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神圣罗马帝国第一期
TUhjnbcbe - 2023/8/4 20:29:00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32.html

神圣罗马帝国形成

(一)神圣罗马帝国在年到年的官方名称为“罗马帝国”,在年到年改称“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在年到年因帝国主体民族德意志人意识抬头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年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采行四帝共治制将帝国分为东西两半,此后帝国分分合合,直至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位儿子,从此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拉文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耐人寻味的是东、西罗马帝国彼此并非敌对关系,反而在很多方面密切合作、同声共气。此后几十年间罗马城多次被西哥特王国国王亚拉里克一世和汪达尔人攻占和血洗,致使西罗马帝国的实力和威严一落千丈。年西罗马帝国彻底解体,末任罗马皇帝自己发出退位诏宣布西罗马帝国不复存在,帝国的所有殖民地均可自行独立。东罗马帝国却得以保留,即后来史称的“拜占廷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国国徽

(二)西罗马帝国于年瓦解,其皇帝被西哥特人废黜,然而罗马人在巴黎地区的统治一直持续到年。那一年日耳曼民族一支的法兰克人的萨利安部落的首领克洛维彻一世底打败罗马人,建立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其后法兰克王国不断发展壮大,在加洛林王朝的查理大帝的统治之下法兰克王国达到鼎盛,征服国土范围到今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北意大利、波希米亚、奥地利西部、伊比利亚半岛东北角的领土。年查理大帝在罗马礼拜时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整个法兰克王国也被称为查理曼帝国,西罗马帝国就此以皇位转移至法兰克国王的形式复辟。查理曼帝国至少在理论上奠定后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基础,直到年神圣罗马帝国被取消为止。教宗利奥三世认为年查理曼大帝的加冕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开端,然而大多数人还是认为那时的帝国应该叫做法兰克帝国。年查理大帝之子路易一世去世,他的帝国也随之分崩离析。年路易一世的三个儿子订立凡尔登条约,分全国为三部分。其中查理大帝的长孙洛泰尔一世(年—年)承袭皇帝称号,并领有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称为中法兰克王国。而他的弟弟路易(年—年),被称为日耳曼人路易,分得莱茵河以东地区,称为东法兰克王国。另一个弟弟秃头查理则领有除此之外的西部地区,称为西法兰克王国。

查理曼帝国分裂

(三)查理大帝死后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始终由东法兰克王国和西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君主轮流拥有,加洛林王朝的皇冠最初在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之间争夺不休,作为战利品先后落到西边秃头查理和东边胖子查理。年胖子查理被废黜后加洛林帝国自此瓦解,再也没有统一,年胖子查理死后帝国的每一部分从自己内部选出一位“小王”。自胖子查理之后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拥有者大多是由教宗加冕的意大利国王,意大利国王的实际统治范围极其有限,仅限于意大利东北部。而那些国王几乎是清一色的意大利本土贵族,最后一位这样的皇帝是在年死于意大利的贝伦加尔一世。年东法兰克王国地方势力崛起,形成以四大日耳曼部落为母体的四大公国,它们是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年加洛林家族的最后一位国王孩童路易于去世,东法兰克贵族没有选择加洛林家族的成员作为路易的继任者,而是选举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为新一任国王,康拉德临终之时指定宿敌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为继任者。年萨克森公爵亨利在众多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当中被推举为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年亨利去世后其子奥托一世继位为东法兰克国王,他的后代奥托家族的国王们继续统治东法兰克王国一个世纪左右。亨利指定的继承人奥托一世于年在亚琛被选为国王,他平定一系列由其长兄和一些公爵发动的叛乱,在那之后奥托一世成功地掌握公爵的任免权,并常常任命主教来管理行*事务。年奥托一世帮助阿德莱德(一位意大利的寡妇王后)击败她的敌人,接着他娶阿德莱德并控制意大利。年奥托一世在对阵马札尔人的列希菲德战役中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年东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成为罗马的监护人与皇帝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那时起日耳曼王国的事务就与意大利和罗马教廷的事务缠绕在一起,奥托的加冕仪式使日耳曼国王们成为查理曼帝国的继承人,并通过帝国继承原则也使自己成为古罗马的继承人。王国没有固定的首都,而且国王不断往返与各个住处之间来处理*务。然而每位国王都有偏爱的地点,对奥托一世来说是马格德堡。王位继续以选举的形式传递着,不过在国王们死亡前他们的子嗣常常被选为下一任国王,这就使他们的家族长期保有王位成为了可能,这一特点一直持续到12世纪萨利安王朝结束。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皇帝含义

(一)神圣罗马皇帝是欧洲中世纪时的一个君主头衔,严格地说帝国在12世纪中后期才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皇帝的标准封号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或“至尊的罗马皇帝”,查理大帝在年加冕时他的头衔是“上帝加冕的最尊贵奥古斯都,伟大和平的皇帝,罗马帝国统治者卡尔”,当中包含“神圣”和“罗马”两个元素。“神圣”一词从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头衔中出现,而“罗马”一词反映“皇权过渡”,即承认神圣罗马皇帝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而这头衔在年西罗马皇帝尼波斯死后一直悬空。年后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全名应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其皇帝头衔始于奥托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将查理曼时代的历代皇帝也包括在内。加洛林王朝的诸位皇帝的正式称号是罗马人的皇帝,均是由教皇加冕赋予。因此这个头衔也可看作是一个意大利王公头衔,而且往往与意大利国王相等价。但是联系到伟大的古罗马帝国,也就使这些皇帝的头上环绕着泛欧洲统治者的光辉。由奥托一世所创建的帝国的皇帝称号虽然也来自于教皇,但其本质却是德意志民族的国家,皇帝通过征服意大利来取得“罗马皇帝”的合法性。帝国的所谓选帝侯,其直接选举的当为“罗马人的国王”,而非皇帝。因此并非每一位德意志君主都可以成为皇帝,只有进*意大利接受教皇加冕的强者才可获得这一殊荣。但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与罗马教廷关系良好的罗马王由于为威尼斯共和国阻挠无法前往罗马进行加冕,教廷特遣特使允许罗马王使用当选皇帝的称号。当哈布斯堡家族垄断王位之后选帝侯的实际作用几乎消失,而皇帝当选人又援引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先例,不经教皇加冕即自称“当选神圣罗马皇帝”(而“当选”时常省略),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乃成为奥地利-德意志君主的一般称号。

神圣罗马皇帝头衔

(二)王位的继承受众多繁复因素限制,选举意味着罗马人民的国王只是部分世袭,与法兰西的王位不同。但事实上王位一直世袭形成王朝,直至王朝内没有男性继承人为止。一些学者认为选举只是在王朝管治不明确时解决纷争,而选举过程要求主要候选人作出选举承诺,再由选举人投票。年的金玺诏书规定有7个选帝侯(3个是大主教,4个是世俗贵族),年三十年战争终结时和约规定增加一名选帝侯,以保持帝国内的天主教和新教势力平衡。年再增一名选帝侯,而整个选举团于年全面重组,当时距离帝国瓦解只有三年。年后除了查理七世属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外其余的国王都来自哈布斯堡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至年为皇帝)和继承人再没有亲赴罗马接受教皇加冕为皇帝,因此这些君主不能获得“罗马皇帝”头衔。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称“罗马皇帝当选人”(并获教皇认可,除了接受教皇加冕后的查理五世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其余继承人都只能使用这头衔,然而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忽略头衔内必须出现的“当选人”一词。

神圣罗马帝国国旗

神圣罗马帝国特点

(一)神圣罗马帝国国徽是头顶皇冠的双头鹰图案,双头鹰图案是沿袭罗马帝国图腾,意即帝国是古罗马的正统继承者。中间的耶稣受难图则表明帝国神圣性,帝国皇帝即是罗马天主教会和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双头鹰翅膀上则绘上七大选帝侯国和德意志各大诸侯的旗帜,代表帝国的普世性和广大疆域。《天佑吾皇弗朗茨》又称帝皇颂,是神圣罗马帝国(~年)、奥地利帝国(1~)和奥匈帝国(~)的国歌。其作曲者是约瑟夫·海顿,作词者是洛伦兹·利奥波德·哈什卡。《天佑吾皇弗朗茨》首演于年2月12日,这一天是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诞辰,这首歌的曲调仍被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沿用。

神圣罗马帝国国徽

(二)神圣罗马帝国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大致相当于现今的德国、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麦、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国东部、波兰西部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横跨阿尔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纪欧洲拥有帝号的大国。帝国疆域在霍亨斯陶芬王朝亨利六世皇帝(~)在位时达到最广,超过百万平方公里。大空位时代帝国疆域日益缩小,直至哈布斯堡王朝腓特烈三世(~)时改国名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这表明帝国疆域仅限于德意志一隅。查理五世(~)时代帝国版图再度扩张,但已无力挽回帝国衰败的颓势。年拿破仑推翻神圣罗马帝国,此时帝国疆域大致只包括以奥地利为中心的60万平方公里哈布斯堡王朝领地。神圣罗马帝国没有明定的首都,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先后由德意志国王、卢森堡伯爵、奥地利大公兼任,只有国王(伯爵、大公)与皇帝的居住地。例如:马格德堡(奥托王朝)、施派尔(萨利安王朝)、布拉格(卢森堡王朝)与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重要城市,如亚琛(皇帝加冕地)、雷根斯堡(帝国议会所在地)与纽伦堡(皇室宝物保管地)。年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统治着万人口,年时增加到万人口,年增长到万,年达到万,年人口达到万人。

