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俄罗斯帝国第八期
TUhjnbcbe - 2023/9/10 20:39:00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

俄罗斯帝国时期

十、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

俄法战争

弗里德兰战役

(一)年2月8日拿破仑幸运地在埃劳会战中击败俄*,俄*退至海尔斯堡。年6月4日总兵力已增至10万人的本尼格森开始向法国的内伊*进攻,当时内伊*正据守在古茨泰特和阿伦施泰因之间的一个暴露突出部,于是内伊被迫撤至帕萨尔格河彼岸。拿破仑当即以第1、3、4、7*和拉纳*进行反击,挽回了局势,在这次战斗中贝尔纳多特负伤,拿破仑遂派维克托将*接任第一**长。拿破仑决定主动出击把俄*一举赶出东普鲁士,以缪拉的骑兵*和苏尔特的第四*为总前卫于6月8日向前推进,但俄*早在海尔斯堡构筑一个坚固的设防营地。6月10日双方在此交战且都伤亡惨重,不过拿破仑推进法*左翼以迂回俄*的右翼,切断俄*供应基地柯尼斯堡之间的联系,俄*被迫退出海尔斯堡向巴滕施泰因撤去。6月12日拿破仑进占海尔斯贝格,本尼格森继续向弗里德兰撤退,可供他渡过阿勒河的地点就剩这最后一个,阿勒河在流经弗里德兰后便在韦劳与普雷格河汇合。

弗里德兰位于柯尼斯堡东南27英里,也是艾劳以东十五英里的一个小镇,拿破仑决定夺取这个战略要点以阻挠俄*撤退。法*有两条阻截路线可供选择,一条在阿勒河西,另一条在阿勒河东。西路较短也较容易,可直达俄*的前进基地柯尼斯堡,那里也囤积大量的给养装备,但从战略眼光看这条路线仅能将本尼格森逐回在里加和科夫诺之间的交通线,而拿破仑又不能深入俄国腹地去追击他们。东路虽绕道弗里德兰却可以切断俄*在柯尼斯堡和提尔西特之间的交通线,将本尼格森赶入宽十七英里且背靠波罗的海的柯尼斯贝格半岛,使之困守一隅。如果走东路作大迂回运动部队会多走弯路,其右翼也必然会暴露在敌方的攻击之下,同时也大大增加补给方面的困难。

弗里德兰对阵形势图

(二)拿破仑从阿勒河西的巴滕施泰因直取弗里德兰,同时派缪拉的骑兵*、达武的第3*和苏尔特的第4*组成左翼负责将莱斯托克的普*北逐至柯尼斯堡,本尼格森的俄*正在弗里德兰扼守着阿勒河的渡口。拿破仑的部队中莫蒂埃的第8为左翼,内伊的第6*为右翼,拉纳*居中,近卫*和维克托的第1*在中路后作总预备队。6月14日上午3时拿破仑在弗里德兰的桥头堡向各**长发布作战命令,内伊元帅从波兹南直趋索特拉克,拉纳从海恩里希多夫向左散开直到波兹南村对面,乌迪诺的掷弹兵突击队暂为拉纳的右翼,但要逐渐移至拉纳的左翼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拉纳元帅应尽可能将自己所属各师疏开配置以构成两条作战线。莫蒂埃元帅扼守海恩里希多夫和柯尼斯堡的道路,并从那疏散开与俄*的右翼对峙,而且莫蒂埃元帅则无需前进,因为整个迂回行动是以左翼为枢轴并由右翼实施的。埃斯佩恩将*的骑兵和格鲁希将*的龙骑兵与左翼的骑兵协同,以便敌*一旦在我右翼兵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后撤,即乘胜追击予敌以最大限度的杀伤。维克托将*和近卫*的骑兵和步兵在格隆霍夫、波德克姆和波兹南之后构成预备队。拉豪塞的龙骑兵师由维克托将*指挥,拉图尔-莫堡的龙骑兵师由内伊元帅指挥,南苏蒂的重骑兵师配属于拉纳元帅,并与拉纳预备*的骑兵协同动作,本人和预备*在一起。整个进*由右翼发起,至于进攻的进展由内伊元帅掌握,但内伊必须听候本人的命令才能撤离,右翼的攻势一开始法*战炮兵应以恰当的阵列迅速开火以掩护右翼进攻。

拿破仑很快就看出本尼格森的俄*阵地的战术弱点,对方桥头阵地毫无纵深可言,5万俄*挤在一条狭窄的河谷之中,其后只有一座桥梁。由于阿勒河逶迤回环形成几个突出部,这就使法*炮兵可以纵射俄*阵地的各个地段。拿破仑在中午时分将自己的指挥所移至预备队阵线的中央,内伊、拉纳和莫蒂埃三个*也完成进攻的部署。下午5时30分拿破仑发出前进信号,内伊指挥突击纵队向弗里德兰教堂进攻,法*一接近俄*阵地就遭到俄*毁灭性炮火的迎击,使内伊*畏缩不前,尽管拉图尔-莫堡的龙骑兵在俄*翼侧英勇冲杀,但法*的攻势仍毫无进展。这时挥维克托*炮兵预备队的塞纳尔蒙将*将自己的36门大炮一起投入战斗,他把这些大炮推进到阿勒河边的一个拐角处向弗里德兰的桥梁纵射,36门大炮一齐开火对下面河谷里的俄*纵队产生震撼作用。这时内伊*无比英勇地从右翼直扑敌阵,拉纳*从中央向前推进予以支援,下午8时内伊*拿下弗里德兰,本尼格森的残部向北朝普雷格河边的韦劳退却,法*骑兵则乘胜追击。

(三)这次不同于奥斯特里茨战役的是拿破仑没有机会侦察战场,对于敌人的意图也一无所知,但是他从骑兵的报告中弄清敌人的位置,并获得关地形的充分情报,从而能以娴熟的技巧调兵遣将、指挥自如。从战略角度看弗里德兰战役的胜利只不过把俄*赶回到他们的交通线,而且交战双方都伤亡惨重,7.6万人的俄*损失4万人,5万人的法*损失人,俄*还有80门大炮落入法*手中。6月15日本尼格森在韦劳渡过普雷格河并向涅曼河上的提尔希特撤退,同日缪拉、苏尔特和达武也将莱斯托克的普*从艾劳往北一直赶到维斯瓦河,并在普鲁格河左岸立住脚。普*继续撤退时缪拉继续追击,一直追到提尔希特才停止。

