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历程
(一)从16世纪起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法国对外贸易的重点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从17世纪起法国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扩张殖民地。16世纪上半叶英法百年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瓦卢瓦王朝的法兰西斯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侵略意大利的战争,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争夺德法边境土地,从而揭开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长期争霸斗争的序幕。年意大利战争结束,法国取得加来和梅斯、图尔、凡尔登个主教区的统治权。年8月1日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因无子嗣的情况下王位由纳瓦尔的亨利四世继承,至此瓦卢瓦王朝结束,波旁王朝开始。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困扰法国多年的胡格诺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策随着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其后经过主教大臣黎塞留和马扎然的整顿,到路易十四亲*时期法国专制王权进入极盛时期。
路易十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长期战争,使法国东部边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统治时期(~)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年路易十六即位,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十八世纪法国卷入一连串的战争,例如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年的七年战争等,到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国力大衰,丧失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二)波旁王朝是一个在欧洲历史上曾断断续续统治纳瓦拉、法国、西班牙、那不勒斯与西西里、卢森堡等国以及意大利若干公国的跨国王朝,其在法国的统治于年开始。17世纪中期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奥尔良家族统治的奥尔良王朝或七月王朝。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查理十世在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年革命中倾覆,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最终结束。波旁王朝在意大利的统治于年告终,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统治于年被推翻,但于年第三次复辟是西班牙的王室。波旁王室顾名思义是起缘于法国中部的波旁地区,而这个采邑最早出现于1世纪初,是法王一位家臣即今天波旁王室成员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其成员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来自卡佩王室的法王路易九世。路易九世之子克莱蒙伯爵罗贝尔与其子孙通过他和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勃艮第的贝亚特丽斯的婚姻获得对波旁公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长子路易在年获封为波旁公爵,自此以后他的子孙以封国波旁为姓,因此这次受封被视为波旁王室的起源。虽然波旁的主系家族在年因其公爵夏尔三世·德·波旁涉嫌叛国而被褫夺爵位失去领地,但其波旁家族分支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亦已获得不少其他爵位,当中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成为日后波旁王室的主轴。波旁家族起家于纳瓦拉,自年起由于出现继承人问题的争议导致波旁公国的爵位一直空缺,其资产暂时归属法国王室。7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将波旁公国爵位授予旺代公爵夏尔,自此拉马尔什-旺代分支获得波旁公国,而这个公国也是波旁家族日后夺得法国王位的重要资本。