年神圣罗马帝国

萨克森王朝

一、亨利一世

(一)年亨利一世出生在东法兰克王国境内,年亨利一世成为萨克森公爵,传其得知当选国王时正在捕鸟,故得外号捕鸟者。年孩童路易死后东法兰克四大公爵和美因茨大主教因孩童路易一生无子而选举康拉德一世为国王,康拉德一世在位期间王权极其暗弱,其影响力甚至不如萨克森、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同时他和马札儿人的作战也失利。亨利一世在法兰克尼亚公爵康拉德一世做东法兰克国王时经常发动叛乱,年亨利一世击败康拉德一世,年康拉德一世去世前劝说自己的弟弟伯哈德放弃王位要求,并提议选举自己对手亨利一世为自己的继承人。作为妥协亨利一世在成为国王后允许康拉德的弟弟、法兰克尼亚公爵埃贝哈德完全自治,以换取自己不对王位做任何要求。亨利一世在加冕时拒绝举行涂油礼或诸如此类的任何宗教仪式,因而在宗教意义上亨利一世不是一位合法的国王,所以亨利一世的另一个外号叫“无柄之剑”。

(二)亨利一世当*时期一些部落公国的势力上升,它们以承认亨利一世为条件获得种种特权,尤其是巴伐利亚和士瓦本公国。亨利一世主要依靠自己的领地进行统治,为抵御马扎尔人的入侵亨利一世在萨克森东部兴建许多城堡、组建骑兵,但亨利一世与马扎儿尔人的战斗并非总能取得胜利,就在年他还不得不向马扎尔人求和并缴纳贡金。年亨利一世把洛林并入东部王国,他为最早侵袭斯拉夫人的日耳曼君主,年亨利一世渡过易北河攻占斯拉夫人的要塞勃兰尼贝尔,此地后来发展为勃兰登堡。年亨利一世在图林根的里阿德附近击败马扎尔人,打破马扎尔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暂时阻止他们对东部王国的侵袭。亨利一世统治*策以巩固和扩展王权为标志,他扶植教会势力,依靠骑士、家臣,同大封建主作斗争,并通过反对马扎儿人入侵以及向易北河以东斯拉夫人地区的扩张,使自己的王权在全国得到承认。年7月2日亨利一世去世,其子奥托一世继位,即“奥托大帝”。

二、奥托一世(奥托大帝)

奥托大帝

平定叛乱

(一)年11月23日奥托一世出生,他是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一世之子,母亲是林尔海姆的玛蒂尔达,她是撒克逊著名英雄维杜根的后裔。10世纪之初东法兰克王国已形成若干大公国,包括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洛林、图林根等,其中以萨克森公国最大。年奥托一世的父亲、萨克森公爵“捕鸟者”亨利一世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亨利一世一生致力于维持德意志各公国间的同盟,同时他为抵御东欧马扎尔人的入侵建立一支强大的*队。年亨利一世去世,奥托一世继其父为萨克森公爵,并于同年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史称奥托大帝。

(二)奥托大帝初登王位的时候他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个危险的敌人的包围圈中,年奥托大帝的异母兄弟唐克马尔领着一班萨克森贵族首先向他发难,接着法兰克、巴伐利亚、洛林等公爵纷纷响应,企图从叛乱中分得一杯羹。此时初登大宝的奥托大帝丝毫不显得稚嫩,他不慌不忙地利用中等贵族来反对大贵族,很快瓦解反国王联盟。唐克马尔在部众向奥托大帝投降后自杀,法兰克公爵被迫求和。奥托大帝从容收拾巴伐利亚并赶走阿诺尔夫公爵,任命其弟贝特霍尔特既位,同时收回巴伐利亚公爵相当一部分权力。年贝特霍尔特死后,奥托大帝任命自己的弟弟亨利为巴伐利亚公爵。

(三)年法兰克公爵和洛林公爵联手发动反国王的战争,奥托大帝在士瓦本公爵的支持下打败他们。奥托大帝将法兰克领地和洛林领地的大部分地区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任命自己的女婿为洛林公爵。士瓦本公爵去世后奥托大帝又任命自己的儿子鲁道夫继位士瓦本公爵,这样奥托大帝即位没几年便控制德意志的大部分,萨克森和法兰克尼亚归国王自己统治,巴伐利亚、士瓦本、洛林分别归国王的弟弟、儿子和女婿统治。年奥托大帝的儿子和女婿因意大利的权利分配问题对奥托大帝不满,与美因茨大主教联手起来反对国王。奥托大帝利用德意志贵族对马扎尔人入侵的恐惧使他们联合在自己的旗下,很快就打败叛乱者,年奥托大帝召开帝国会议重新分配土地,将各公国都置于自己信得过的人的控制之下,从此奥托大帝的威权在德意志境内再也没有受到过挑战。

(四)奥托大帝在位期间积极打击地方公爵势力,在他的铁腕手段之下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洛林等公国的反叛全部被镇压。奥托大帝采取任命亲信的形式任命各公国公爵,所有公爵都需要对他宣誓效忠。此外奥托大帝还扶持教会对抗地方贵族,采取帝国教会体系来加强统治。年大帝波希米亚公爵对奥托称臣纳贡,年奥托大帝加冕为伦巴第国王,正式取得伦巴第铁冠。同时奥托大帝还将勃艮第和法兰西纳入势力范围,连加洛林直系的路易四世都不得不仰仗奥托大帝对抗国内权臣卡佩家族。

奥格斯堡战役

(一)德意志对东欧的扩张在奥托大帝时期获得突破,但奥托大帝在东欧面临着一个长期困扰德意志人的心腹大患,就是凶悍的蛮族马扎尔人。年马扎尔人出现于巴伐利亚东部边境后经常劫掠德意志各地,年亨利一世在图林根的里阿德附近击败马扎尔人,打破马扎尔人不可战胜的神话,并暂时阻止他们对东部王国的侵袭。年马扎尔人入侵,年8月5万名马扎尔人入侵巴伐利亚和士瓦本,接着包围奥格斯堡。奥托大帝率王室、巴伐利亚、捷克等八支部队(共计1万人)会同从奥格斯堡突围的骑兵,于8月10日同马扎尔人交战。年马扎尔人(即匈牙利人)生活在顿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列维底亚,属突厥可萨大帝国的保护之列。年年马扎尔人被佩切涅格突厥人赶出列维底亚,之后他们进入阿特尔库祖,在年到达多瑙河三角洲。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弗雷德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尔克打仗,他决定像拜占庭一样向匈牙利人求援。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斯维雅托波尔克,最后他本人在战争中消失。年大摩拉维亚国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这里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国家里,他们的部民们由此出发去劫掠欧洲。年匈牙利人入侵意大利,兵锋远至帕维亚。年匈牙利人在德国打败孩童路易,年他们对洛林发起攻击,放火烧帕维亚。年匈牙利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法兰克王国的勃艮第和普罗旺斯,年他们对香巴尼地区的阿蒂尼发动进攻,掠夺兰斯、桑斯、贝利,洗劫洛林、香巴尼、勃艮第。

马扎尔人对西欧诸国的疯狂劫掠

(二)年匈牙利人又一次来到德意志王国,他们不的目的和以前一样是来打劫的。年夏匈牙利人派出万余骑兵入侵巴伐利亚、士瓦本,当地*队抵挡不住匈牙利人,最后被杀得溃不成*,奥格斯堡被匈牙利人包围。此时的德意志王国已经不是捕鸟者亨利一世在位时可比的了,亨利一世时期国家并不统一,他只能依靠自己的领地和兵力对付匈牙利人。为了抵挡匈牙利人的入侵亨利一世在边境的交通要道修建一批新的要塞,并制定轮值制度让当地农民轮番戍守,他还规定当地农庄的公共事务例如宴会和议事会都要在修建的要塞里举行,以便于这些农兵熟悉这些防御工事。此外国内的修道院也被下令建造城墙保护自己,一些囚犯也被赦免释放出来发配到这些要塞中协助防守。亨利一世还训练一支精锐骑兵,规定地方必须能够在战时迅速征召起一支能够作战的骑兵队伍。这些日耳曼骑兵虽然刚刚建立,但是已经显示出不俗的战斗力。当马扎尔人来袭后步兵会布置在最前面引诱敌人前来攻击,骑兵埋伏在预先设好的伏击点,待马扎尔人进入伏击圈后开始冲锋,将敌人彻底击溃。这支骑兵帮助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大帝平定德意志内乱,使那些目空一切的公爵们俯首称臣,于是王权集中在奥托大帝手中,他可以动员足够的兵力进行对抗。正是这些前期工作使得原本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王国空前壮大,让马扎尔人的劫掠活动难度越来越大,也使得德意志能够抵挡住这次匈牙利人发动的疯狂侵袭。