6月19日本尼格森请求休战时拿破仑立即接受,他无意也无力深入俄国腹地,因为其交通线延伸得越远就越脆弱,这时除涅曼河以北的梅梅尔外拿破仑占领整个普鲁士领土。年6月25日拿破仑和亚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中游一只设有篷帐的木筏上举行会晤,商议拟订和平条款,7月7日法国与俄罗斯和普鲁士签定《提尔西特和约》第四次反法联盟结束。根据合约普鲁士放弃在波兰占领的地区,将易北河与莱茵河间的所有土地割给法国和莱茵联邦,并且将*队减至4.2人万人,还要支付给法国1.4亿法朗战争赔款,如不支付赔款法国永远占领普鲁士。俄罗斯承认法国组建的华沙大公国,并同意与法国结盟反对英国。通过这一条约拿破仑在普俄之间建立一个作为缓冲国的华沙大公国,由萨克森的傀儡国王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一世统治。拿破仑在易北河以西的普鲁士领土上建立了一个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由他那不成材的小弟热罗姆·波拿巴充任国王。

(四)年11月26日拿破仑签署柏林敕令,年12月拿破仑签署米兰敕令,都是使不列颠岛处于封锁状态的大陆封锁*策。拿破仑企图用暴力迫使经济上远比法国强大的英国在一场经济战中投降,同时迫使欧洲大陆承担巨大的牺牲,这是不顾大陆人民的利益和违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行为。半岛战争结束后拿破仑的欲望驱使法国违背与西班牙签署的枫丹白露条约,年拿破仑趁西班牙*变拿破仑控制整个西班牙,可以说拿破仑已经开始背离法国革命的道路,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走上扩张之路的拿破仑

(一)年3月19日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因遭受到*民反对而被迫让位给其子费迪南七世,拿破仑以保护西班牙领土和解决王室矛盾为名进入西班牙并占领其首都马德里,之后拿破仑迫使费迪南七世退位并让自己的兄长约瑟夫·波拿巴成为西班牙国王,于是西班牙爆发大规模暴乱。拿破仑为平息叛乱在在西班牙投入大量兵力,但遭到大量兵力西班牙*民的强烈反抗,加上兵力分散、不断的游击战和袭扰使法*苦不堪言,拿破仑不得不挥师亲征西班牙镇压马德里起义。年英国介入西班牙争端,并于月8日登陆蒙得戈湾,在8月30日占领整个葡萄牙。随后英*在当地民族主义者的支持下逐步将法*赶出伊比利亚半岛,拿破仑陷入两线作战的苦境。年英国一方面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方面准备组织第五次反法联盟,企图趁机复仇的奥地利也参加这次反法同盟,俄罗斯帝国因与法国签订合约而保持中立。

(二)奥地利在经历年及年的失败后改革*队准备战争,年4月9日奥地利趁法*大部分兵力深陷伊比利亚战场时冒险对法国宣战,战争开始后奥*兵分三路,卡尔大公指挥奥*主力入侵巴伐利亚,约翰大公率*进攻意大利的威尼西亚,费迪南德大公率*进驻加里西亚以防止华沙大公国的进攻。奥*在在4月的萨西尔战役中击退法*几次袭击,将法*击退至维罗纳和阿迪奇河一线,但欧仁亲王在随后进攻中成功将奥*逐出北意大利。奥*在4月开进华沙大公国,但却在4月19日的雷兹因战役遭波*击败,波兰人随即反攻夺取加里西亚。在之后的战斗中两*互有胜负,但波*因伤亡惨重导致攻势缓了下来,双方陷入僵持。卡尔大公在4月10日开始进攻巴伐利亚,此时驻扎在巴伐利亚东部的达武元帅的法*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在战争爆发后蒂罗尔地区立即响应奥*,于4月11日爆发反对法国的巴伐利亚大规模人民起义。起义*很快占领巴伐利亚首府因斯布鲁克,解放了北蒂罗尔和南蒂罗尔,并多次击退法*的进攻。倘若奥*在此时集结优势兵力发动快速进攻形势将会对法国不利,但卡尔大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致使奥*终因行动迟缓而错失良机。

(三)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匆匆自领东线指挥,于4月17日到达多瑙沃尔特与达武会合,从而扭转不利局面。4月20日法奥两*在阿本斯贝格交锋,奥*被法*大败,此后在兰茨胡特等地法*屡败奥*,成功将奥*逐出巴伐利亚。拿破仑试图冒险渡过多瑙河攻入奥地利境内,果在年5月22日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被奥*击败,但是奥*指挥官卡尔大公未能继续维持胜利,使拿破仑得以在7月初再度攻占维也纳。最终拿破仑在7月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重创奥*,迫使奥地利在10月14日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再次割让大片领土,第五次反法联盟也宣告失败。同期蒂罗尔的叛乱被法*镇压,而半岛战争仍然继续进行。

这场战争削弱法国的*事优势,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拿破仑*事生涯中的第一次惨败,奥地利人也证明优秀的战略洞察力和战术能力不再为法*垄断。此外拿破仑的*队越来越多地由非法国的部队组成,从而削弱大*团的士气。尽管拿破仑凭借超凡的*事才能扭转法国在战争初期的劣势,但他的*队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连他的心智能力都捉襟见肘,战争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到最后连拿破仑都本人无法完全应付。从法国的角度来战争的胜利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隐患,期间蒂罗尔和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发生的叛乱表明德意志民众对法国统治不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法国战争的走向。拿破仑与奥地利签定婚约也表明他向欧洲专制王朝的妥协,加速他远离法国革命的道路。

斯摩棱斯克战役

(一)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获得空前的*事胜利,法国占领几乎整个意大利,几乎控制整个德意志,击败欧洲强国奥地利,大败欧洲强国普鲁士。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拿破仑让法国的死敌英国臣服而联合其他欧洲大国发起大陆封锁*策,但俄罗斯帝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且对法国的扩张存有强烈的戒心而退出和法国的联盟,这种敌对行为招致拿破仑的愤怒,最后萌生通过战争迫使俄罗斯投降的念头。年开始为了准备入侵俄罗斯拿破仑的*事和外交*策有越来越针对性,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短暂的*事同盟,根据盟约普*2万人、奥*3万人归拿破仑的远征俄罗斯*队,法国的附庸国*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罗斯的*队。这一年拿破仑准备了由欧洲各民族*队组成的万人,其中一半用于进攻俄罗斯帝国。俄罗斯获悉法国即将入侵的消息后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备战,包括加强*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罗斯也有所建树,年4月俄罗斯同瑞典缔结盟约,规定双方共同反对法国,不久又与英国缔结盟约,结束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对俄罗斯来说和英国这个海上帝国结盟是*治上的巨大胜利。

