一方为家庭付出不够,一方赚钱少就会被另一方念叨没有用,最好都半斤八两,谁也说不了谁。《贤妻》里乔瑟夫出轨是真的被妻子才华压迫,还是渣男的惯性所致(当初他是有妇之夫就主动先吻了琼),编剧和导演也懒得理会了。
《贤妻》里格伦·克洛斯因为角色关系,表演风格沉静内敛,大多数时候以细微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心理活动,可能这种没有太大情绪起伏(只有最后一场争吵戏算是放开了)的表演,没有打动更多的奥斯卡评委。
但她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