(三)夏尔的儿子第9代波旁公爵安托万·德·波旁于年10月12日与纳瓦拉女王储胡安娜·德·阿尔布雷(胡安娜三世)结婚他们的长子亨利·德·波旁在年母亲去世后继承纳瓦拉王国,是为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自此波旁家族入主这个王国。虽然此时的纳瓦拉的疆域只是全盛时期的一小半,但足以成为日后波旁家族争夺法国王位的重要基地。亨利·德·波旁在纳瓦拉时跟随母亲信奉胡格诺派,由于亨利的法国贵族的身分,在他继位为纳瓦拉王的时候就成为法国胡格诺派的领袖。再加上波旁家族的其他分支的力量使波旁家族主导法国*坛,与以天主教狂热份子为主的吉斯家族出现纷争,导致亨利无可避免地被卷入残酷的法国宗教战争。为求自保的亨利数次改信天主教,但私底下依旧保持自己对胡格诺派的忠诚。宗教战争不但使大量法国平民伤亡,也间接导致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的人丁凋零。昂古莱姆王朝的第二代王亨利二世的三个儿子都成为法国国王,而当中弗朗索瓦二世和查理九世皆在青年早逝,他们的弟弟亨利三世继承王位,而他们最小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成为王储。年弗朗索瓦王储死去,法国王位只可传予波旁家族,亨利·德·波旁成为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被软禁在法国宫廷里接受王家的庇护。
(四)亨利·德·波旁具有的胡格诺派背景导致很多法国天主教的不满,令他的入主法国之路充满危机。而另一方面在血缘上波旁家族的另一个分支布赛特分支与亨利所属的拉马尔什-旺多姆分支相比更亲近于当权的瓦卢瓦-昂古莱姆家族,只是布赛特分支的祖先因婚姻未获法王路易十一的钦准而被取消王位继承资格。但最终亨利·德·波旁在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顺利即位为法国国王,即亨利四世。而纳瓦拉王国亦同时并入法国,纳瓦拉国王也成为以后历任法王众多头衔的其中一个。亨利四世即位后主动结束困扰法国多年的宗教战争,令法国的经济得以复苏。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施行宗教宽容*策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业者留在法国,促进法国经济的繁荣,但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策随着他的驾崩而被终止施行。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最后的男丁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卡洛斯二世的遗诏是把王位传给他的甥孙,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次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路易十四捍卫孙子继承权的强硬立场,导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于年爆发。战事持续到年,此时波旁王室已在西班牙站稳脚,而且表示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导致哈布斯堡联*的瓦解。年西奥两国签署和约,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承认波旁王室入主西班牙,但费利佩五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自此西法两国波旁王室正式分家,也揭开波旁王室对断断续续统治西班牙三个多世纪的首页。