(二)年6月24日拿破仑在华沙集结61万大*、门火炮对俄罗斯帝国宣战,俄罗斯只能集结24万大*、门火炮迎战。拿破仑为入侵俄罗斯帝国在俄罗斯边境以西建立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足够法*消耗多日。将这些粮草运送到前线的是由辆马车和辆牛车组成的辎重队,这支运输队伍需要20万头挽畜和11万匹战马,每头挽畜每天要消20磅饲料,近1/3的随*粮草在运输途中都被挽畜消耗了,这就显然难以长久维持一支远离兵站或给养地的前方部队。进入俄罗斯后运输这些有限的粮草也变得十分棘手,虽然时值夏季但除少数轻型车队外绝大多数车队几乎无法在大路和乡间通行(主要是由于道路泥泞),而且也没有适合放牧的牧场,于是法*不得不丢弃和就地消耗大批粮草。到达维尔纳之前法*已损失2万匹战马,但却得不到很快的补充。以往法*打一场胜仗后往往都能就地得到粮草补充,但在库图佐夫采取撤退的策略并沿途放火实行焦土*策,把法*途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打乱了拿破仑速战速决的计划,也令拿破仑边作战边抢夺补给的计划泡汤。法*进入俄罗斯腹地后遇到当地*民的有效抵抗,然而战争开始后不久俄罗斯的天气很快进入寒冷的秋冬,寒冷的俄罗斯旷野让远道而来的法*水土不服,而俄*在撤退时的坚壁清野也使法*的士气开始动摇。

(三)拿破仑的战略计划是经一两次总决战歼灭俄*在短期内取胜,随后占领莫斯科迫使俄罗斯投降,为此拿破仑让主力从东普鲁士出发,在科夫诺以南渡过涅曼河,接着前出到维尔诺地区俄*右翼,这一机动保障法*在主要方向上的兵力优势,切断俄*在波列西耶以北全部交通线的威胁,打通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法*主力成两个梯队展开,第1梯队(44.4万人、门火炮)分为三个集团,部署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第1集团(左翼*队,共21.8万人、门火炮)由拿破仑直接指挥,集结在但泽至托尔恩一线,准备经科夫诺向维尔诺进攻。第2集团(8.2万人,门火炮)由博阿尔内将*指挥,用于在格罗德诺至科夫诺之间展开进攻,以分割俄西线第1、第2集团*。第3集团(右翼*队,共7.8万人、门火炮)由拿破仑之弟热罗姆指挥,任务是向格罗德诺方向运动以牵制俄西线第2集团*,策应拿破仑*队主力进攻。麦克唐纳元帅的普鲁士*(3.2万人)进抵蒂尔西特,向里加总方向实施突击,负责保障第1集团在左翼入侵。施瓦岑贝格元帅的奥地利*(3.4万人)从伦贝格(利沃夫)调到卢布林,负责保障第3集团在右翼入侵。主力第2梯队(17万人、门火炮)和预备队(奥热罗元帅的*及其它*队)留在后方,位于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

俄*(第1、第2和第3集团*)在西部边境分为三个集团,托利将*指挥第1集团*(6个步兵*和3个骑兵*,共12.7万人、火炮门)为主力,配置在罗谢内至利达之间。巴格拉季昂将*指挥第2集团*(2个步兵*、1个骑兵*和9个哥萨克骑兵团,共.8万人、火炮门)集结在涅曼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地区,第1、第2集团*都负责掩护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方向。托尔马索夫将*指挥第3集团*(3个步兵*、1个骑兵*和9个哥萨克骑兵团,共4.6万人、火炮门)配置在卢茨克地区,负责掩护基辅方向。埃先将*的独立*(人)在里加部署,浅近预备队(扎科梅利斯基将*的*队和埃尔捷利将*的*队)在托罗佩茨和莫济里部署,奇恰戈夫海*上将的多瑙河集团*在南部的波多利亚部署。俄*绵延在罗谢内至卢茨克的余公里的战线上,而法*主力却在公里的战线上展开,这就给俄*造成了极其复杂的战略局势。俄*统由亚历山大一世指挥,他同大本营随西线第1集团*行动,陆*大臣托利只能代表沙皇下达命令。亚历山大一世采纳*事顾问普富厄尔制订的计划,按此计划当法*进攻第1集团*时该集团*应退至德里萨兵营,西线第2集团*则绕至法主力的翼侧和后方积极行动,但是战争的头几天就发现这一计划不切实际,最后不得不将其放弃。

(四)亚历山大一世还企图以和平方式调解双方冲突,于6月26日派警察总监巴拉索夫将*给拿破仑带去一封亲笔信,但是拿破仑拒绝和谈建议。在拥有优势兵力的法*下俄罗斯的第1、第2集团*被迫向俄罗斯国腹地步步撤退,第1集团*放弃维尔纳撤回德里萨兵营,从而与第2集团*之间的距离扩大到公里,法*便乘虚而入于7月8日占领明斯克,形成对俄*各个歼灭之势。然而法*在战争之初伤亡和开小差的人数达到15万人,还死掉许多马匹,致使法*的战斗力下降、纪律涣散、抢劫成风、进攻速度缓慢,拿破仑不得不于7月29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韦利日至莫吉廖夫地区休整8天。亚历山大一世要求俄*采取积极行动,俄*便决定利用法*配置分散之机转攻普德尼亚和波列奇那,8月7日第1、2团*开始进攻,但由于准备仓促和行动优柔寡断加之巴格拉季昂和托利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未获成果。

(五)拿破仑希望很快地击败俄罗斯强迫沙皇接受和约,但是每当俄*遭遇法*总是略作抵抗后便撤离战场,拿破仑只得引*深入而非常气恼。不久拿破仑从情报中推断俄*在斯摩棱斯克以北集结后便计划突袭防守薄弱的斯摩棱斯克来切断俄*退往莫斯科的退路,法*随即向北转进从后侧打击俄*左翼,迫使俄*往北退却。斯摩棱斯克是建在第聂伯河两岸的城市,城分南北并以桥梁连接。从前摩棱斯克是重要的*事城塞,所以有坚固城垣和护城河围绕,到了年虽然摩棱斯克日久失修但还是俄*可依靠的重要防御工事。年8月14日凌晨拿破仑命令大*分为两支用浮桥渡过聂伯河扑向斯摩棱斯克,下午法*在斯摩棱斯克东南的30英里处撞上一师执行哨戒任务的俄*,俄*面对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且战且走并退回斯摩棱斯克。但是法*没有追击而是令休整一天,错失攻占斯摩棱斯克的最好机会。当法*从南面进攻的消息传开后巴格拉季昂将*立即率麾下部队驰防斯摩棱斯克,托利将*很犹豫地命令各部俄*前往救援,因为他害怕从南面来的攻击是个幌子,法*会从北袭击俄*后背。