(三)奥托大帝的会兵命令立刻下发到各个公国,就连藩属波希米亚也得到相同的命令,不久包括王室在内,巴伐利亚、波希米亚等八支*队集合在一起。但是初登王位的奥托大帝权力根基并不牢固,当他发出征召令时只有巴伐利亚、士瓦本、弗朗科尼亚三个南部公爵领起兵响应,北部的萨克森、洛林、图林根全都默不作声。面对国难这些北部的公爵们各有盘算,他们希望借马扎尔人之手削弱奥托大帝的王权和南部公爵们的实力,自己躲在后面好坐享其成。于是奥托大帝决定御驾亲征,率领*队增援奥格斯堡。马扎尔人听到奥托率*前来的消息后马上召开*事会议商讨对策,以往的战果让他们骄傲自满无所顾虑,于是马扎尔*的首领们一致认为击败奥托大帝的*队不是什么难事,纷纷表示要好好给这个新皇帝上一课。他们随即解除对奥格斯堡的包围,开始在城郊的列希菲德平原排兵布阵。奥托得知敌人的位置后加紧驱兵向前,他们的尾翼部队在行*中遭到一支马扎尔小股部队的袭击,后勤补给车队落入敌手。夺得辎重的马扎尔人一哄而上开始抢劫,完全不顾前来反击的日耳曼骑兵部队,一场激战后这支马扎尔部队被全部歼灭。

(四)年8月10日两*对阵,马扎尔人的主力部队有1万多人,由大量的轻装弓骑兵组成,只有首领卫队是身着重甲的重骑兵。奥托大帝部队的兵员构成一反常态,他并没有带来很多的征召步兵,而是带来大量的身穿锁子甲、手持骑枪长剑的日耳曼重骑兵,人数少于马扎尔人(0人)。不过这支部队中皇家直属部队只占小部分,大部分*队来自下面的封臣,包括3支巴伐利亚骑兵队,2支士瓦本骑兵队,1支弗朗科尼亚骑兵队和1支波西米亚斯拉夫辅助*。奥托将士瓦本*团部署在左翼,巴伐利亚*团和弗朗科尼亚*团部署在右翼,自己坐镇中*,波西米亚斯拉夫人被安排在最后看守*营,他们连预备队都不是,可见皇帝对这些斯拉夫人完全不信任。从阵型上可以看出奥托大帝的排阵采取强右翼、弱左翼的阵型,原因在于可以降低伤亡率。因为右翼的骑兵们左手持盾,可以在行进过程中举起盾牌抵挡对面马扎尔人的箭矢减少伤亡率。而左翼的骑兵也是左手持盾,他们更容易被右边射来的箭矢击中。相比起右翼骑兵更加脆弱,为了保存实力奥托大帝自然要把精锐部队多多布置在右翼方向。战斗开始后马扎尔人首先在正面边撤退,边从翼侧和后方向皇帝的重型骑兵射出箭雨。但是德意志人并没有分散而是坚守,并以一些重型骑兵实施一次突然的翼侧冲锋,将敌人的翼侧部队赶向奥托战线正面的敌*主力。于是马扎尔人又使出传统战术,他们以一支分队在右翼佯攻,主力则部署在左翼,他们绕过对面的右翼击垮看守营地的波希米亚人,直接抄掠他们背后的大营。马扎尔人原本意图通过袭营的方式分散日耳曼人的注意力并打击其士气,但是劫掠成性的马扎尔人随后开始大肆掳掠营地内的财产,完全不顾紧张的战局和稍纵即逝的战机,白白浪费这一阶段的战果。

(五)眼见自己的营地被袭击后奥托大帝命令弗朗科尼亚公爵康拉德率领骑兵前去救援,面对只顾得劫掠、已经完全失去*纪和控制力的马扎尔人,康拉德公爵果断下令所有骑兵冲锋。他们将混乱的马扎尔人消灭大半,不仅夺回己方的营地,而且化解被前后包抄的危险。不过在作战中康拉德公爵阵亡。奥托大帝在得知营地得救后下令所有骑兵一起向敌*发起冲锋,而在原地等待负责包抄的友*的马扎尔人惊愕不已,不得不正面迎战,但来不及做出反击就被击溃。他们都是轻甲甚至是无甲的轻骑兵,在白刃战中丝毫不是盔甲俱全的重骑兵的对手。马扎尔人在撤退时发生更大的混乱,无数骑兵淹死在列希河之中。奥托大帝乘胜追击消灭大量逃亡的马扎尔人,他们的首领布尔楚都被生擒俘虏,为了一雪深仇大恨奥托大帝随即下令将所有俘虏处以绞刑。奥托大帝自此以后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他使国家的统治更为巩固。其后他入侵意大利将教皇握于掌中,并成功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匈牙利人在奥格斯堡战役失败后转向定居生活,匈牙利王瓦伊克皈依基督教后被命名为斯提芬。在圣斯提芬的统治下(-年在位,他先称大公,后称国王)匈牙利人开始新的事业,直到当时一直威胁着欧洲的匈牙利民族将成为它的可靠的保卫者(即“基督教之盾”),使欧洲免遭亚洲蛮族的攻击。从13世纪的蒙古人入侵到17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匈牙利人的生涯是坚持不懈的英勇和光荣的十字**人的生涯。

进*意大利

(一)奥托大帝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行动是他对意大利的进攻,从此开创一个传统,每个有作为的德意志国王都要进*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加冕为皇帝,然而奥托大帝的意大利*策更多来源于自己对权力、名誉和财富的渴求。意大利地处东西贸易的要冲,其城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等富称欧洲,德意志封建主早就垂涎三尺。意大利*局的混乱给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北部诸侯艾夫里阿、斯波列托等为争夺*互相倾轧,南部则是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范围。罗马教皇十分腐败,罗马贵族西奥费莱克特及其妻女操纵教皇废立达半世纪之久,引起各阶层广泛不满。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年在位)生活放荡、穷奢极欲、公然作孽,罗马教廷里部分官员决心搞掉他,把权力交给萨克森国王。他们派使节去见奥托大帝,请他来意大利和罗马。年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为摆脱意大利城市贵族的控制也向奥托大帝求援,奥托大帝率*越过阿尔卑斯山,很快就平罗马的叛乱。接着他吞并伦巴底国家,扶正教皇的位子。

(二)年2月2日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大帝加冕,奥托大帝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托大帝在加冕为帝的11天后废除教皇约翰十二世改立利奥八世为教皇,并与教皇签订《奥托特权协定》,其核心内容是:没有皇帝的许可教皇不得擅自登上圣彼得宝座,教皇宣誓保卫皇帝,皇帝宣誓保卫教皇。《奥托特权协定》确定教皇绝对效忠皇帝教皇,教会继承人选由皇帝决定(后世该协定内容逐渐无效)君权和神权紧密靠拢其中,皇帝的权利极高于神权。这协定也开创由君主确立教皇继承人选的先例,为维持君主对教皇的控制。此外奥托还进一步赐予教皇地产,以此表明自己是教皇的宗主和保护者。奥托还进*意大利南部挑战拜占庭帝国,虽然没有成功但获得拜占庭帝国对他的地位的承认,当时不少人认为意大利属于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德意志国王所应得的一部分财产有关。不久奥托大帝和拜占庭皇帝约翰一世进行联姻,拜占庭公主狄奥法诺下嫁奥托二世,此举为帝国进一步赢得罗马帝国的法统。

(三)奥托大帝在内*方面影响最大的举措是明令主教教区为采邑,主教享有领主的一切世俗权利,这使得主教们成为托起奥托庞大帝国的坚实支柱。在帝国东扩的过程中教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也贡献重大,为维持对新征服的斯拉夫人聚居区的长久统治奥托大帝在这些地区新建立马格德堡大主教区以及奎德林堡、梅泽堡、迈森等主教辖区,在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过程中这个时期意义重大。

(四)奥托大帝在位的最后十几年集中精力进攻意大利,一再操纵教皇的废立,并企图染指南意大利,从而与盘踞那里的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年奥托大帝与拜占庭帝国议和,被迫放弃对南意大利的野心,并让他的儿子奥托二世与拜占庭先帝罗慕努斯二世女儿提奥菲诺结为夫妇。之后奥托二世(~年在位)继承其父遗志一度攻占那不勒斯和塔兰托,但在年被阿拉伯人击败。年奥托二世预立3岁太子(由祖母、母后摄*),决心破釜沉舟进*意大利,但未获成功,本人死于罗马。奥托三世(~年在位)数次远征意大利,也丧命罗马,其遗体运至维罗纳北时遭到当地居民的袭击。奥托大帝及其继承者对意大利的征服不仅给意大利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而且也给德意志民族带来不幸。他们把有生力量都消耗在战争上,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奔命,这样终于使已经在望的国家统一事业化为泡影。恩格斯说:“德国内部虽然缺乏经济联系,但本来还是会实现而且甚至还可能更早实现(例如在奥托王朝时期)中央集权的”,但是“罗马皇帝的称号和由此而来的称霸欧洲的野心使得民族国家不可能组成,并且使得力量在历次征服意大利的征战中消耗尽。”年5月7日奥托大帝去世,其中奥托二世继位。