(五)亨利四世即位后推行一连串的经济*策以改善法国当时的经济,致力改善民族工业的发展。此外他大力发展基础建设,改善国内运输、水利及民生等不足。他在年4月1日签署《南特敕令》,对新教徒采取宽容*策,和天主教并存。另一方面他为了加强法兰西的王权打击国内反对势力、铲除外敌,以争取平民支持。经过亨利四世的改革后法兰西王国国力大增,在欧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17世纪初法兰西王国开始全面的扩张,年三十年战争打响,法国联合瑞典、英国、德意志新教诸侯、丹麦等国全面攻击哈布斯堡王室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及西班牙。经历三十年战争后双方停战,法国成功把疆域推向莱茵河一带,取得欧洲霸主的地位,自此以后法国的国力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年路易十四即位,法国的君主专制达到高峰。路易十四废除首相制并致力对外扩张,参与对西班牙及对荷兰的战争,17世纪末法国又面对英国、尼德兰及神圣罗马帝国三国的大同盟战争。年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逝世后王朝无子嗣继承,法国便欲争夺西班牙王位,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年各国签署《乌得勒支条约》同意由路易十四之孙腓力五世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法国因在这场战争中消耗过度,其影响力不复从前。17世纪时法国也开始发展其海外的殖民地,建立起其殖民地帝国,这个殖民帝国的版图涵盖当代的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非的塞内加尔及印度等地,令法国的版图大幅度扩张。可是由于路易十四的连年征战令国家的财力开始干涸,在他晚年的时候国内的生产几乎停顿,经济大幅度下滑,法国人民生活困苦,法兰西王国的国力开始回落。
(六)17和18世纪之交波旁封建专制王权逐渐由盛而衰,在国外波旁王朝进行几场旷日持久的欧洲战争。~年在以英国、普鲁士、汉诺威为一方,法国、奥地利、俄国、萨克森、瑞典、西班牙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中败于英国。法国的宗教宽容时期随著亨利四世的驾崩而逝去,随后的波旁君主恢复对基督新教徒的压迫,导致大量信奉胡格诺派的手工业者离开法国,加上王室生活挥霍和国家连年用兵导致法国经济逐渐走下坡。而随经济衰退而来的还有社会矛盾、税制不公、*府腐败,罗马天主教会特权和土地兼并严重等因素都增加法国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美国独立战争引起民主思潮和法国国内的启蒙运动思潮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催化剂。年由于法国王室的财*问题,法王路易十六被迫重开三级会议,但增税的要求遭到否决导致法资产阶级和王室的武装斗争开始。初时资产阶级代表仅是将国家体制由君主专制转为君主立宪制,但亦遭到欧洲列强的反对,继而借机入侵法国。此时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涉嫌向娘家奥地利通风报信惹来极大民愤,波旁王朝终于在年8月10日被巴黎民众的起义推翻,最终路易十六在年1月21日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君主。在路易十六被处决后部分保王*人士宣称其长子王太子路易·夏尔为法王路易十七,但那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成立,这宣称也无实际效用。而路易十七也没熬过法国大革命,于5年在狱中死去,时年10岁,此后路易十六的弟弟流亡俄罗斯的普罗旺斯伯爵路易成为王位继承人。
(七)由于路易十四的连年征战令法兰西王国元气大伤,因此路易十五即位一段时间后开始摄*的弗勒里便大力推行和平*策。他先后与英国、西班牙进行结盟及和解,致力发展一个和平的关系以免再次出现冲突,对内则致力于经济及基础建设的发展。但路易十五仍然主张对外用兵,在七年战争后法国被迫割让加拿大殖民地予英国,法国的声威也因此而滑落。路易十五死后由其孙路易十六继承王位,年美国发生独立战争,法国为了夺回被英国抢去的土地拨出一笔庞大的款项援助美国的独立革命,这使得法国濒临破产的边缘。因此路易十六打算增加国库收入,并召开三级议会寻求新兴资产阶级的援助,然而由于双方的意见不合引致冲突,更演变成蔓延全国上下的法国大革命。年资产阶级以叛国罪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法兰西王国的统治暂时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督*府及后来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八)法国大革命期间不健全的*府制度造就拿破仑这个法兰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国和拿破仑的霸业并不能维持很久。年拿破仑倒台,在反法联*和法国国内拿破仑*中的新贵的奉迎下流亡英国的普罗旺斯伯爵返国即位为法王路易十八,在*队和资产阶级的压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倾向自由主义的宪法。