(六)年8月16日早上内伊和缪拉率领的法*逼近斯摩棱斯克城郊,同时有1.5万人的俄*增援到达,可是法*未有发动攻击。到了下午拿破仑才下令进攻,法*一度把守*逼至城墙下,但俄*奋力顽抗夺回失地,拿破仑没有加强攻势而是等待俄*主力到达。年8月17日巴格拉基昂将*指挥俄*(6万人)陆续到达增援,炮战变得非常激烈,法*虽然再次攻到城墙下但是没有攻城器具,又遭到俄*强烈炮火轰击而无法登城突破。稍后巴格拉季昂将*率兵往城东约50英里的渡河点据守以阻止拿破仑派兵渡河侧击俄*,也防止法*切断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的交通线。晚上斯摩棱斯克城中的俄*接到上级命令有序地撤退,并烧毁弹药和补给品。年8月18日法*突破城墙,为了让部队成功退出战斗俄*后卫在城内阻击法法*,当晚俄*终于撤走,战斗结束。虽然法*驱退了敌人但并能彻底击溃敌人,使得俄*越来越有机会向法*反扑。

博罗季诺战役

(一)年8月20日库图佐夫被亚历山大一世任命为俄*总司令,自己不再指挥*队。8月29日库图佐夫在距离莫斯科公里处都博罗季诺村建立防御阵地,决心依托阵地与拿破仑进行一次决战。博罗季诺村位于科洛查河北岸,地处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旁,科洛查河与条小河沃伊纳河汇合于。这里还有另外两条支流,在大道以南与其平行的是斯托尼茨河,在沃伊纳河上游一点汇入科洛查河的是谢苗诺夫卡河。科洛查河从博罗季诺向北流入汹涌的莫斯科河,这一流域内两岸陡峭险峻。。俄*有一支英勇善战和训练有素的步兵但是装备差,仅配备许多口径不同的滑膛枪,火力上处于劣势。不过俄*坚信苏沃洛夫的名言:刺刀比子弹更有用。俄*骑兵包括轻骑兵团、重骑兵团和龙骑兵,其装备比法*同僚精良得多,此外俄*还拥有数千名优秀的哥萨克骑兵,他们虽然不善交战但善于追击、警戒和伏击给养问题可以说整个会战成败的基础,法*战线过长(英里)、部队成份复杂、交通困难、地形不利,特别是拿破仑要求速战速决的目的让给养问题显得格外重要。俄*在撤退之前会放火烧毁所有的物资,让法*的后勤更加困难。俄罗斯的夏天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则是湿冷,倾盆大雨紧接着的就是日光暴晒,法*因此一批一批地患上疾病。博罗季诺村阵地正面宽8公里,前沿位于马斯洛沃、戈尔基、博罗季诺、谢苗诺夫斯科耶一线,右翼在马斯洛沃村附近并紧靠莫斯科河,左翼与难以通行的乌季察森林相连,中央以库尔干纳亚高地为依托,后方有森林和灌木林以便于隐蔽配置*队和实施机动。阵地构筑有完备的工事,迫使法*在对其不利的地形上与俄*交战。

俄*阵地的最右翼部署在科洛查河与莫斯科河之间的一环形地带,左翼驻守在位于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上的乌季察村周围的丛林中。斯托尼茨河和谢苗诺夫卡河的夹角地带是一道低矮的山梁,其北端是一座小土丘而极适于作战,俄*在这里修筑工事并对其取名为棱堡。棱堡以南主要是平地和沼泽,有的地方有丛林。这里的一些小村庄易守难攻而注定会成为法*摧毁的目标,但其附近的三个小工事构成了左翼中央的中心枢纽。位于丛林地带的最左翼阵地是乌季察村附近的另一个高地,主防御阵地中心以西近1英里处是舍瓦尔季诺棱堡,库图佐夫派1个师在这里防守并得到骑兵和炮兵的支援。

(二)库图佐夫认为法*会沿新斯摩棱斯克大道推进而在这一地段部署重兵,但他忽视中央和左翼阵地,由于战线过长守卫在那里的巴格拉季昂的第2集团处于易受攻击的境地。库图佐夫未占据乌季察高地而准备让巴格拉季昂的第3*在最左翼的丛林中打一场极有可能成功的大规模伏击战,不幸的是本尼格森在视察阵地时却给第3**长下达相反的命令,使其部队暴露在旷野中。虽然大体上讲俄*占据着坚固的天然阵地,并抓紧时间尽量对其进行加固,但俄*左翼仍有可能被包抄。8月29日拿破仑率*从斯摩棱斯克出发沿着通往莫斯科的碎石路前进,一路烧杀掠抢,库图佐夫的作战企图是以积极防御的手段尽量杀伤敌人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为以后与法*交战保存实力,拿破仑的战略主张则是以一次总决战粉碎俄*。面对俄*的防御法*难以从两翼包抄,于是拿破仑决定在正面突击,以求在狭窄地段上突破俄*防线,将俄*逼至莫斯科河加以歼灭,从而打开通向莫斯科的大门。

当俄*忙于构筑防御阵地时拿破仑正在慢慢集结*队准备向俄*左翼发动大规模攻击,他看出法*在向俄*主阵地发起进攻之前必须先摧毁舍瓦尔季诺棱堡,于是把这一任务交给第1*(由达武元帅指挥)第5师(由孔潘将*指挥)并派两支骑兵部队给予支援。库图佐夫根本不该同意本尼格森的方案防守舍瓦尔季诺棱堡,因为它不仅不在俄*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而且毫无战略价值,俄*却为此损失许多精兵和3门火炮。俄*左翼主要依托巴格拉季昂棱堡,这场战斗并未改变左翼易受攻击的形势。9月5日傍晚双方在瓦尔季诺棱堡激战到将近午夜才收兵,俄*损失人,法*的伤亡则略少一些。除兵力上稍占优势法*在其他方面并不比俄*更占优势,自从越过涅曼河以来法*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损失25万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食品短缺无法提高法*的士气。法*骑兵的处境尤其不利,它丧失大量马匹,剩下的马匹也羸弱不堪。相反俄*却兵强马壮,在火炮的数量和质量上也占有优势。

