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时间维度下的ldquo数字亲密rd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119/4293352.html

摘要:随着当代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时间”日益成为理解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和主题。本文依托一项针对青年群体的质性研究,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和呈现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建构并实践着的,与互联网技术频繁、深度联结的“数字亲密”如何影响他们对“时间”的建构及体验;他们又呈现出怎样的能动性去应对互联网时代时间秩序的确立;从而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时间困境中,人与技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时间;青年研究;数字亲密;互联网;质性研究

一、研究源起及问题的提出

时间,是人类社会古老而重要的命题。人类对时间的追问从未停止过。一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神学家奥古斯丁就曾发出感叹:“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1]。这一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难以回答的问题,却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时间作为纯粹的知识,以绝对和一维的特征贯穿于人类历史[2]。时间不仅是所有客观事物存续的天然属性,而且也是所有与“人”相关要素的存在表征。对自然界而言,时间意味着“昼夜交替、草木荣枯、万物生死”,它是客观现实的一个固有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而言,时间意味着不同文化、制度或社会发展阶段对时间的安排和秩序。并且,世界文明的演化过程逐渐形成了一种时空事件或时空事实的等级性结构。

宏观视角下,时间是承载人类实践的必要前提之一。它作用于社会有机体的分化和变迁,并体现在一系列社会转型的系统性变化中。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关于时间结构、时间价值的默认,在相当程度上呈现了具体社会形态的地方性与个性[3]。尤其对现代社会而言,时间关乎社会变迁引发的各种现代性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是我们了解社会秩序和制度的重要“切口”。微观视角下,时间是理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角度。对时间的研究能够帮助理解人们社会交往互动的诸多方面,比如行动及其意义、情感、价值等。人们对时间的支配体现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休憩等诸多生命体验和实践。正如芭芭拉·亚当所说:“时间的诸多形态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

以上对于时间作用领域的宏观、微观划分往往是研究者面对具体经验世界分析时根据研究需要进行的。事实上,时间从情感、行为、组织、制度、文化等各个层面影响着人与社会。无论是体现在整体社会结构之中的秩序和规范,还是作用于群体互动和个体微观行动,时间能够“打通”微观行动者的生命体验和宏观社会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个人生命史与社会发展史“裹缠”中的历史关系和实践进程。正如古尔维奇指出,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种双重的时间尺度,即在社会结构里根据等级制度来安排和统一的时间,以及社会本身较为灵活的时间[5]。应该说,时间具有连接宏观与微观、纵贯个人与社会、承接过去至未来的独特研究价值。

随着当代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学界越来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