拿破仑于年月杀回巴黎重建帝国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铁卢战役过后路易十八得以复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维护保王*在国会的势力,一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策亦因被认为倾向于自由主义而被两人废除。这些举动令波旁王朝渐失民心,最终导致年法国七月革命的爆发。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开始四处征战,因而遭到各国组成七次的反法同盟攻击。年拿破仑战败被流放到厄尔巴岛,而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八伺机复辟王朝继续进行王*。此后拿破仑曾逃出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再度战败后被流放圣赫勒拿岛,路易十八再次掌*。经历十年的统治后传王位于查理十世,查理掌*后主张恢复特权阶级的利益,并打算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体。他的种种举动引起平民的愤怒,从而触发“七月革命”。七月革命后由议会确认路易·菲利普加冕为法兰西国王,奉行君主立宪制,开始奥尔良王朝的统治。可是他在位期间大资本家开始对低下阶层进行剥削,而*府规定人民必需交一定的税款才能获得选举权,这使得民众开始反对这个王室的统治。法国在年爆发二月革命(“六月起义”实为意图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功推翻王室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至此法兰西王国一千多年的统治覆亡。
(九)波旁-奥尔良王朝的查理十世保守的*策在年终于惹来革命,在那一年法王查理十世试图推行镇压法令而触发一场叛乱,史称“七月革命”。革命过后法国国会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三世以法王路易十三的后代支系第八代孙的身分继承王位正式称号为“法兰西人的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由于他以波旁-奥尔良为姓氏,因此他的七月王朝亦被成为波旁-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采取中间路线,但依然无法解决法国经济持续衰退的问题。年的工农业萧条令他被迫于年退位,自此以后没有任何一位波旁王室及其分支成员能再次统治法国,而法国波旁王朝而正式落下帷幕。年革命后查理十世被迫逊位,但拥护他的保王*人拒绝承认这个决定,继续奉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而路易·菲利普在年退位后他的支持者也继续拥护他和他的子孙为法王,因此法国的保王*分裂两个支持不同觎位王子的派系,一个是支持查尔十世和其后代的主系派和奥尔良支系派。查理十世的孙子尚博伯爵亨利去世,根据法国基于萨利克法典的传位法则王位优先继承权应该给予尚博伯爵的最亲近的血亲,讽刺的却是当时奥尔良支系派的首领巴黎伯爵菲利普。主系派支持者并不想和奥尔良支系派合流,因此不惜否认当年西班牙王费利佩五世放弃对法国王位继承权决定的合法性,拥立伯爵在西班牙的表亲,西班牙王位卡洛斯派首领莫提逊伯爵胡安为他们的首领。
(十)由于莫提逊伯爵对法王位的继承合法性备受质疑,不少主系派的保王*人转而支持奥尔良支系,再加上莫提逊伯爵曾孙在年无嗣而亡,不受欢迎的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成为主系派领袖令奥尔良支系派成为波旁保王*的主流。主系派今日的首领是安茹及加的斯公爵路易·阿方索·德·波旁-丹皮埃尔,他是西班牙王阿方索十三世的长子嫡孙,而奥尔良支系派巴黎伯爵亨利·罗伯特·德·波旁是法王路易·菲利普的第六代孙。年属于波旁-帕尔马家族的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宣告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第三次复辟。“旧*权”时期的波旁王室旗帜“白旗”又称“鸢尾花旗”,波旁王朝复辟时三色旗曾经被废除,而用王室的鸢尾花旗,然而在年七月革命后三色旗再度成为法国的国旗并延续至今。
波旁王朝世系
一、亨利四世
早年经历
