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三江之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行踪
TUhjnbcbe - 2023/8/11 21:44:00
从江边公园看阿穆尔河。从游轮上看阿穆尔河岸边。哈巴罗夫斯克街边老建筑。远看蓝顶大教堂。哈巴罗夫斯克乌苏里江边楼房。游轮上眺望阿穆尔河边风景。阿良村岩画群纪念碑。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博物馆。穆拉维约夫铜像。

初识哈巴

哈巴罗夫斯克,是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也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人口约万,也是我们“黑龙江全程考察采风行”黑龙江下游的第一站。我之所以称它为“三江之城”,是因为它处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和阿穆尔河的汇合处。称其“三江之城”并不为过。

哈巴罗夫斯克,中国历史上称之为“伯力”,其唐代为黑水都督府驻地,开元十年()在此设置勃利州。辽代设五国部节度使,为五国部之一的剖阿里部驻地。辖黑龙江下游各部,博和哩为五国头部。金代为胡里改路(今依兰)辖地。元代属水达达路管辖。明朝在此设巴忽鲁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清初,始由宁古塔昂邦章京(总管)管辖,后划归三姓副都统管辖。清朝崇德八年(年)在此设博和哩噶珊。亦作勃利、剖阿里、颇里、婆离、博和哩、波力、伯利等。皆系女真语同义词的不同汉语音译﹐原意为“豌豆”。清代先后由三姓副都统、宁古塔将*、吉林将*管辖。年,俄国在强迫清*府签订《瑷珲条约》后,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到达,以此地作为俄国西伯利亚第十三边防营的屯营地,建立*事哨所,并以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伯力命名为哈巴罗夫卡。年﹐沙俄强迫清*府签订《北京条约》,伯力被沙俄割占。年,沙俄又将哈巴罗夫卡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年9月17号下午,我们一行四人在三江口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学娟女士的带领下,在抚远口岸办理好出境手续,登上了驶往哈巴罗夫斯克的快船。船上有不少中国人,但更多的是俄罗斯人。我的座位对面是三个俄罗斯女人,其中两个是年轻的姑娘,他们一路上喝着俄国产罐装啤酒,其中一个矮个胖妞连喝了两罐,另一个高个高鼻梁的姑娘,自己喝了三罐。让我不得不佩服俄罗斯姑娘的好酒量。

快船在黑龙江顺流而下,江面波涛滚滚,高速行驶的快船船头不时撞开波涛溅起浪花,打湿两侧的船玻璃。有时,波涛撞击昂起的船艏不停地晃荡,并发出“砰砰”的响声。船在行驶过程中看到右侧黑瞎岛上的东极宝塔巍然屹立。在塔上看江的时候觉得非常遥远,可是在江上看宝塔却觉得非常近。船离哈巴罗夫斯克还很远,就看到一座大教堂的金色屋顶闪烁耀眼光芒。岸边的楼房沿江林立,有一种大都市的气派。

船到码头,司机齐先生开车前来迎接我们。齐先生是哈尔滨人,娶了个俄罗斯姑娘,自己也办了俄罗斯国籍。根据徐总建议,我们每人先在电讯公司买了卢布俄罗斯手机流量卡,又到一个很大超市买了一些食品以备路上吃。超市物品十分丰富,但顾客远远没有北京那么拥挤。汽车路过几条大街,发现这里与中国哈尔滨大街极为相似。唯一不同是哈尔滨的老房子外墙都刷成*色,而这里的老房子仍保持原有砖墙的颜色,所以城市建筑的历史韵味更加浓郁。街上的行人也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但都步履匆匆,很少有中国人逛街那种休闲状态。

晚上在一个中国人开的中餐饭店吃了晚餐,然后住在“青柠檬”酒店。酒店装潢还不错。只是门锁还是老式的锁,钥匙是中国古代那种钥匙。室内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床还是那种老式弹簧床,很软,一躺上去“嘎嘎吱吱”地响。但在俄罗斯长途旅行能住上这样酒店已经很满足了。明早要五点钟起床,早餐后出发去下一个地点。因这次赴俄旅行属临时签证14天期限,所以我们计划先到最远处的庙街,回来时再仔细游览哈巴罗夫斯克这个异国城市。

