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复制链接]

1#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书看得很慢,有时候读着读着就没有耐心了。

书是读了一本又一本,但一合上书就不记得里面讲了什么。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困扰,很可能是你没有用对方法读书。没错,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看完这篇文章,教你如何高效读书。

一、学会主动阅读

什么是主动阅读?

1、从自己的兴趣点、需求点出发,主动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

比如:我想学写作,我就去看指导写作相关的书籍。我想洞察人性,就去看心理学方面的书。

自己感兴趣并且能用得上的知识更让人印象深刻。

2、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

这本书整体讲了什么?

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

书中有哪些观点,我认同吗?

阅读一本书,就是在和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而被动读书与主动读书的区别,就是交流方式的不同:

被动读书者是坐在那儿一直听着作者讲话,对作者的观点全盘接受。听完就过了。

主动读书者,会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作者说的是真的吗”,甚至还会和作者辩论: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就像做一道题,光把答案抄写下来并没有什么用,而是一步步分析解题步骤,才能真正理解这道题。

所以越主动,阅读效果越好。

二、书不用读完,也不用每一页都读

我们可以通过书的封面、目录、序言、后记,来浏览整本书的大概,了解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再根据个人需要判断是否进行下一步精读。

如果是工具书,就结合目录去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去读。

比如我想要学习如何给文章取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那在《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中,我会直接跳转到第四章。

前三章为什么不看?因为都在讲写作的好处以及作者自己的经历。这些完全可以省略掉。

不用每一页都读,也不用非得把整本书都读完。

小说也是这样。

我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前几章铺垫得太长了,枯燥乏味,差点放弃。

但我看过故事简介,知道故事发展的方向。所以我直接跳到主人公离家出走那一章,故事从这展开就很容易读下去了。

三、适当跳读会提升阅读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一些举例、数据分析或其他不重要的内容都可以跳过。

比如让人很头疼的外国名著,里面无关紧要的繁琐冗长的人名、地名都可以略过。给大家举个例子:

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里,毛姆在介绍巴尔扎克的生平时,有这样一段话:

“被他的盛名吸引的贵妇人之中有一位德·卡斯特里侯爵夫人,她是德·马伊埃公爵的千金、弗里茨-詹姆斯公爵的侄女、詹姆斯二世的直系后代。”

是不是绕晕了?

其实这些人名都无关紧要,所以在我的眼里,这段话是这样的:

“被他盛名吸引的贵妇人之中有一位侯爵夫人。”

这并不会影响整体阅读的连贯性,反而大大增加了我阅读的体验。

四、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

1、关闭脑子里的声音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在阅读的同时,脑子里总是有个声音,会不自觉地把看到的每一个字都“读”出来。

试着去关闭脑子里的声音,练习只用眼睛看。你的阅读速度会有明显的提升。

2、用手指作辅助

我们的目光不会很完美地落在某一行上,在看到眼前这么多文字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很自然的会跳来跳去,就会很容易看错行。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手指或者笔,来辅助我们的眼睛专注在一个点上,注意力提高的同时也加快了阅读速度。

还可以用手训练阅读速度。手移动的速度比眼睛稍快一点,强迫眼睛跟着手部动作移动。

3、不重要的内容统统跳过

所有无关的、可有可无的内容,都可以跳过。为什么有的人一年可以读那么多本书,因为从来都不是一页一页读的。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哲学类需要思考的书籍可以放在上午阅读,头脑清醒效率高。小说性质的书籍可以下午或者晚上读。

一些碎片时间,比如说在拖地的时候不能干其他事,那就可以听书,效率翻倍。

五、输出内容加深理解

好不容易看完一本书,是不是书一合上就不记得里面讲了什么?

那是因为你没有一个“输出”过程。

什么是输出?

比如说做读书笔记:摘抄对你有感触的句子,写读后感。

比如说画思维导图,捋一下某本书的内容大纲。

哪怕是和家人朋友复述一遍书里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这些都是输出。

这是我看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后画的思维导图。重点内容一目了然,以后只要看一遍这个导图,我就能知道这本书讲了些什么。

这是我看完《解忧杂货店》之后整理的人物关系图。看过这本书的小伙伴都知道,里面人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光用脑子想有点绕,但把人物关系图一画出来就很清晰了。

看完一本书就像是用铅笔淡淡地划了一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慢慢消失。但每经历一个输出过程,都会描重一次,在你的脑海里也会更加深刻。

好书要多读几遍。

最好的读书效果是把所阅读的内容融入自己的实践之中。将阅读和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相联结,获得新的感悟和启发。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永远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那只是某些人懒惰不想学习的借口罢了。

希望我们都可以多读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