(一)亨利四世(年12月1日—年5月14日)本名亨利·德·波旁或亨利·德·纳瓦尔,即位前通常被称为纳瓦拉的亨利,他是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年8月2日—年5月14日在位)、纳瓦拉王国国王(称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年6月9日—年5月14日在位)。亨利四世于年12月1日出生在纳瓦拉王国联合统治下的贝亚恩公国(今法国波城),他本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与让娜·达布雷特公主(后来的纳瓦拉女王胡安娜三世)的第二个孩子,不满2岁的哥哥在其出生几个月前意外夭折,他有幸成为长子。亨利四世的外公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二世迎娶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姐姐昂古莱姆的玛格丽特后生下让娜·达布雷特,后让娜·达布雷特嫁给安托万·德·波旁(与法王亨利二世的远祖为法国卡佩王朝国王路易九世),所以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亨利四世都与法国瓦卢瓦王室存在着姻亲关系。亨利四世的父亲是波旁家族幼支长子,波旁家族与当朝瓦卢瓦王室同为先祖法王路易九世的子孙。亨利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贝亚恩的山村中度过的,虽身为王子但过着节俭、艰苦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如同贝亚恩的农民一样。这是因为野心勃勃的让娜·达布雷特希望他自幼受尽各种苦难,日后可成为伟大人物。亨利自小受的教育也极为严格,母亲为他选择学识渊博、品行端正的老师。《恺撒回忆录》以及普鲁塔克的著作是亨利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从古代伟人中寻找自己效法的楷模,日后都成为他做人和统治国家的准绳。正如他在信中所写:“这是我最好的行动准则,是我应遵循的最优秀的管理标准。”不过他的早期教育最根本之处在于他直接同人们交往所获得的实际经验,亨利正是基于这一点了解到社会各阶层的要求和愿望,即使后来身为一国之主的他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二)年月1日代表法国东北部天主教贵族利益的第二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路经瓦西镇的时候率领武装随从袭击正在举行礼拜的胡格诺教徒,造成余人伤亡,事件发生后南方的胡格诺贵族集团与北方的天主教贵族集团立即开始*事行动,从而拉开宗教战争的序幕。亨利的母亲让娜·达布雷特是一位狂热的胡格诺教派首领,从年7月开始她获得长时间与亨利相处的机会得以亲自教育他,在重逢后她就曾及时安排儿子与第一代孔代亲王路易一世·德·波旁等见面,带亨利参观属于他的领地。在处理完个人事务后让娜·达布雷特决定带亨利逃离巴黎,年秋她借口带儿子看看旺多姆等祖业,未获凯瑟琳的允许私自带亨利返乡,于年2月到达贝亚恩。从返回领地至年亨利在母亲的教育指导下亲自参与地方管理及各种*事行动,他接受锻炼后权威渐强。同时让娜·达布雷特强调儿子法兰西第一亲王的身份,侧重于实际权威的争取与亲王责任意识的培养,王室则对亨利的独立发展深感忧虑、惴揣不安,急于将亨利夺回。自年起她在领地采取一些严肃风气,遭遇下纳瓦尔地区贵族领导的反叛活动,他们抓捕奉让娜·达布雷特之命平乱的统帅,让娜·达布雷特决定派亨利带兵处理此次反叛活动。亨利带兵追击时他召集附近民众,借助翻译发表讲话,亨利的讲话很成功,当地民众认真聆听并表示会更加效忠于女王。不过亨利仅是吉耶讷地区名义督*,让娜为亨利申请实权的要求未得到王室同意。
(三)年*府和胡格诺教派签订《圣日耳曼和约》后出现暂时的和平,*府对胡格诺教派作出让步,允许他们在全国各地举行宗教仪式,并可在南部几个城市驻*设防,胡格诺教派的阵地大大加强。为了巩固友好关系的双方同意将法国国王查理九世的妹妹玛格丽特·德·瓦卢瓦嫁予身为纳瓦拉王子的亨利,由于母亲去世而成为纳瓦拉国王(年6月9日)和胡格诺教派首领的亨利于年8月带领数千名胡格诺派的头面人物前来巴黎参加婚礼,就在婚礼举行后几天于年8月2日圣巴托洛缪节夜间发生内战时期最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一夜之间几千名胡格诺教徒大多横遭屠杀。巴黎以外的法国中部和北部各地也发生类似的暴行,这是法国宫廷的实权人物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和第三代吉斯公爵亨利一世·德·洛林一手策划的*治阴谋,他们企图一举歼灭胡格诺教派的领袖人物。不过胡格诺教徒人数众多,虽然力量大大被削弱却仍在南方城市顽强抵抗,终于在年成立南方共和国,彻底与*府分庭抗礼。亨利免遭屠戮是因为他被迫放弃自己的信仰改宗天主教,在这充满阴谋的宫廷中他受到严密监视而失去人身自由,被软禁于卢浮宫年之久。年初他终于逃出卢浮宫,潜回胡格诺派的南方根据地恢复原有信仰,重新成为胡格诺教派的领袖。
街垒日起义