三、奥托二世

奥托二世

(一)年奥托二世出生,他是神圣罗马皇帝奥托大帝与伦巴第的阿德莱德之子。年奥托二世在父皇尚在世时已加冕为国王,年起奥托二世与奥托大帝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共治皇帝,年他在父亲安排下与拜占庭公主塞奥法诺结婚。年奥托大帝去世,奥托二世基本延续其父的*策抑制德意志各部落公爵的势力,年他迫使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臣服。年奥托二世因为洛林与法国国王洛泰尔发生战争,年双方缔结协约,规定奥托二世仍保有洛林。年奥托二世入侵意大利,年他在卡拉布里亚战役中败于拜占庭—阿拉伯联*,年奥托二世选定约翰十四世当教皇。年12月7日奥托二世去世,其子奥托三世继位。

四、奥托三世

奥托三世

(一)年7月奥托三世出生,他是神圣罗马皇帝奥托二世和狄奥凡诺(拜占庭帝国公主)的独生子。年奥托三世的父亲在意大利南部去世,神罗*队抗战拜占庭帝国和西西里岛酋长国后不久奥托三世被加冕为德意志国王。尽管当时是德意志名义上的统治者,但奥托三世的次要地位确保自己的各个摄*王都掌握着帝国的权力。他的表弟巴伐利亚公爵亨利二世最初宣称对幼年的国王有摄*权,并于年企图夺取王位,当他的叛乱未能获得德意志贵族的支持时亨利二世被迫放弃自己对王位的宣称,被迫将摄*权交给奥托三世的母亲狄奥凡诺,直到狄奥凡诺于年去世。当时奥托三世还是个孩子,所以他的祖母阿德莱德担任摄*,直到年她本人去世。

(二)年奥托三世前往意大利继承意大利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两头衔自年奥托二世逝世以来一直无人持有。奥托三世还试图重新建立对罗马的帝国控制权,罗马教皇克雷森蒂乌斯二世举兵叛乱。奥托三世平定罗马的叛乱并废黜克雷森迪乌斯二世,将其堂兄安册封为新一任教皇,称格里高利五世,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德国籍教宗。之后奥托三世皇帝赦免克雷森迪乌斯二世并让克雷森迪乌斯二世离开这座城市后克雷森蒂乌斯二世再次叛乱,废黜格里高利五世并拥立约翰十六世作为教皇。奥托三世于年返回罗马平叛,重新册封格里高利五世,并处决了克雷森迪乌斯二世和约翰十六世。当格里高利五世于年去世时奥托三世册封西尔维斯特二世作为新教皇,奥托三世一生的举动进一步加强帝国对天主教的控制。

(三)从奥托三世的统治开始他就面临东部边境的斯拉夫人的入侵,在其父亲于年去世后斯拉夫人反抗帝国统治,迫使神圣罗马帝国放弃易北河以东的领土。奥托三世争取在自己整个统治期间收复帝国失落的领土,在东部奥托三世加强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兰,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关系。年奥托三世通过在东欧的事务支持在波兰的宣教工作和加冕礼来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力,斯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奥托三世于年返回罗马,面对罗马贵族的叛乱迫使他逃离这座城市。奥托三世在年进*这座城市时突然发烧,死于法莱里亚的帕特诺城堡,年仅21岁。奥托三世没有子嗣人且没明确继承人,他的早逝使帝国陷入*治危机。

五、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

(一)年亨利二世出生,他是巴伐利亚公爵强辩者亨利的儿子。亨利二世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不顺从的德意志诸侯,年他继承父亲的爵位。亨利二世的堂弟奥托三世死后率人拦截他的灵柩,抢得皇帝的全部信物,希望能保证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尽管一些强大的诸侯反对,但亨利二世还在年6月7日于美因茨加冕为国王。亨利二世早年曾就读于希尔德斯海姆教会学校,受宗教影响很深,但不反对与异教联盟。亨利二世登上王位后首先向东方的波兰王国开战,后又向意大利北部进*,征服伊夫雷亚中自称为意大利国王的阿尔杜英,年亨利二世在帕维亚正式成为意大利国王。年亨利二世与路提提人订约联合反对波兰,多次发动反波兰战争,直到年在鲍岭达成持久和平。亨利二世急于加冕为罗马皇帝,于年底决定对意大利发动另一次远征,他直捣罗马迫使教皇本尼狄克八世在年2月为自己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

(二)亨利二世应教皇之请于年在意大利与希腊人和伦巴第人作战,最终获胜。亨利二世的主要业绩是在德意志巩固王权,他精心制定所谓奥拓*体,这一由奥托一世开创的制度,基本原则是主教的领地和权力应有皇帝支配。亨利二世对主教慷慨赠与领地,并帮助他们不仅成为教会的诸侯,也成为世俗的统治者。亨利二世任命自己的亲信为主教,坚持主教独身制度,以保证主教死后其职权不至落入其后代之手,他的最大成就就是在班贝格建立新教区。亨利二世在晚年计划在帕维亚召开宗教改革会议,确认其在德意志已经实现的*教合一制度,因年突然死亡未果。他和妻子卢森堡的康根达没有生下任何儿子,他只有一个女儿是德意志的阿加莎。不久奥托一世的玄外孙康拉德二世被推为国王,萨克森王朝结束,年教皇尤金三世因为亨利二世是教会和国家间进行合作的杰出倡导者而宣布他是一位圣徒。

法兰克尼亚王朝

一、康拉德二世

康拉德二世

(一)年康拉德二世出生,他是奥托一世的女婿,洛林公爵红发康拉德的曾孙,施派尔伯爵亨利的儿子,而红发康拉德的母亲是东法兰克国王康拉德一世的妹妹。年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二世无嗣而终,康拉德二世因自己的母系与萨克森王朝有亲属关系而被被德意志贵族选举为国王。年圣诞节萨克森贵族在康拉德二世确认自己的老权利后,在明登向康拉德二世宣誓效忠。年伦巴底诸侯建议由法兰西国王罗贝尔二世任意大利国王,但以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为首的伦巴底高级教士在康斯坦茨向康拉德二世宣誓效忠。年施瓦本公爵恩斯特、小康拉德、韦尔夫伯爵和洛林的佛利洛林里希公爵的一次谋反,因佛利德里希和恩斯特被康拉德二世征服而失败。年圣诞节洛林诸侯臣服康拉德国王,这时波兰公爵波列斯拉夫侵犯康拉德二世的权利加冕称王但不久逝世,康拉德二世在萨克森接受斯拉夫诸侯的进贡,并接受斯拉夫诸侯使者的请求派遣援*反对波列斯拉夫之子米耶什科。年康拉德二世没有和美茵茨大主教商议也没有经过他同意就任命沃尔姆斯的阿策肖为主教,年2月康拉德二世的儿子亨利(即后来的亨利三世)在得到诸侯同意后被指定为国王,接着他将摄*权交给亨利三世的教师奥格斯堡主教布隆,然后起程前往意大利。年康拉德二世在米兰加冕意大利国王,亨利二世死后帕维亚的国王行宫被破坏,拉文纳也发生反对德意志驻*的叛乱。康拉德二世两次穿过波河平原试图通过开庭裁决恢复国内秩序,最后康拉德二世用破坏城堡、毁坏农田、封锁特辛的方法终于迫使帕维亚投降伦巴底,图斯齐恩两藩侯也臣服康拉德二世,接着康拉德二世颁布彻底赦免的法令年罗马教皇约翰十九世为康拉德二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开创法兰克尼亚王朝。

(二)年康拉德二世在南意大利接受萨莱诺、贝内文托和又被潘杜尔夫四世依靠希腊人的帮助而占领的卡普亚的诸侯的宣誓效忠,但没有干涉业已存在的状况。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期间恩斯特公爵、韦尔夫伯爵和其他密谋者曾攻击为亨利三世摄*的奥格斯堡主教布隆,但由于恩斯特公爵的封臣拒绝听从命令去反对皇帝,公爵和其他诸侯被迫向皇帝屈服,最终他们被逮捕。年7月巴伐利亚公爵卢森堡的亨利逝世,经诸侯同意此前已被指为亨利三世作为亨利公爵的继承人被授予巴伐利亚公国。年4月14日复活节已经被指定为亨利三世在亚琛由科隆大主教皮尔梅里姆加冕为国王,科隆大主教的加冕权是经过教皇利奥九世书面确认的。年美茵茨大主教阿里博死于前往罗马朝圣的途中,吉泽拉皇后的亲戚传教士巴尔多继任美茵茨大主教,原本由他兼管的意大利中书省交给科隆大主教皮尔格里姆,以后这一职务一直由科隆大主教担任。

