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豆瓣82分,荡气回肠的大师级电影热
TUhjnbcbe - 2023/9/15 21:21:00

距离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还有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提名最佳影片的九部电影,只剩最后一部没有安利过,这就是《华盛顿邮报》。

提起《华盛顿邮报》有点让人联想到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聚焦》,同样的传记和纪实题材,虽然可能在受众面上比其他影片稍微窄了一点,但静下心来看时,却能体会到一种由真实感带来的荡气回肠和痛快淋漓。

《华盛顿邮报》堪称华丽阵容,导演是大名鼎鼎的电影大师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不得不说早已功成名就的斯皮尔伯格没有躺在荣誉簿上享清福,拍出来的电影依旧是“良心之作”。

无论是场景的设置和还是演员的调度,都颇见功力,再加上两位主演汤姆·汉克斯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演技保证,硬生生的把有些枯燥的纪实题材拍出了谍战片的紧张感。

《华盛顿邮报》是最近比较流行的“*治正确”的电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旋律电影,不过这部主旋律电影不是一味的讴歌和颂扬,它的另一面是批判*府强权对新闻自由的横加干涉,虽然这个话题至今仍有些敏感,但又不得不说非常值得挖掘。

《华盛顿邮报》取材于年美国五角大楼的一次严重泄密事件,泄密者叫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他利用自己的权限,将涉及越战的多页绝密文件从五角大楼带出,交给多家媒体予以发表,最终加速了越战的结束。

在这份泄密的文件中,披露了早在战争初期,美国*府便意识到发动越战也许并无胜算,但还是年复一年的将年轻的士兵送上战场,目的只是为了逃避战败的耻辱。

参与调查并了解了事实真相之后,埃尔斯伯格无法忍受*府对于真相的隐瞒,于是将这份文件复印后交于当时的报界大鳄《纽约时报》报告发行。

文章见报之后,在美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可想而知,《纽约时报》也因此惹祸上身,当时的尼克松*府使出了杀手锏,申请禁制令禁止《纽约时报》出版发行,这在美国报业史上也是第一次。

此时的《华盛顿邮报》只是一家地方性报纸,发行人凯瑟琳(梅丽尔·斯特里普饰)从已故的丈夫手中接过报业的大旗,希望将家族企业上市以扩大规模,自然《纽约时报》是他们的有力竞争对手之一。

在《纽约时报》生死存亡之时,《华盛顿邮报》的总编本·布莱德利(汤姆·汉克斯饰)凭借媒体人的热血和正义,想要接棒《纽约时报》,继续还真相于民众,但何其容易。

已经有《纽约时报》的前车之鉴,*府对这起泄密事件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报道出去虽然能在业界名声大噪,但承受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不但可能无法出版,还可能遭遇牢狱之灾。

更何况他的报道不但受制于报业董事会,更要征得发行人凯瑟琳的同意,而此时的凯瑟琳出于对家族产业的保护并不赞同本·布莱德利的做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女人依旧没有什么发言权,虽然凯瑟琳身居重位,但其实她并没有多少决策权。一次聚会就能看出,谈到*治,女人避开,她们负责的更多是人们认为她们更擅长的时尚板块,讨论着今天是报道时装还是高跟鞋。

随着对事情真相的了解和对各方的权衡与斡旋之后,凯瑟琳经过了一次次思想斗争,从最初担心父辈的产业毁在自己手上的犹豫,到最终出于新闻媒体人的良知力排众议,将报道付梓发行,她顶住压力表现出了惊人的果敢和胆识。她捍卫了新闻自由的同时,也让《华盛顿邮报》成为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坦白的说,这部传记片的前二十分钟,稍微有点枯燥,因为它涉及的内容对国人来说比较陌生,但二十分钟之后,电影渐入佳境,新闻媒体人与*府强权的对峙剑拔弩张,几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对峙与争辩,在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调度下,紧张刺激,怪不得豆瓣能把《华盛顿邮报》归为“惊悚”类型。

新闻言论自由、女性平等独立、媒体良心与经济利益的平衡这些标签让《华盛顿邮报》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在那个报业的*金年代中,确实有一群人为着真相、为着自由宁愿身陷囹圄。电影中说“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虽然经历了互联网时代冲击之后,如今传统报业已经岌岌可危,但媒体从业者的准则没变,还真相于民众的原则一直都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瓣82分,荡气回肠的大师级电影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