(三)9月6日拿破仑正在侦察阵地时达武走上前去要求允许自己率领自己的*队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第5波兰*从侧翼进攻俄*左翼和后方,达武认为自己需4万人便可以闪击俄*的这一薄弱防区,并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拿破仑却拒绝这一行动计划,而主张采用大规模正面进攻的方案。拿破仑的作战方案是达武率第1*进攻巴格拉季昂棱堡,在达武左翼的内伊的第3*在朱诺的第8*的紧密配合下以近卫*为后方部队从拉耶夫斯基棱堡北面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攻击俄*防线,这样法*的整个进攻重心是在1.5英里的战线上打击俄*左翼和中央。欧仁的第4*和第1*第3师在科洛查河北岸作战,其任务是摧毁博罗季诺村,然后利用三座特制的浮桥渡河向拉耶夫斯基棱堡进*。缪拉的3个骑兵*在达武的后方,从右翼迂回攻击俄*的唯一措施是派波尼亚托夫斯基的第5*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从侧翼包抄俄*左翼。法*炮兵(门火炮)的任务是战斗一打响就对敌实施大规模炮轰,战斗开始的前一夜法*已将2个炮兵连部署在舍瓦尔季诺东北面的高地上,准备炮轰巴格拉季昂棱堡。这2个连各有24门火炮,第1*炮兵司令佩内蒂将*又从近卫*、德赛师、孔潘师和弗里昂师抽调62门火炮来增援这2个连,这些火炮主要用来压制俄*的炮火,指挥近卫*的后备炮兵的索尔比耶将*利用近卫*的榴弹炮猛轰俄*堑壕,一旦法*右翼和俄*交火第3*的40门火炮将一齐向拉耶夫斯基棱堡开火。

9月7日凌晨6时佩内蒂所部率先向敌开炮,法*的进攻时间比原计划晚了一些,因为那2个在夜间部署的炮兵连因火炮射程不足而不得不调动位置。俄*炮兵迅速还击,炮战断断续续进行了数小时,整个战场硝烟弥漫使能见度下降,这给双方的近战增加了困难。拿破仑的第1、3*开炮时欧仁亲王率兵向博罗季诺村的巴克莱部队发动攻击,俄*被击退后未来得及拆毁科洛查河桥,但他们很快夺回博罗季诺村。接着俄*接到退回主阵地的命令,这一次他们拆毁科洛查河桥,欧仁亲王在村中留下一个师的兵力和部分骑兵后率余部渡过浮桥进攻拉耶夫斯基棱堡。与此同时孔潘所率的第1*第5师在德赛的第4师的密切配合下正向巴格拉季昂棱堡挺进,但是俄*炮兵巧妙设防使法*纷纷倒下,此时俄*步兵也投入战斗,将无情的子弹射向挺进中的法*。接着双方的大部分部队投入到肉搏战中,法*一度攻占俄*阵地,但巴格拉季昂从图奇科夫将*的第3*调来2个旅组织反攻,终于把法*赶出阵地。

库图佐夫此时意识到自己的兵力部署太偏重右翼导致左翼兵力不足,于是他命令巴戈武特将*率领第2*绕道俄*后方支援左翼。就在这支部队准备行动之际法*又向巴格拉季昂棱堡发动猛攻,法*先后攻占两座棱堡,但在进攻第三座棱堡时受挫。法*右翼的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行动缓慢,几乎到8时才和俄*投弹兵完全接上火,这支俄*担负着为第3*提供掩护的任务。由于俄*第3*已抽调部分人马去保护棱堡,加之前一天俄*参谋长拒不执行俄*总司令的伏击计划而使俄*暴露在危险的阵地上,经过一场激战波尼亚托夫斯基的部队轻而易举地攻占乌季察村,而且还可能继续夺取村后那座具有重要战术价值的小山,严重威胁俄*左翼。为此图佐夫命令第2*从俄*右翼迂回过来,这支部队的及时到达阻止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后续攻击,从而保住高地。

(四)上午9时30分欧仁亲王的步兵发起进攻俄*左翼,拉耶夫斯基的第7*不得不派兵增援俄*左翼而兵力不足,无力控制谢苗诺夫斯卡娅的防线。尽管如此法*的第一次进攻还是被俄*击退,莫朗的第1师和博纳米将*的第30步兵旅又发动第二次进攻,法*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攻入棱堡,与高大健壮的俄*炮手展开殊死搏斗。法*一度占领过阵地但俄*很快又夺回阵地,并通过白刃战将法*赶出阵地。格鲁希的第3预备骑兵*投入战斗企图突破俄*仓促形成的方阵,不仅没有得逞反而遭到巨大损失,顽强抵抗的俄*仍坚守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周围。拿破仑下令再次发动进攻,一支俄*突然向法*左翼发动袭击,迟滞了法*的进攻。库图佐夫得知法*没有在科洛查河的一个渡口设防便命令乌瓦洛夫将*的第1骑兵*(名骑兵)和普拉托夫将*的顿河哥萨克部队进攻留在北岸的法*,俄*的名骑兵击退奥尔奈诺伯爵的胸甲骑兵和轻骑兵中队(其任务是保护法*的左翼),但未能攻破留守博罗季诺的法*1个师的方阵,这支骑兵的出现仍然完全打乱在拉耶夫斯基棱堡前的计划和进展。

拿破仑在战斗打响后1小时发动第三路进攻,这是在被摧毁的谢苗诺夫斯卡娅村南面某处到拉耶夫斯基棱堡地区之间对俄*左翼中央发动的一次进攻,达武和内伊的部队联合实施这次行动,并得到了左翼进攻的拉图尔·摩布尔的骑兵和在右翼作战的南苏蒂的骑兵的大力支援。双方的炮兵、步兵和骑兵都投入此次战斗,战斗开始时法*对俄*实施炮轰,俄*炮兵迅速还击,不断将实心弹、葡萄弹和榴霰弹射向仓促形成一道红蓝长墙的法*步兵纵队。然后展开骑兵战,俄*虽然在作战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果敢,但无论在殊死激烈的马战、步战还是谢苗诺夫卡河两岸的炮战中最终还是被法*击退了,这一重要战场开始陷落使俄*的失败已成定局。一直坚守在阵地最前沿的内伊和缪拉向拿破仑紧急求援,以期在俄*立足未稳之时一举攻破俄*的防线,这样便很可能赢得这场战役,然而犹豫片刻后拒绝动用自己的预备队,从而坐失良机。

法*仍需攻克拉耶夫斯基棱堡,因为中午时分俄*收复拉耶夫斯基棱堡,乌瓦洛夫和普拉托夫的骑兵对法*侧翼的威胁迟滞欧仁亲王发动的下一次进攻,这对第4骑兵*无疑极为不利。就在欧仁亲王的部队准备阻止哥萨克人的威胁时第4骑兵*也已前进至谢苗诺夫斯卡娅前沿,于是它不得不任凭棱堡中的俄*炮火轰击长达2个多小时,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下午3时欧仁亲王已为另一次大规模进攻做好准备,为配合欧仁亲王的进攻位于谢苗诺夫斯卡娅和博罗季诺的炮兵连集中优势炮火对拉耶夫斯基棱堡实施交叉火力封锁。一个中队接着一个中队的骑兵投入到殊死的恶战中,棱堡内的俄*炮手进行顽强抵抗,直到西夫里准将率领的第9步兵团赶到后俄*才被制服,法*终于拿下拉耶夫斯基棱堡。仁亲王为达到突破俄*防线的目的在棱堡后的高地上集结所有可动用的骑兵,然后这一队队勇猛的法*士兵向集结在阵地上准备应战的俄*骑兵中队和紧随其后的步兵纵队发起进攻,很快俄法两*混战在一起。