(三)年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之子米耶什科在萨克森东部进行劫掠,康拉德二世把战争中受到严重侵袭的蔡茨主教区迁回瑙姆堡。年起康拉德二世开始对入侵奥得河流域的波兰人用兵,他趁波兰国内发生动乱之机从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手中夺取上卢日策。年康拉德二世从马格德堡以东南的莱茨考出发攻击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但皇家*队在沼泽地带遭到重大损失而只能放弃包围鲍岑,最后无功而返。东边区藩侯蒂特玛尔之死招致梅什科二世对易北河和萨勒河之间的再次侵袭,在波兰国内梅什科二世的兄弟借助俄罗斯人和他争夺统治权,由隐士贡特尔促成的同康拉德二世结盟共同反对波兰的波希米亚公爵乌达尔里希之子布雷蒂斯拉夫得到莫拉维亚。年皇帝的继子已被剥夺封地的施瓦本公爵恩斯特被诸侯决议宣布为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他拒绝发誓负责追捕他受到谴责的封臣屈堡的维尔纳,不久在恩斯特战斗中丧生。年由边界争端引起的帝国和匈牙利之间的损失巨大的战争,亨利三世以巴伐利亚公爵的身份在诸侯的建议下独立缔结和约而告终,他把菲沙和莱塔之间的一块土地割让给匈牙利国王,条约得到康拉德二世的承认。年康拉德二世再次对波兰作战,波兰国王不得不放弃自封的国王头衔改称波兰公爵,并退出奥得河流域。年7月康拉德二世和波兰国王梅什科二世在梅泽堡缔结和约,梅什科二世放弃他的国王象征物并只保留波兰的部分领土。年波兰公爵梅什科二世逝世,他死后敌视德意志和基督教的人们反对他的妻子、奥托二世的外孙女里尚查及她周围的人,因此她带着她的儿子卡齐米尔逃到德意志,以后的内战破坏波兰及其基督教文化,帝国东部边境的危险就这样解除了。

(四)年9月5日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三世死后无嗣,他把自己的王国(包括早先形成的两个独立的勃艮第王国,由于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二世年与普罗旺斯统治者于格的*治交易,后来都归鲁道夫二世统治)遗赠给康拉德二世。年冬康拉德二世离开萨克森向彼德林根进*,年2月2日康拉德二世在彼德林根经北勃艮第权贵选举和加冕为勃艮第国王,在苏黎世胡姆伯特—魏斯汉德伯爵(后来的萨瓦家族的祖先)及其亲属和勃艮第最后一位国王的遗孀向加冕为勃艮第国王的康拉德二世和他的儿子亨利三世宣誓效忠。年5月康拉德皇帝和法兰西国王亨利一世在马斯河畔的德维尔会晤,亨利一世承认康拉德二世占有勃艮第,两位君主联合反对香巴尼的奥多,年夏康拉德二世挥师洛林强迫破坏图尔主教区的奥多屈服。年香巴尼伯爵奥多不遵守诺言不让出勃艮第并再次在图尔劫掠,康拉德二世率领一支大*直抵罗纳河,胡姆伯特伯爵和一支由米兰的阿里伯特和图斯齐恩的伯尼法斯伯爵率领的意大利*队在那里迎接他,奥多为避免决战而逃之夭夭。年康拉德二世已经压服所有反对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这个王国的面积相当大,它几乎包括当代法国东南部的大部分领土,以及瑞士西部、弗朗什孔泰和多菲内两块法国主要封建领地。不过它并不包括较小的勃艮第公国(由法国卡佩王室的一个分支统治),因为康拉德二世把它转给自己的儿子亨利三世作为采邑。年戈泽洛公爵开始掌管上下洛林,年香巴尼伯爵奥多在巴尔要塞附近经过激烈战斗被戈泽洛公爵率领的大队人马击毙,康拉德二世对勃艮第的统治得到保障。

(五)年波希米亚公爵乌达尔里希逝世,公爵此前获得莫拉维亚的儿子布雷蒂斯拉夫继任公爵,他宣誓效忠康拉德二世并给皇帝提供武力援助。年萨克森人和卢迪茨人的边界争端中萨克森人遭受重大损失,然而康拉德二世在韦尔本举行的神意裁决却对卢迪茨人有利,使他们免遭惩罚。但这样的裁决却没能保证和平,卢迪茨人不久攻陷韦尔本城堡,摧毁当地的教堂和基督教圣迹。康拉德二世在波希米亚人的支持下发动战争,残酷惩罚卢迪茨人。年康拉德二世再次进攻卢迪茨人,并强迫他们交纳更多的贡税。年康拉德二世的继子施瓦本的赫尔曼四世根据妻子都灵的阿德尔海德的继承权在其岳父死后得到都灵边区,康拉德二世在授予公爵封地时遵循继承的原则,以利用诸侯的封臣的继承权抑制诸侯封君的专权,这一时期伯爵们开始按照他们的城堡为自己命名,这是伯爵地位世袭的一个明显标志。年康拉德二世在特里布尔宗教会议作出决议,使教区居民有义务在主教主持的地区宗教会议上为自己辩护,禁止出让教会财产买卖圣坛和圣油。康拉德二世继续萨克森王朝抑制德意志诸侯的*策,他在与诸侯的斗争中争取小封侯的支持,帮助他们不被大封建主所欺凌。年康拉德二世在意大利颁布所谓“封地法”,规定贵族的采邑为世袭,以免大领主肆意兼并小领主的领地。这些积极的措施保证了王权的加强。康拉德二世并利用由皇帝任命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传统做法(所谓主教叙任权),巩固王室对教会的有效控制。康拉德二世颁布的封地法保障所有封地持有者的地产、反对任意和非法取代,并保证所有封地的继承权,每个封地拥有者将来只可能经过审判程序在他的封君面前失去自己的封地。康拉德二世靠封地法不仅争取到高级贵族,也争取到双重封臣。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被罢黜任命继任者,其他三名主教被捕,是根据一个诸侯会议的决议而不是根据宗教法庭的决议,国王亨利三世不同意这样作。

(六)年康拉德二世在班贝格宫廷裁判会上向诸侯们建议剥夺克恩藤的阿达尔贝罗公爵的法律保护并剥夺他的封地,理由是他和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勾结叛国,但包括以巴伐利亚公爵身份参加会议的国王亨利在内的诸侯们都拒绝合作。只是因为皇帝下跪垂泪请求实现他的愿望,公爵才被缺席判处叛国罪,失去公国和克恩藤边区以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同他的儿子一起被流放,兰巴赫的阿诺尔德得到卡兰坦尼亚边区及所属的伯爵领地(即后来的施蒂里亚)。年康拉德二世应发生冲突的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和反对大主教的管区主教和世俗诸侯之请进入意大利,康拉德二世进入意大利时米兰发生骚动,当皇帝的法庭以叛国罪审判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时他逃脱拘捕,逃往他的*羽占领的米兰,皇帝和他的使臣们在伦巴底和罗马尼阿保障和平但没能占领米兰。年圣诞节帕尔玛市民发动反对皇帝和他们的城市统治者的帕尔玛主教的起义,起义给*队和城市都带来严重的损失,本尼迪克九世教皇遵照皇帝的要求把米兰大主教阿里伯特驱逐出教会,但也没能制服米兰的反抗。年卡普亚的潘杜尔夫驱逐他的大主教,占领蒙特卡西诺和加埃塔。诺曼人的头领赖努尔夫和他结盟在那不勒斯以北的迪拉沃罗建造阿韦萨城堡,萨莱诺、贝内文托和那不勒斯的诸侯依靠其他诺曼*队也对潘杜尔夫无可奈何,希腊*队驻扎在西西里没有插手此事,潘杜尔夫拒绝皇帝的使节关于交还修道院田产释放俘虏的要求。年春康拉德二世率领*队直抵特洛伊城下,年圣灵降临节康拉德二世占领卡普亚并废黜潘杜尔夫,萨莱诺的魏玛被封在卡普亚,阿韦萨的赖奴壤土夫臣服于皇帝,一支诺曼雇佣*随着赖努尔夫定居下来。年夏皇帝的*队因为南意大利的气候导致年轻的皇后贡希尔德和皇帝的继子施瓦本公爵赫尔曼四世都在南意大利逝世,康拉德二世被迫退回北方,此次征战中没能制服米兰。此后一批意大利骑士和诸侯每年都攻击米兰,而米兰人则用一支在饰有基督十字架的旗车指挥下的人民*迎战。年康拉德二世回到德意志,国王亨利三世以施瓦本的赫尔曼二世的外孙的身份得到施瓦本公国,在索洛图恩帝国议会会议上又得到勃艮第国王的王位。年奥托·奥塞洛总督的儿子彼德继承叔父匈牙利国王斯蒂芬的王位,但不久就因为不公正而被匈牙利诸侯驱逐,匈牙利诸侯拥立本族的阿巴(萨米尔),不久阿巴率领三支*队入侵多瑙河畔的帝国领土但被击退。年亨利三世把归还的克恩腾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年6月4日康拉德二世病逝于乌德勒支(在当代的荷兰),安葬在施佩耶尔大教堂墓穴里,其子亨利三世继位。