大江之魅

9月28日,我们从庙街返回至哈巴罗夫斯克。这天阳光灿烂,天空澄净,我们把车停在江边的停车场,然后沿着江边的林荫道慢慢走着。岸边的林荫草地间,有年轻的俄罗斯妈妈领着孩子玩耍。蓝色的宽阔的大江上,船来船往,宁静而繁忙。嘿!哈巴罗夫斯克真是个风光优美、适宜夏季生活的好地方。

站在江边的观景台上,我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乌苏里江从遥远的南方流来,江水是蔚蓝色的,而黑龙江水从西侧流来,江水是*褐色的,两江水汇合到一起后,颜色并不混合,而是界限分明,并行向北方流淌。只是,蓝色的江水比较窄,大约只占江面的五分之一,而*褐色的江水占据大半个江面。这说明黑龙江的水流量要比乌苏里江水流量大几倍。迎着阳光,大江波涛滚滚、金光闪烁。如果此刻来一个诗人,将会吟哦出多少气势磅礴、流传千古的诗篇啊!

哈巴罗夫斯克江边有多艘江上游轮。我们也买了中午的船票。上船后等了好久,游轮终于鸣笛起航了。它开始顺流而下朝北航行。坐在二层客舱的船顶,可以纵情饱览右岸的哈巴罗夫斯克北部市容。先看到一个个蓝顶大教堂,旁边是许多高高低低的楼房,接着看到紧靠江边矗立的许多大烟筒,我以为是发电厂,但大齐说那时那是炼油厂。再往下游则是漫长的山冈,茂密的林荫中点缀着一栋栋别墅,红的、蓝的、*的颜色,十分漂亮。再往前,是横跨阿穆尔河的一座桁架式的巍峨铁路大桥,与哈尔滨松花江铁路大桥极为相似。游轮从桥下穿过,不一会儿又从桥下折回,向上游航行。此刻,游轮航行在*褐色的波涛之上,左侧的蓝色江水只是窄窄的一线。可见,黑龙江水水势浩大,是乌苏里江水量不可比拟的。有白色、黑色的小鸟在江面上旋飞,有的就停歇在江面随波涛起伏,悠然悠哉。游轮航行到起航时的码头,便不再前行。我们多么希望游船继续沿着乌苏里江航行,观看哈巴罗夫斯克南侧沿江城市景色。因为即使站在这里,也能看到沿乌苏里江岸高高低低、五颜六色的楼房绵延那么远,一直伸进天边的白云里。但是,此班游轮到此为止。唉!遗憾。

阿良岩画

阿良村在哈巴罗夫斯基区辖区内。在哈巴罗夫斯克下游几十公里的阿穆尔河右岸,维亚特斯科耶村之西。

锡卡奇·阿良岩画世界闻名,其成画最早的发生于1.4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最晚的也产生于年前的周朝时期,是活动在黑龙江中下游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存。岩画上刻着动物、人物、象形文字等,是远东边区的著名的历史遗迹,对于东北亚地区人类学研究价值很大。

9月28日,我们驾车从黑龙江入海口庙街归来,经几天行程来到阿良村。汽车穿过村庄小路来到有岩画的江边,发现壁画并不是想象中刻在悬崖峭壁上的,而是刻在江边的黑色花岗岩大石头上。江边立有一块高大石碑,用俄文记载着阿良村岩画的由来。碑旁,一位叫叶丽娜的俄罗斯大妈穿着那奈族民族服装,在叫卖自己缝制的玩偶。徐总讨好买了几件,并说好由大妈担当导游。大妈很高兴地领给我们当起向导。啊!江边的黑色大石头非常多,一块挨一块,有的坐落在沙滩上,有的坐落在水里,并不是每一块石头上都有刻画,而是隔很远才有一块有刻画的石头。在叶丽娜的指引下,我们才看清,在稍平整一点的石头断面上,有的刻着太阳,有的刻着老虎、野鹿;还有的刻着人的头像,大大的眼睛,像外星人一样。但历经数千年上万年的时光,很多石刻被江水和风沙磨削已经销蚀模糊了,叶丽娜就用手掬一捧江水泼上去,在用手掌摸一摸,刻痕立即清晰起来。当时,人们是使用什么工具在坚硬的岩石上雕画,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叶丽娜解释说,这些石头都是火山石,火山爆发的时候还没有黑龙江,当时那个石头比较软,所以雕刻起来比较容易。是不是真的如此,我们无处考证。但所雕刻的形象,显然是那时人们心中的图腾和梦想。由于近几天江水暴涨,有些大石头被江水浸泡,我们需要小心翼翼踩着石头去观看,不小心就会掉进江水里。这是一万多年前生存在这里的人们的创造,我们有理由向这些先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致敬!