下午5时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右翼作战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已向乌季察高地发动过一次猛攻,俄*的巴戈武特将*发现在中央和右翼的俄*主力已开始后退,导致自己已处于不利境地,为了行动上的一致他也主动后撤把阵地让给法*。俄国人还在垂死挣扎,如果这时拿破仑将自己的近卫*投入战斗俄*必将全*覆没,但是这位皇帝没有这么做。库图佐夫在夜间决定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仍坚信自己赢得这场防御战。

(五)下午5时双方都已精疲力竭,在法*右翼作战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已向乌季察高地发动过一次猛攻,俄*的巴戈武特将*发现在中央和右翼的俄*主力已开始后退,导致自己已处于不利境地,为了行动上的一致他也主动后撤把阵地让给法*。俄国人还在垂死挣扎,如果这时拿破仑将自己的近卫*投入战斗俄*必将全*覆没,但是这位皇帝没有这么做。库图佐夫在夜间决定把部队从战场上撤下来,他仍坚信自己赢得这场防御战。这次战役中俄*伤亡3.6万人、法*伤亡3.5万人,库图佐夫从博罗季诺撤下来时拿破仑并没有追赶他。尽管法*在战场上取得博罗季诺会战的胜利但俄*主力并未被歼灭,俄*仍拥有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预备队,而且后勤补给安然无恙,法*的运输线太长而难以维持其现有部队的补给。

别列津纳河战役

(一)9月13日库图佐夫在菲利村召开*事会议建议放弃莫斯科,出席的10名将*中有6名将*赞成撤退,于是库图佐夫在9月14日放弃莫斯科,莫斯科的大部分居民随*撤出。接着俄*火烧莫斯科,城里一片火海,拿破仑紧急任命莫蒂埃为莫斯科总督并让他率*灭火。。烈火一直烧到9月18日,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拿破仑进入莫斯科后让*队大肆抢劫。俄*放弃莫斯科后沿梁赞大道退却,行*30公里后在博罗夫斯克渡口渡过莫斯科河,并遵照库图佐夫的命令掉头西进。随后俄*强行*转移到图拉大道,于9月18日在波多尔斯克地区集。3天后俄*踏上卡卢加大道,于9月21日在克拉斯纳亚一帕赫拉扎营。在克拉斯纳亚一帕赫拉停留5天后俄*又进行两次转移,于10月2日渡过纳拉河到达塔鲁丁诺村。库图佐夫非常巧妙地计划和实施侧敌行*机动使法*没有发现这一行动,导致拿破仑在两周之内不知俄*去向,由于进行塔鲁丁诺机动让俄*避开法*的突击,为准备反攻创造良好的条件。

库图佐夫

(二)法*攻占莫斯科后拿破仑才明白情况不利,向俄国提议停战但却未获答复。这时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法*过分深入且补给线又太长,致使拿破仑在10月19日下令撤退。为南下寻找粮食和温暖的住所法*沿南方往西撤退,等到法*开始撤退后俄*紧跟法*后方,但不派出主力跟法*交战,只用哥萨克骑兵、游击队埋伏骚扰法*。法*在小雅罗斯拉维茨与俄*遭遇,这场战役由俄*和法*引起,最后却集中7万法*和8万俄*,战役结束时法*完全占领小雅罗斯拉维茨,但俄*在城外形成了包围圈。于是法*转而沿老斯摩棱斯克大道退却,俄*乘胜追击。塔鲁丁诺战斗和小雅罗斯拉韦茨战役是俄*主力反攻的开始,部队和游击队的战斗行动从那时起开始特别积极主动,其中包括平行追击和包围敌*这样一些有效作战方法。法*在11月16至8日的3天交战中伤亡0人,被俘2.6万人,几乎丧失全部炮兵。被打散的法*残部均沿波里索夫大道向别津纳河方向撤退,俄*的3集团*在法*向别列津纳推进的途中在波里索夫地区布成一个“口袋”,使被俄*迫退下来并陷入四面被围的法*陷入口袋内。由于维特根斯坦行动踌躇和齐查戈夫被敌人的佯动所迷惑而违反库图佐夫的命令,将本部主力从波里索夫向南调到扎博舍维奇而造成错误,使拿破仑能够做好在斯图焦恩卡抢渡别列津纳河的准备工作。

(三)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后一路上又有许多人死于寒风当中,再加上俄*的哥萨克骑兵不断袭击以及补给线过长等法*已经岌岌可危,俄*除不断袭扰之外还不断切断法*的补给线,原先是补给基地的斯摩棱斯克也被之前驻*消耗殆尽。拿破仑撤往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但就在即将开拔之时却传来明斯克已经被夺走,在这个时候拿破仑只好退往别列津纳河一带以便从鲍里索夫城渡河。

法*开始撤退不久在克拉斯诺被俄*挡住了去路,拿破仑动用达武*和近卫*才与欧仁亲王共同击退俄*,内伊指挥的后卫部队也一度被俄*切断,经过一翻苦战才终于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内伊*在抢渡第聂伯河时却又因冰裂而跌入水中溺死或冻死许多士兵,原先0人的部队仅剩人。11月21日就在法*正撤退往河边时却传来鲍里索夫城被奇恰戈夫攻占的消息,虽然不久后被乌迪诺*夺回但原先被俄*烧毁的桥梁却因为对方仍占据对岸而无法进行修复。更要命的是天气居然回暖,冰河融化使别列津纳河水氾滥,大块浮冰顺流而下使得法*无法跋涉过河,法*在此面临着全*覆没的危机。拿破仑故意装出一副仍然要在鲍里索夫架桥渡河的样子以迷惑俄*,暗中却委派一名曾在华格姆战役中成功架桥的炮兵将*去更北边的上游河段寻找架桥位置,法*将少量的哥萨克巡逻队驱散后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并夺取该渡河点。尽管寒风凛冽、冰水刺骨但法*的炮兵和工兵还是克服重重的困难,在11月25日建起两座救命之桥,一座供步兵通过,另一座让火炮和运输车辆通过。