二、亨利三世

(一)年10月28日亨利三世出生,他是是神圣罗马皇帝康拉德二世之子。年亨利三世成为巴伐利亚公爵,年亨利三世成为康拉德二世的共同执*者,年亨利三世成为士瓦本公爵,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亨利三世成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亨利三世使波希米亚人臣服于自己,年亨利三世解决波希米亚公爵弗拉季斯拉夫一世与波兰大公卡西米尔一世之间的争端。不久亨利三世使长期侵扰德国的匈牙利人定居下来,驯服桀骜不驯的洛林公爵。年亨利三世赴意大利废黜三位对立教皇格里高利六世、本尼狄克九世、西尔维斯特三世,立德国人克莱蒙特二世被选为新教宗,从此结束对立教宗的局面。同年克莱蒙特二世为亨利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在位期间一直掌握对德意志境内各主教的任免权。年10月5日亨利三世去世,其子亨利四世继位。

三、亨利四世

萨克森叛乱

(一)年11月11日亨利四世出生,他是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的儿子。亨利四世的父亲为了确保他能继承王位召集诸侯提前选举还是个幼儿的亨利四世为自己的继承人,年7月17日年仅四岁的亨利四世在帝国首都亚琛由科隆大主教赫尔曼二世加冕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年亨利四世又在父亲的授意下当选为巴伐利亚公爵。年10月5日亨利四世意外地去世,当时的亨利四世年仅六岁,他的母亲普瓦图的阿格尼丝为摄*。年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劫持年幼的亨利四世,胁迫阿格尼丝太后交出*权。安诺成为帝国的摄*后窃取王室领地的公爵们势力强大起来,安诺本人在年强迫亨利四世与萨伏伊伯爵奥托一世之女都灵的伯莎结婚。亨利四世在年公开提出要与伯莎离婚,但未获教皇允准,这一切都使亨利四世更加仇视安诺。年与亨利四世关系紧密的不来梅大主教阿德尔伯特取代安诺的位置,亨利四世致力于在帝国境内加强皇帝的权力,然而实际情况是德意志诸侯们势力强大且不愿服从任何一位君主,教会则在罗马教廷发起的克吕尼改革中变得越来越有独立性。

(二)法兰克王国自查理曼大帝去世后陷于四分五裂,从9世纪至10世纪间法兰西和德意志等地区战祸不断,因此许多人产生厌世的思想。与此同时修道院的经济实力则日益雄厚,一些修道士已和世俗封建主一样腐化堕落,本尼狄克修道制度处于涣散松弛的状态。于是教会中开始兴起克吕尼派改革运动,使修道主义再度高涨。不过克吕尼改革派不仅想改革修道制度,而且还试图利用教会的经济实力左右分裂动荡的*治局势。年“虔敬者”威廉在法国东部离马肯不远的克吕尼建造一座隐修院,它规定只接受教皇保护,不受其他任何主教和世俗权力的管辖。而且它的土地不受一切侵犯,还要求修士遵守严格的禁欲主义的本尼狄克会规。克吕尼修院的建立在教会引起很大反响,在第一二任院长伯尔诺(—在任)和奥多(—在任)的热心推动下许多修道院都起而仿效、整顿改革,当时在罗马的阿文亭山上也建立一座代表克吕尼派思想的圣玛利亚隐修院。到10世纪中叶克吕尼派运动已由法国发展到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地,这些克吕尼派修道院均听命于克吕尼修道院长的命令,凡属克吕尼派修道院的院长也均由克吕尼修派道院院长任命,实际上形成一个以克吕尼修道院为首的克吕尼修道院系统,成为一种宗教势力和*治势力。

(三)随着克吕尼派势力的日益增强,其改革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修道制度的改革。在克吕尼修道院长奥蒂罗(—)在任期间,为扼制封建领主之间、修道院和封建领主之间以及修道院之间经常为经济利益发生的武装冲突提出“上帝的休战”口号,规定从星期三早上到星期一早上纪念基督受难,期间一切暴力行为将受教会严厉惩罚,但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同时克吕尼运动还普遍地反对神职人员的腐化行为,坚决抵制当时教会中盛行的用金钱等卑鄙手段谋取教会神职的“西门主义”和破坏神职人员独身生活,为娶妻纳妾做辩护的“尼古拉主义”。积极整顿教规、严格戒条,强调神职人员必须过禁欲生活,反对教会世俗化,也反对封建主控制教会以及神职人员家族把持教权和教产,以防削弱教会的力量。克吕尼派试图通过这些改革提高教会地位,增强同世俗统治者争权夺利的实力。

(四)克吕尼运动开始时多数人并不反对君王委任神职人员,但到11世纪中叶克吕尼派人士则把君王委任神职看做与平信徒委任神职一样是买卖神职,认为君王篡夺神职叙任权,试图夺回叙任权,增强教皇权力。然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在位)对选立教皇的控制权正处顶峰,长期以来教皇选立由诸侯们操纵、11世纪上半叶曾出现过三个罗马教皇并存的局面,年亨利三世率*进入罗马一并废掉三个教皇,但相继任命的二个教皇均被*死,最后任命一个克吕尼派神职人员登上教皇宝座,从此改革派掌握了教廷实权。利奥九世大力推行克吕尼改革,对教皇的直接顾问枢机主教团进行重大改组,撤掉了不同情改革的罗马人,从其它西方国家委任了一批克吕尼派亲信、其中有三个非常重要而有影响的人物,这就是霍姆伯特、白人休哥和希尔德布兰。然而利奥九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罗马也并未得以真正实现,他死后继任的教皇继续前任的主张。年亨利三世去世,年仅4岁的亨利四世继位,改革派又乘机发动教会摆脱皇权控制的运动,这就是中世纪著名的“主教叙任权之争”,在这场争夺战中希尔德布兰是一位最有力的主导者和实干家。

(五)年教皇亚历山大二世去世,年届五旬的希尔德布兰德成为众望所归的教皇候选人,并在枢机主教的一致拥护下成为新任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刚一登基便颁布著名的《教皇训令》,该训令的宗旨是教皇永无谬误,其中“他可以罢免皇帝”一条使得世俗与宗教权力的界限被打破,致使亨利四世与教会的冲突表面化。亨利四世巩固国王在萨克森权力的措施(修建城堡,派遣王室卫队驻扎)引起年—年的萨克森叛乱,他不能冒险同时与这两者对抗,在镇压叛乱时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并承诺支持教会的改革。之前德意志国王在萨克逊广建皇室庄园,强制农民服徭役及向驻*提供实物,广大农民不胜负担、苦不堪言。年巴伐利亚公爵、萨克逊大贵族奥托领导萨克逊举行反亨利四世的叛乱,萨克逊许多地方的自由农民和依附农民举行大规模起义。亨利四世吓得逃亡沃姆斯,被迫作点让步。地方封建主企图利用起义向皇帝施加压力,激起皇帝的震怒。亨利四世作好充分准备后于年宣布和平破裂,派出重兵残酷镇压起义,最终亨利四世在年6月在战场上击溃萨克森人的反抗。

叙任权斗争

(一)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总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亨利四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权,并拒绝让得到教皇支持的米兰总主教就职,为此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长期以来格里高利七世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这就爆发一场形式为授职权之争的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公开冲突。年1月24日亨利四世召集26位德意志和北意大利的主教在沃尔姆斯举行宗教会议,宣称格里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国王的行为深感不安。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里高利七世于年2月22日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被绝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解除效忠宣誓。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帝国诸侯,年10月在特雷布尔举行的帝国议会上大多数诸侯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将在年2月2日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邀请教皇亲自出席作为裁决者,以见证诸侯们的最终决定。民众也拒绝帮助国王,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制服所有反叛的诸侯,到了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否则他的皇位就将被剥夺。

(二)叙任权斗争前教会官员的任命尽管理论上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任务,但实际上由世俗权威履行。由于大批财富和土地与主教或隐修院院牧之位紧密相连,故贩卖教会职位(即贩卖圣事活动)成了世俗领袖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由于其识文断字具备管理能力主教们以及隐修院院牧们通常是世俗*府的一部分,故任命(或卖职给)忠心之人对世俗统治者有利。此外神圣罗马皇帝具备特别的任命教皇权能,而教皇则会任命和加冕下一位皇帝,因此这样一个对教会职位的世俗叙任便成永不停止的周而复始。批评开始于教会内部格里高利七世改革的成员,他们决定将叙任权收归教会以对付贩卖圣事之罪。改革者们知道在皇帝保有任命教皇权能的情况下。改革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的第一步便是将教皇职位从皇帝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年6岁的亨利四世时成为德国国王,改革者们抓住此时他还是孩童不能反对这一良机解放教皇职位。年教会在罗马举行大公会议,宣布世俗领袖不再在教皇选择中扮演角色,并创立完全由教会官员组成的枢机团作为选举人团,自此枢机团负责选择教皇。当罗马控制教皇选举后,是时候在更广的战线上对世俗叙任活动发动攻击。