其实,这些雕刻着岩画的大石头,即使没有岩画也是十分神奇美丽,蓝色的滔滔大江,五颜六色的岸边山林,中间是绵延不绝的起起伏伏的黑色岩石,如虎卧熊蹲,本身就非常的奇特壮美,是旅游胜地。可惜,由于地域偏远,道路不佳,现在游的人寥寥,十分可惜。

铜像与博物馆

漫步在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河边的沿江街道,最引人目的是一块高地上矗立的铜像,其人身披戎装,腰佩长剑,双臂交叉胸前,右手拿一叠条约,左手握着一个单筒望远镜,还有一只脚踩着舰船锚链,一付十分傲慢的姿势。这个雕像的主人公,就是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

穆拉维约夫,沙皇俄国*人、探险家。年出生于圣彼得堡,出身贵族家庭。年9月5日,穆拉维约夫被任命为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代总督,12月改为正式总督。在任职期间,他在黑龙江流域展开了一系列的*事探险活动。年﹐俄国强迫清*府签订《瑷珲条约》后﹐穆拉维约夫率*到达伯力﹐以此地作为俄国西伯利亚第十三边防营的屯营地﹐建立*事哨所﹐并以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的头目哈巴罗夫的名字将伯力命名为哈巴罗夫卡。

年,穆拉维约夫在巴黎病逝后,沙皇封其为“阿穆尔伯爵”,并降旨为其塑造雕像,年5月,穆拉维约夫雕像在伯力城落成。雕像的基座采用当地岩石,基座两侧镶嵌了刻有“阿穆尔的穆拉维约夫,年”字样的铜牌,雕像四周,还有5块铜牌,刻满了曾参与侵略中国滨海边疆地区的俄*官兵姓名,雕像四周,以昔日铁炮炮管为桩,旧船锚链为栏。

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几年后,穆拉维约夫雕像被拆除,原地改立列宁雕像。但70多年过后,年12月苏联解体。次年,该城推倒列宁像重新恢复穆拉维约夫铜像。可见,穆拉维约夫在俄罗斯受到怎样的崇拜?因为穆拉维约夫是攫取中国土地最多,扩张沙皇疆土功劳最大的人。

离这座铜像最近的建筑,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博物馆,我们来访自然不能错过参观的机会。红色的砖砖外墙,保留着几分历史沧桑。门前放置着几门古老的大炮,黑乎乎放着光亮,透露当年嗜血的狰狞。该馆内分为两部分,自然馆部分很吸引游人,远东地区各种动物基本都有,如虎、豹、熊、麋鹿、海象等。特别鸟类标本繁多,如雕、鹰、鹳、鹤、鹭、鹅、鸭、雁、雀等,种类众多,数不胜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历史馆部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介绍历史上当地民族风情十分生动,展览的民居、生活用具都是实物。桦皮屋、桦皮船、织机、服饰,木制偶像等等,与我国鄂伦春族、赫哲族的基本一样,因为,这些民族几百年前就生活在这里,只是因为沙俄*府逼迫软弱的清朝*府签署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这些民族才被迫离开祖辈生活的土地,迁徙到黑龙江右岸。二是陈列的一系列中俄签署的历史文件复制版本,强烈刺激着我们。有的是中文,有的是俄文,也有中俄对照文字,虽然我读不懂俄文,但那后边盖着的红色的两国官印,十分震撼人心。包括:俄中早期关系,如:俄中恰克图分界互贸条约。十八世纪中叶抄本。年6月14日,清*府关于边区情况给俄罗斯*府的来函。俄语译本在中国做的。圭玺红色印。年9月7日;康熙十五年(年)《清圣祖起居注》中康熙帝在太和殿接见俄罗斯使节的记述。等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江之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