(四)为了渡河活命法*争先恐后,这两座桥上的拥挤状况简直是不堪入目。拿破仑为此要求必须减少辎重,所有将领及参谋*官只要有辎重车的均应烧去一半,并将马匹交由炮兵使用。11月29日晨11月29日晨立即将桥焚毁,乘坐雪橇经华沙赶回巴黎。12月18日拿破仑终于回到杜伊勒里宫,但不是但以胜利者的身分凯旋。在俄罗斯的法*残部几乎被全歼俄*全歼,拿破仑在俄罗斯损失57万人,丧失所有骑兵和炮兵,只有在翼侧的麦克唐纳和施瓦岑贝格指挥的2个*团保全下来。拿破仑仍然认为总决战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作战方式,而库图佐夫却创造性地采用各种不同的作战方式和方法,实施退却和积极的游击战,侧敌行*机动和平行追击、机动合围退却之敌,在交战中善于使进攻与防御相结合,在战场上大量使用炮兵和骑兵。双方在战术发展方面巩固了纵队和散开队形的战术,提高了瞄准射击的作用,步兵、骑兵和炮兵能协同作战,巩固了作战兵团的组织形式。预备队已成为战斗队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炮兵在战斗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法国因为战败于俄罗斯而分崩离析,其建立的欧洲秩序很快就发生根本性的逆转,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法国占领的领土发生民族独立运动。年3月3日英国同意瑞典对挪威的主权要求后瑞典与英国结成联盟向法国宣战,不久后就解放法国控制的瑞典属波美拉尼亚。3月17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向法国宣战,4月5日的莫肯战役中普*击败法*。年6月英国正式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8月奥地利背离法国的盟友关系向法国宣战。

吕岑会战

(一)在俄罗斯的行动失败后拿破仑的折损了大半,一时间俄罗斯与普鲁士反而取得了优势,使得拿破仑不得不重新整顿*队再战强敌。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与整顿拿破仑终于集结出13万人的大*,由于时间极为紧迫这些士兵普遍未受到良好训练,下级*官也大都缺乏实战经验。这支部队的整体战力素质远不如当年那支常胜之师,尽管他们的士气依然很高又因*马不足导致骑兵严重缺乏,不论是数量上还是素质上都无法满足实战需求。年3月拿破仑在法兰克尼亚集结8.5万的主力*(即缅因河*团),其部队由第3*、第4*、第6*以及近卫*和骑兵*组成。4月中旬这批部队开始穿越图林根森林,沿着年耶拿会战中法*所经过的路线向东北前进。4月底拿破仑从第4*中抽调两个师组建第12*,并由乌迪诺元帅指挥,除此之外乌迪诺还得到两个巴伐利亚师的支援,第4*则补充一个意大利师及一个符腾堡师。4月30日欧仁亲王率领易北河*团的6六万人与缅因河*团会合,让拿破仑的兵力上升到15万人,同时还有门火炮,但是只有名骑兵。

(二)由于缺乏骑兵拿破仑无法确切掌控敌*的兵力部署,反法联*的分布相当分散,俄*及普*遍布整个普鲁士及萨克森。年4月28日库图佐夫去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遂任命维特根斯坦为俄*总司令,维特根斯坦将*队主力集中于莱比锡南方不远处,他认为莱比锡城将是拿破仑的首要攻击目标,想趁法*渡过萨勒河后攻击其右翼。维特根斯坦可动用的*队有自己麾下的3.5万名俄罗斯士兵以及布吕歇尔指挥的3.3万名普*,还有一部分普*在克莱斯特将*的率领下防守莱比锡。在数量上拥有一倍多优势的兵力拿破仑迫切地需要一次迅速又具决定性的胜利,除了让这批年轻部队获得一次宝贵的实战经验以激励其精神外,同时也是为了重振他百战不殆的威望。

(三)当夜幕降临时拿破仑的内伊*的第3*抵达吕岑,内伊奉命守住吕岑掩护主力左翼,同时牵制敌人主力。随后而来的马尔蒙第6*也奉命向内伊靠近,在内伊的右侧投入战斗。在更南面的贝特朗的第4受命攻击敌*的左翼,近卫*也奉命向炮火声最密集的地区推进。整个下午战斗异常激烈,内伊*承受的压力最大而渐渐呈现不支之势,这时拿破仑命令炮兵将领将80门大炮集中朝着联*中央阵地猛烈轰击,在三万九千多颗的炮弹轰击下终于打开一个缺口,随即拿破仑就以十六个营的青年近卫*同近卫骑兵一起投入缺口。法*一口气夺回几个村庄,布吕歇尔的骑兵还有力地发起几次冲击,但是联*的队伍依旧岿然屹立,等到夜幕低垂时分双方都已筋疲力竭,各自在阵地上暂且露宿歇息。

包岑战役

(一)联*在吕岑战役失败后撤至包岑附近沿施普雷河右岸预先构筑好的阵地上,阵地左翼紧靠波希米亚森林山支脉,右翼虽然没有天然屏障但有骑兵掩护,这时俄普联*有9.6万人、火炮门,法*有14.3万人,火炮门。拿破仑的企图是首先攻击俄普联*阵地中央和左翼来迫使其消耗预备队,然后用内伊*对敌右翼实施迂回突击来深入维特根施泰因*队的后方。5月8日法*向近2万人守卫的联*前进阵地发起冲击,迫使其撤至主阵地。5月9日法*进攻联*阵地中央和左翼,紧接着内伊*向联*右翼中托利将*的俄*实施突击,尽管内伊兵力占优但未能击破俄*的抵抗和实现向霍赫基尔希实施纵深迂回机动,托利的部队撤向拉克尔。维特根施泰考虑到法*在数量上占优势后认为法*再次进攻联*就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率部撤到勒包河对岸。法*在包岑战役中伤亡1万人,联*伤亡2.2万人。拿破仑未能围歼俄普联*,这就使法国的*治和战略形势大为恶化。

(二)然而拿破仑的胜利还是大大挫伤普鲁士和俄罗斯的士气,许多俄**官因自己的国家实现摆脱法国的侵略而渴望回国,两次会战的失败也使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始重新考虑和平。此外普鲁士和俄罗斯希望奥地利也加入到战争中来,战争的中断将给他们时间与维也纳谈判。法国骑兵长期缺乏马匹意味着拿破仑不能充分利用胜利扩大赢得决定性的战果,而且拿破仑的*队到处都是应征入伍的新兵导致必需品极为缺乏,从法国的远道而来和拿破仑快速的调动使他们精疲力尽。许多法**官建议需一段时间的重建和休养,拿破仑也需要时间为骑兵购置马匹并调集更多的增援部,因此拿破仑对联*提出休战协议。年6月4日拿破仑与俄普双方签订普莱斯维茨停战协定,条约时间为年6月4日至年8月13日。