(三)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教皇训令中声言,罗马教会是由天主独自建立的,教皇权力(教皇格拉修的权威)是唯一的普世权力。同年2月24-28日在拉特朗宫召开的大公会议,诏令教皇独自即可任命或免去教会人员之职,或将其从一个主教座位调到另一个,这个对中世纪早期的权力平衡带有根本性的背离。在格里高利七世改革之中消灭叙任(由神委派的最高统治者以世俗兼精神的权力之象征任命教长的权利)的活动,此时亨利四世不再是孩童,他对此种宣称进行反击,在致信格里高利七世中他用以下毫不含糊的用语收回自己作为皇帝对额我略当教皇的支持。该信称非经篡权而乃由上帝圣授之国王,致希德伯兰,此刻非教皇而乃伪隐修士”。而且该信要求选举一位新的教皇。这时亨利四世任其专职司铎为米兰主教,当时已有一位候选人在罗马被选中,形势变得更加紧迫。年格里高利七世的反应是绝罚国王,将其开除出教会,并罢免其德国国王之位,这是自公元4世纪后首次发生的国王被罢免事件。贯彻这些声明是一件难事,但优势逐渐落在格里高利七世一方。德国贵族很高兴听到国王被罢免,他们利用宗教掩护作为借口以继续自年朗根萨尔察第一次战役开始的反叛,并图夺取皇家保有地。贵族们主张地方对农民和财产的统治地位,建立要塞(这在过去是非法的)和建立地方采邑制以保卫自己的自治权不受帝国剥夺。

(四)亨利四世向托斯卡尼的马蒂尔德以及隐修院院牧克吕尼的休请求调停,由于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亨利四世别无选择只有后退,需要时间调动其部队打击叛乱。年他行至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觐见教皇,并以个人名义致歉。出于悔罪并重复他自己在朗根萨尔察第一次战役之后对萨克逊人的惩罚,他戏剧性地披件刚毛衬衣并在数九寒冬赤脚立于雪中,这后来被称为卡诺莎悔罪。格里高利解除绝罚,但德国的贵族们(其反叛被称为大撒克逊起义)并不情愿放弃他们的机会,他们选出一位对立的国王,这个人是莱因费尔顿的鲁道夫。此后亨利四世宣布克勉三世为教皇,年亨利四世抓住并杀害鲁道夫,并于同年入侵罗马以图强行推翻格里高利七世并并安插一位更友好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召来其同盟者们(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相助,年他们从德国人手中救下教皇,诺曼人在此过程中洗劫罗马,而当罗马市民们奋起反对格里高利七世时格里高利七世被迫与诺曼人一同逃往南部,他很快便在那里去世。叙任权斗争持续数十年,因为每位继位的教皇都力图通过挑起德国国内的叛乱以减少皇帝的权力,这些叛乱逐步成功。亨利四世年去世后亨利五世继位,这位新皇曾支持教皇反对其父,并曾使其父在临终前声明放弃其对立教皇的合法性。亨利五世也曾选另一位对立教皇(对立教皇格里高利八世),但他根据沃姆斯协约放弃部分叙任权,并被教会重新接纳且因此被正式承认为合法皇帝。

(五)在亨利四世去世时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与格里高利教皇也因叙任而卷入斗争,而其解决则为帝国最终解决该问题提供模范。征服者威廉在入侵时已经接受来自教皇历山二世的教皇的旗帜和遥远的祝福,但在取得圆满成功后却成功回绝教皇的主张,即他必须按照君士坦丁御赐文的一般规定来罗马并为其采邑宣誓效忠。教皇训令中对世俗叙任权的禁止并没有动摇威廉的主教们和隐修院院牧们的忠诚,在亨利一世统治下威斯敏斯特与罗马间激烈的争吵导致坎特伯雷大主教安瑟伦放弃了调停并退隐至一隐修院。一位诺曼人伯爵(亨利的主要谋士)被绝罚,但绝罚国王之威胁仍未兑现。在德国的亨利没有被干掉之前教皇需要英格兰的亨利,一个计划中的十字*也需要英格兰的支持。亨利一世委托约克总主教收集并呈交所有有关受膏者之王权的传统,由此产生的约克的无名氏条约是中世纪早期*治理论研究者们的研究乐趣之所在,但它们绝不是盎格鲁-诺曼君主制的典型观点,它代替为过时的宗教意识形态服务的行*的和法律的官僚制的牢固基础。年的伦敦协约提示一个后被沃姆斯协约采纳的妥协,在英格兰如同在德国,国王对教长之世俗和宗教权力的衡平之区别被创造出来。利用这一区别亨利一世放弃其对其主教们和隐修院院牧们的叙任之权,而保留要求他们来并为教会财产与主教职位挂钩的地产宣誓效忠的传统。主教在如世俗封臣一般于赞誉典礼上已宣誓效忠并其封臣身分后,即可直接从国王手中获得教会财产。这一封臣系统并未如在法国一般被在英格兰大的地方领主间进行划分,因为诺曼征服国王执掌权力。亨利一世认识到依赖经院学者作衡平法官之危险,并迅速转而依靠世俗学者(他们自然具有次要的圣职)且酬予这些人以国王自己提供的主教辖区和隐修院。亨利一世扩张兵役免除税系统以降低君主制对仰赖教会土地之*需供应的骑士的依赖。英格兰短暂的叙任权斗争之结果是国王的世俗权力获得加强。

(六)在大陆50年战斗之后一个类似的妥协(但其长期结果却南辕北辙)于年达成,9月23日沃姆斯协约中双方同意叙任权要被排除,而为世俗领袖对任命程序的非正式但却重要的影响提供余地。君主在被卷入与教会的争端前已经权力衰落并解体,领主对农民的地方权利增长,增强农奴制并导致大众权利减少。地方税费增加,而皇家金库资金减少。正义之法权地方化,法院不必向皇家当局汇报。长期的帝国权力衰落将使德国四分五裂,直至19世纪。教皇则变得更强了,在叙任权斗争中双方都力图引领公共舆论,结果是世俗人士开始从事宗教事务。而平信徒增加,为十字*以及12世纪巨大的宗教活力做好准备。这次争论并没有因为沃姆斯协约而结束,将来还会有教皇们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们的争论,直到北意大利完全落入帝国之手为止。在腓特烈二世任内教会将调转十字*的枪头直指神圣罗马帝国,根据诺曼·康托的记述,“叙任权斗争颠覆中世纪早期教会与世俗的平衡,并结束二者的相互渗透。中世纪王权(过去主要是教会理想和人员的创造物)被迫发展新的制度和支持,在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其结果是首例世俗官僚制国家(其基本组成要素出现于盎格鲁-诺曼君主制中)。”

卡诺莎之行

(一)回到亨利四世悔罪之前格里高利七世已出发参加在奥格斯堡举行的帝国议会,当格里高利七世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时,便匆匆逃往支持他的托斯卡纳女藩候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避难。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策略是请求教皇的宽恕,接着发生的便是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罗马帝国衰落之后宗教人员的授权长期掌握在世俗君主手中,世俗君主利用教职的任命权、鬻卖神职,将其封给忠诚的下属和家族成员。或者用各种手段把辖下的教区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君主的领内出现大量具备一定经济和*事实力的教区和修道院,它们逐渐形成重要的*治势力。这些现象导致罗马教廷的财产流失,道德声望与威望的下降,教皇在宗教事务方面的控制力也随之受到挑战。同时君主授职也导致领内教区的腐败,因此十一世纪之后西欧兴起一股主张提高教皇的地位与控制力并且反对教区世俗化的克吕尼运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作为克吕尼改革派在任内早期就试图推行改革,由当时的枢机主教团和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取教职授权,当然格列高里也明白如果神圣罗马帝国继续保留对教皇选举的干预自己的改革是无法完成的。年年仅六岁的亨利四世登上皇位,罗马教廷趁着皇帝年幼于年4月13日颁布著名的教皇选举法,规定封建领主不再拥有干预教皇选举和任命治下红衣主教团的权力。年教皇又发布《教皇敕令》(二十七条),具体地阐述教皇的地位及其权力,其中宣称:唯有教皇一人具有任免主教的权力;唯有教皇一人有权制订新法律;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甚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凡不与罗马教会和谐的不得视为基督徒;教皇可以命令臣民控告他们的统治者;教皇永不受审判”等等。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趁德国国内局势未稳之际,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对此亨利四世仍然继续任命主教,并且最终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亨利四世与教皇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四世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四世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与此同时德意志国内以公爵鲁道夫为首闹独立的一些诸侯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此外亨利还要面对萨克森人的复叛和国内的克吕尼运动,被革除教籍使他成为众矢之的。

