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宽松瞄准经济薄弱环节
摘要:尽管*策受益者只有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省级农商行、县级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并未纳入,按目前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约万亿元的存款规模计算,若降准到1个百分点,最多释放资金约500亿元至1000亿元,算不上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而且这一措施从2011年4月至今一直在施行,并非新的降准。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一直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即便上周公开市场操作一改此前的净投放
虽然只是定向降准,但市场已对货币*策松动充满期待。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六条措施,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尽管*策受益者只有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省级农商行、县级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并未纳入,按目前农商行和合作银行约万亿元的存款规模计算,若降准到1个百分点,最多释放资金约500亿元至1000亿元,算不上大规模释放流动性,而且这一措施从2011年4月至今一直在施行,并非新的降准。但市场依旧猜测,“定向降准或为全面降准先声”。
随着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回落至%,3月份M2增速从2月的%降至%,低于市场预期;人民币贷款增速从2月的%降至%;社会融资规模虽然从2月份的万亿元上升至万亿元,但低于2013年3月份的万亿元。鉴于此,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和海外投行预测,中国可能在未来不久会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把“巨斧”,甚至不排除降息。
确实,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随着美国逐步退出QE、“热钱”从流入转向流出,特别是随着外汇占款增幅减缓,每到月末季末等重要时点,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都会出现异常波动,此时,总会有人呼吁将“池子”里冻结的资金适时释放出来。但如果认为通过降准,就能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就能降低微观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就能让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获得满足,恐怕是一厢情愿。
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并无问题。按照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3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后表明的观点,就是“从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看,流动性仍较为充裕,基本满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据道琼斯公司预测,3月份中国央行及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人民币1892亿元,连续第8个月外汇占款增加,表明资本继续流入中国。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也佐证了这一点。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一直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即便上周公开市场操作一改此前的净投放而为净回笼,且28天正回购占比提升,锁定期限再度延长,但4月17日,银行间隔夜利率依然低收于%;7天回购利率收至%;14天回购利率收至%,银行体系资金继续呈现宽松状态。但与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下行态势相反,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却不降反升。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已从年初的%上涨至4月17日的%。
为什么金融市场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却在反复走高?
3月金融统计数据或许为我们揭开了秘密。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5576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万亿元,同比少增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较2月末下降个百分点,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低和个百分点。存款不断流失,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在减少。
存款都去哪儿了?
被广泛热议的互联“宝宝们”,显然是存款的一个重要去处。
正如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所言,“在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推动下,我国金融市场在市场连通性和多层次市场建设中都取得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资本通过市场化自由流动正在逐步实现完善利率曲线的*策目标。”余额宝一季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其规模已达亿元,华夏基金零售直销(电商)规模也突破了千亿元。与此同时,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早已超过万亿元,而去年底这一规模还仅为7476亿元。随着互联宝宝对银行存款的抽取,这些原本趴在银行账户上的低成本资金,转手通过同业存款以高息转存到银行,仅余额宝一季度末投资银行存款的比例就高达92%。而银行拿到这些高成本资金,放给实体经济难以覆盖成本,只能借助“金融空转”,获取更高收益。于是,人们看到,虽然货币市场资金充裕,但存款流失造成的银行可贷资金却在减少,贷款利率不断上升。
不仅如此,伴随着国内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减弱。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万亿元,但与之对应的非金融企业存款仅增加3199亿元,说明不少企业将获得的贷款投入了非银行渠道,而非实体经济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降准,只会再次拯救当前的房地产,将资产价格吹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房地产开发商再次狂欢,但对实体经济并无太大益处。
实际上,较之降准,在流动性总体充裕、中国经济需要结构调整之际,保持定力,选择定向宽松不失为一条更具针对性,更易产生效果,也更少负面效应的可行之路。比如,此前央行就专门创设了支小再贷款,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此次“对符合要求的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样是通过定向宽松,支持“三农”等薄弱环节。这种精准发力的方式,在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背景下,既不失谨慎和理性,也保持着主动和灵活,作用更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