(三)停战期间拿破仑与奥地利外交部长梅特涅进行一次会晤,在会谈中拿破仑对奥地利大加指责,这导致奥地利会在以后加入反法同盟对法作战。这次停战协议被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反法同盟从停战协议中获得的好处远远超过法国。在此期间奥地利已经公开反对法国,从法国的名义盟友转变为武装中立国。奥地利的两支主力部署在波希米亚和意大利北部,于是反法同盟在德意志的前线部队数量增加到80万人,战略储备为35万人。由于停战法国在人数上失去最初的优势,因为奥地利和俄罗斯庞大的人力储备被源源不断的带到前线。拿破仑成功让法*总数达到65万人(25万人由拿破仑直接指挥,12万人由乌迪诺指挥,3万人由达武指挥),其中莱茵联邦为拿破仑提供15万人,缪拉的那不勒斯王国和意大利王国也提供10万人。停战期间亚历山大一世、腓特烈·威廉三世和瑞典摄*王贝尔纳多特在西里西亚会面,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制订计划,这个计划主要由奥地利参谋长拉德茨基与贝尔纳多特共同起草。贝尔纳多特利用他作为法国将领15年的经验以及对拿破仑的熟悉程度决定使用费边战术来削弱法*(即避免与拿破仑本人直接作战),尽可能地与拿破仑的将领交战,然后再慢慢地收拢包围网,直到拿破仑被逼入绝境并被迫与人数众多的敌*交战。会后反法联*组建了三支独立的部队,分别为西里西亚*(9.5万人,由普鲁士人和俄罗斯人组成,陆*元帅布吕歇尔负责指挥)、北方*(12万人,由瑞典人、俄罗斯人和普鲁士人组成,由贝尔纳多特王储指挥)、以及联*主力(22.5万人,由奥地利人和俄罗斯人组成,由施瓦岑贝格亲王指挥)。

(四)8月15日拿破仑集中44.2万人准备战争,其中有4万人为骑兵。他的对手俄*18.4万人,普*有16.2万人,奥*有12.7万人,瑞典*有3.9万人,英*有9,人。8月16日拿破仑派遣圣西尔*团进驻德累斯顿以阻止联*的行动,并为自己接下来的*事行动提供据点。8月25日联*抵达德累斯顿南部近郊,从联*的角度看这座城市的防御显得十分薄弱,仅由圣西尔的2万组成的法国和萨克森卫戍部队不可能防守住如此规模的城市。8月26日拿破仑骑马进入德累斯顿来亲自指挥这场决定性战役,下午联*总指挥施瓦岑贝格开始攻城。进攻的联*分为三个部分,左翼由奥地利人组成(由施瓦岑贝格亲自指挥),包括9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门火炮;右翼由维特根斯坦领导下的俄*和普*组成,包括2个俄罗斯步兵师和克莱斯特的普鲁士*团以及门火炮;预备队由德托利领导的俄*和普*组成,包括2个俄罗斯掷弹兵师、4个俄罗斯卫队骑兵师、普鲁士皇家卫队和门火炮。

(五)早上6点联*武力探测法国的防御工事,上午10点近卫*步兵和缪拉的骑兵抵达,他们在三天的强行公里。上午11点联*注意到大批法*从北方赶往德累斯顿,下午3点法国的增援部队占据阵地,联*开始对城市南郊的炮轰和总攻。随着联*不断取得进展破仑迅速向受威胁地区派遣增援部队,下午5点拿破仑发起反击,到了傍晚法*几乎恢复圣西尔原来的所有阵地。夜幕降临的一场倾盆大雨持续一整夜,致使河水暴涨,地面也变得泥泞不堪。8月27日早晨维克托的第2*、马尔蒙的第6*和近卫*骑兵在大雨中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彻底摧毁联*的左翼,暴涨的魏塞里茨河切断的联*左翼与中部联*主体的大部分联系,缪拉元帅利用这种有利形势给奥*造成重大损失。克莱诺*团里几乎所有的营都被迫放下武器,5个步兵团被缪拉的骑兵包围并俘虏(有1.3万人),久莱的师也遭受严重的损失,因为他们在暴雨中受到维克托第2*支持的缪拉的骑兵的攻击.雨水打湿了燧石和火药,奥*的步枪和大炮失去了用途,在法国胸甲骑兵和龙骑兵的打击下蒙受巨大伤亡。

(六)在联*左翼瓦解之际内伊、莫蒂埃和圣西尔再度进攻联*右翼,尽管遭到俄*与普*骑兵的猛烈反击但联*右翼很快也遭击退。两*在中部的战斗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炮兵的对决,下午5点尽管联*依然具备强大的后备力量且尚未投入,但施瓦岑贝格过高估计法*战绩让整个联*开始缓慢后撤,当晚联*撤出战场,拿破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意识到敌*已经撤离。有效的后方防卫部队加之恶劣的天气让施瓦岑贝格从容的撤出大部分主力,整场战役中联*损失3.8万人和40门火炮,法*伤亡人数总计为1万人。受到天气的阻碍法*也失去冲破敌*包围网的机会,因此虽然拿破仑对联*进行沉重的打击,但几次战术失误使联*主力得以撤退,从而葬送在一次大战役中结束战争的最好机会。

(七)年8月23日乌迪诺元帅在向柏林挺进中遭到贝尔纳多特的北方*反击,8月26日在卡茨巴赫的布吕歇尔的普*利用拿破仑向德累斯顿进*的机会攻击麦克唐纳元帅的*队,使法*损失1.3万人且还有2万人被俘,普*只损失4人。8月29日至30日的库尔姆战役中法*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孤立深入地追击敌人,使自己又折损1.3万人。9月6日法*又一次在贝尔纳多特的*队手中遭受惨重损失。在丹尼维茨的内伊再次试图占领柏林,因为拿破仑认为失去柏林将使普鲁士退出战争,然而内伊因误入了贝尔纳多特设下的陷阱而致使法*的结果被击溃,法*损失50门大炮和2万人。9月7日瑞典和普鲁士骑兵俘获1.4万名法国俘虏,内伊带着残部退到维滕贝格,拿破仑把普鲁士从战争中逐出的努力失败了。法*失去主动权后联*的包围网越拉越紧,拿破仑被迫开始集中兵力在莱比锡地区寻求决战。法*在丹尼维茨的失败对拿破仑来说是一场灾难,贝尔纳多特获胜的消息在德意志引起了轩然大波。蒂罗尔再次爆发了反叛,巴伐利亚国王宣布中立并开始与奥地利谈判,成批的萨克森*队叛逃到贝尔纳多特一方,威斯特伐利亚的*队也已经抛弃了他们的波拿巴国王。年10月8日巴伐利亚正式宣布加入反法同盟,法国在德意志的统治已陷入全面崩溃。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帝国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