(二)格列高利准备北上与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会面,途径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城堡主人是托斯卡纳家族的玛蒂尔达女伯爵)。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国王身份,于年1月决定冒着严寒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恳求他撤回开除教籍的敕令。与他随行的还有他的妻子贝尔塔(萨伏依伯爵奥托和都灵女侯爵阿德莱德的女儿)、幼子康拉德(后来继承德意志国王(~)和意大利国王(~))以及少数僧侣、侍卫。当时统辖德国南部的王公贵族们理所当然地不予放行,亨利四世一行只好取道阿德莱德女侯爵也就是亨利的岳母处,希望通过她治下的一条经过阿尔卑斯山塞尼峰的山间小路到达卡诺莎。由于亨利此前意图与贝尔塔离婚,一度闹的沸沸扬扬,导致阿德莱德与他的关系很不好。但最终看在女儿的情分上女侯爵同意帮助这位处境艰难的君主,同时以调停者的身份前往卡诺莎,但向他索要一笔高额的款项作为回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后他们终于到达这座修筑在小山顶上的卡诺莎城堡,亨利四世让车驾停在山脚下,自己脱下皮帽和靴子,身着苦修士的简陋服装,仅仅披上一件毡毯,这是亨利四世的忏悔形式,在隆冬时节赤足露顶(当时罗马教皇对逐出教会或违反教规的人,允许他们举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忏悔仪式来赎取自己的罪行。其时间有长达几年的。比如有的赤脚露头,在教堂门前向所有进入教堂的人恳切哀求,请他们代为祈祷;有的用木杖打自己或由忏悔师来打,以杖抵一年的忏悔;有的赴圣地朝拜,或捐纳巨款等等,一直到教会满意他的忏悔为止。)希望籍此获得赦免。为使亨利四世得到更多的同情贝尔塔也加入忏悔仪式,她同其它随行者一样免去冠帽除去靴袜,尽管这对贵族女性是无以复加的耻辱,但这位可敬的王后还是决定与丈夫共患难,在冰天雪地中亨利四世和随行者赤足踏雪一步一步地走上山顶。

(三)亨利四世此举已是极尽卑微,但教皇却紧闭城堡大门迟迟不让亨利进入。亨利夫妻一行人在严冬中赤足露顶,仅靠裹着毡毯取暖,冻得瑟瑟发抖。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四世与妻子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痛哭流涕以求宽恕。国王的狼狈景象格里高利七世都看在眼里,他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同意赦免亨利四世就会失去一个加强神权且实现改革的大好机会,但亨利四世的忏悔看似耻辱也不失为权宜妙计,因为教皇根据教规将君主逐出教门自然是合理合法的。而亨利果断决定通过忏悔乞求赦免同样是有理有据,按照教规要尽可能地从宽对待。教皇此时也感受到压力,因为这种卑微的忏悔势必会给亨利四世带来广泛的同情与谅解。亨利四世等待觐见的同时城堡内的一些教士和城堡主人玛蒂尔达女伯爵开始向教皇求情,阿德莱德女侯爵目睹她的女儿女婿在城外受辱后自然不遗余力地向教皇劝说,并与米兰伯爵阿尔伯特等贵族共同为亨利四世担保。甚至连一些克吕尼派教士也被亨利此举感动加入到求情者中,但大门一直没有打开。据《教权纪事:卡诺莎》记载:在等待过程中因为过于寒冷,利四世几次被随从请求结束忏悔仪式,但都被他拒绝。随从们念完祷词,得到许可后纷纷返回山下的宿营地中。在得到母亲参与劝说的口信后王后也返回营地,陪伴在她幼子身边。城堡外只剩下亨利四世等两三人。大雪纷飞、地冻天寒中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四世带着自己的妻子赤足披毡,据说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同意亨利四世进来见他。亨利四世匍匐在教皇面前并展开双臂,使全身呈十字形,向教皇泪流满面地忏悔自己的罪过,然后呈上自己服从教皇权力的保证书和宣布撤销关于废黜教皇法令的命令书。教皇并不满意,他严厉地训斥亨利四世并历数他的种种罪行,但亨利四世一一点头认罪。看到曾经趾高气扬的国王可怜到如此地步,在场的贵族和神职人员纷纷请求教皇赦免亨利四世,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他同意不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但是仍不恢复其国王的权力。在教皇和玛蒂尔达女伯爵等人的见证下,亨利四世被要求写下效忠教皇的誓词并宣誓。

(四)亨利四世恢复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平息以鲁道夫为首的诸侯反对派,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告灭。帝国议会没有召开时希望亨利四世下台的诸侯们还是选举士瓦本公爵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为对立国王,这个人是亨利四世的姐夫,帝国因此分成两派爆发内战。双方缠斗近两年,亨利四世才逐渐掌握主动。既然绝罚已经被取消,还在战场上获得优势,这时亨利四世派人给远在罗马的格里高利七世送去口信,要求他承认自己为皇帝并绝罚鲁道夫。他以威胁的口吻,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得到满足,自己将册封一位对立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并开除其教籍。年10月鲁道夫殒命沙场,敌对诸侯们群龙无首。已届而立之年的亨利四世去报卡诺莎屈辱的一箭之仇,他挥师南下德意志的*队三度围攻罗马,格里高利七世组织教皇国的士兵殊死抵抗。年亨利四世占领梵蒂冈城堡,并逐渐吞噬其它罗马城区。年亨利四世占领罗马,一部分枢机主教临阵倒戈投靠德意志人,亨利四世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克雷芒三世为教皇,自己在那里由克莱芒三世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到圣安杰罗城堡,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吉斯卡尔欣然从命。年彪悍的诺曼人从意大利南部驰援罗马,最终赶走亨利四世。这些欧洲蛮族*纪败坏,取得胜利后在罗马城中大肆抢劫,激起市民的不满,,引狼入室的教皇也失去罗马人的拥护。格列高利七世只能离开罗马,在诺曼士兵的保护下逃到意大利南方,在孤独中客死意大利南部的萨莱诺。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挑战叛乱,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联合帝国诸侯攻打亨利。年亨利四世被推翻并遭到囚禁。后来亨利四世逃往列日,最后在那里去世,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教皇与国王的权力之争并没有结束,双方的继承者仍然各不相让,斗争又持续十多年。年德意志西部的沃尔姆斯城罗马教皇和德意志国王共同签署《沃尔姆斯协定》,规定皇帝无权直接任命德意志境内的主教,而是在有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由教士自己选举产生;主教的*治权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权力由教皇授予,神圣罗马帝国的至尊是罗马城的教皇,而皇帝沦为二号人物。卡诺莎之辱将此时欧洲社会*治与宗教力量的不平衡,以及二者之间的矛盾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况直到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王权至尊”才出现转机,但它对人民的影响却是无法回避的。

被子废黜

(一)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叙任权之争后亨利四世很快面对着新的叛乱,继任教皇维克托三世与帝国诸侯联合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为此再度侵入意大利,但未能取胜。在与韦尔夫家族的韦尔夫一世和解后,他才得以从意大利返回德国。年亨利四世的长子康拉德发动叛乱,在诸侯的怂恿下他的幼子亨利蠢蠢欲动,企图取代他的地位。年这个阴谋取得成功,王储推翻自己的父亲,成为新国王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遭到儿子的监禁,但后来成功逃脱,并在列日招募到一支忠于他的*队。但正在他准备夺回王位时,亨利四世突然去世。新任教皇帕斯卡尔二世下令不得为亨利四世举行葬礼,但列日的百姓们蔑视教皇的命令,把他们的皇帝隆重地安葬了。虽然他生前被革除教籍,但那些贫寒的教士们仍为他的灵*祈祷,而停放其灵柩的列日教堂也被普通士兵和武装平民们层层卫护起来。离开人世之前亨利四世宽恕自己所有的敌人,包括他那背叛自己的儿子。

四、亨利五世

(一)年亨利五世出生,他是神圣罗马帝国亨利四世的次子,母亲是都灵的伯莎。亨利五世在还是共治国王时就在德意志诸侯怂恿下反对他的父皇亨利四世,的第一次反叛以失败告终,但他终于在年推翻父亲并将其监禁。亨利四世却成功逃脱,正当亨利四世率*杀回时突然去世,于是亨利五世稳稳地坐在王位上。虽然教皇是亨利五世篡位的最主要支持者之一,但亨利五世在主教叙任权之争上并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软化。当教皇帕斯卡尔二世拒绝为他加冕时,年亨利五世以此为由进*罗马,监禁教皇和大部分枢机。教皇暂时屈服,但不久收回其对亨利五世作出的全部让步。年亨利五世第二次侵入意大利,年将帕斯卡尔二世赶出罗马。当帕斯卡尔二世去世后亨利五世扶植一名敌对教皇格列高利八世,年亨利五世终于与新教皇加里斯都二世达成妥协,在沃尔姆斯宗教协定中基本解决主教叙任权之争,并将格里高利八世废黜。年亨利五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之女马蒂尔达皇后达结婚,年5月23日亨利五世去世时他们没能生下任何孩子,法兰克尼亚王朝遂终。公国们并没有选出国王的血亲当国王,而是选择一位影响力颇大的萨克森公爵洛泰尔二世。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圣罗马帝国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