(一)年查理九世去世,他的弟弟亨利三世(-在位)即位。在亨利三世执*期间法国的*治混乱达到顶点,他向胡格诺教让步的*策,使信奉天主教的北方各城市都加入年产生的贵族集团天主教同盟,因受沉重捐税的压榨而对国王不满的巴黎市民也在吉斯公爵及其*羽的煽动下纷纷加入天主教同盟。年5月巴黎人民爆发“街垒日”起义,亨利三世被迫逃离巴黎向亨利求援,于是两个亨利结成联盟,共同围困据守巴黎的天主教同盟。街垒日是“三亨利之战”和“胡格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年法王亨利三世(1年9月19日—年8月2日)对新教做出极大让步,这引起法国天主教徒极大的不满。年5月9日亨利一世·德·洛林(0年12月1日-年12月2日)进入巴黎密谋策划*变,同年5月12日以捍卫天主教以及打击胡格诺派为目标。巴黎人自发上街抗议,带着家中的木桶,木桌等物品铸成街垒,并依托街垒成功将国王*击退,迫使亨利三世逃出巴黎逃往沙特尔。
(二)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宗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三亨利之战"便是其中的第八次。法王亨利三世一开始采取不偏向任何一方的*策,取消胡格诺派的一些特权,但天主教的神圣联盟也被解散。然而年亨利三世的弟弟和继承人安茹和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去世使胡格诺派首领纳瓦拉的亨利(即后来的亨利四世)成为王位继承人,天主教徒担心形势将对他们不利,于是在首领吉斯公爵亨利(亨利一世·德·洛林)领导下反对亨利三世。年9月新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也颁布一道惊人的谕令,判定纳瓦拉的亨利是一位故态复萌的异端分子,剥夺他的采邑并解除封臣对他的效忠义务,宣布亨利无资格承袭法国王位,但是依照萨利克法条他仍是瓦卢瓦的亨利的合法继承人。眼看法国王位的继承者将会是一位异端分子,也会是胡格诺派几乎公开承认的魁首,于是在讲道者的不断鞭策下巴黎的暴民已经做好准备,宁肯发动叛乱也不愿接受一位新教国王,由此引发所谓"三亨利之战"。年5月9日在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前夕,受到西班牙支持的吉斯公爵进入巴黎意图发动*变。
(三)年5月9日吉斯公爵进入巴黎面见王太后凯瑟琳·德·美第奇,得到凯瑟琳的支持。5月10日吉斯公爵带领余名身披铠甲、荷枪实弹的贵族进入卢浮宫觐见亨利三世,表达其对王权的忠诚,实则是下达最后通牒。5月11日进入巴黎的吉斯公爵麾下的士兵已有0人,5月12日上午法王亨利三世调集*队进入巴黎,对各个关键地区加强兵力。毕龙元帅率领法兰西警卫队加强巴黎防卫,意图威慑即将暴乱的巴黎市民并控制都城。巴黎民众在街道上筑了第一道街垒,但*队的迅速进驻的确威慑到巴黎市民。在上午的几个小时内平民们并没有进一步的动向,吉斯麾下的士兵也保持克制,全巴黎只有拉丁区进行反对国王的保卫工作。一支法兰西警卫队的分队前往莫贝广场,却遭到巴黎市民的街垒围堵,但是一些瑞士士兵竟放下武器帮助巴黎市民筑造街垒。原因是国王一方对全城敷衍式的排查,法王相信巴黎城内没有渗透进来吉斯公爵的间谍,这令毕龙元帅错判事实,认为巴黎市民筑造街垒并不是反对法王,而是保卫巴黎免受吉斯公爵的进犯。随后见国王*不作为,巴黎市民的动作愈发尖锐,民众修筑路障的地点大大向前,甚至距离国王*只有几步之遥却没有爆发任何冲突,亨利三世对此事也默许。亨利三世调集*队进驻巴黎的本意就不是挑起冲突,而是和平威慑。
(四)下午亨利三世得到一份列有巴黎城内所有*变要员的名单,却没有选择挨个清剿,而是骑马游行巴黎慰问*队,要求士兵不得损害民众的任何利益。下午四点巴黎的控制权已经转移到市民手里,几乎每隔三十步左右便有一处街垒,每只国王*分队断绝联系与补给。亨利三世见状命令部队有序撤退至卢浮宫,在撤退过程中莫贝广场发生第一场流血冲突,战斗突如其来开始。起初莫贝广场的法兰西警卫队扫除几处街垒,却在广场与塞纳河之间的街巷被围困。沿途房屋中的民众不断扔下重物攻击士兵,士兵也开枪还击,局势彻底失控。晚上吉斯公爵彻底控制除卢浮宫周围的整个巴黎,王太后凯瑟琳要求法王解散警卫队,更改继承顺位并罢黜纳瓦拉的亨利的继承权。之后吉斯公爵命令民众进攻卢浮宫却为时已晚,亨利三世通过一道无人知晓的新门逃出巴黎前往沙特尔,街垒日结束。法王亨利三世逃亡沙特尔为后来吉斯公爵与亨利三世的双双遇刺遇刺埋下隐患,迫使法王的宠臣让·路易·德·诺加雷·德·拉瓦莱特·埃佩农公爵无法控制诺曼底。解除法国对西属尼德兰的威胁,使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得以专心进攻尼德兰联省议会,为接下来无敌舰队得以安全通过比斯开湾不受法国袭扰做出保障。
(五)年8月1日“同盟”派出的天主教徒暗杀亨利三世,亨利三世在次日因伤重逝世。临终前没有子嗣兄弟的亨利三世指定作为王室旁系波旁家族的后裔的亨利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建议他改宗天主教,亨利自此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但天主教同盟绝不能同意一个异教徒作法兰西国王,何况吉斯家族早就觊觎王位,很快同盟选择亨利的叔父年迈的红衣主教查理·德·波旁当有名无实的国王。朗格多克高等法院也禁止承认亨利为国王,并在年9月宣称根据罗马教皇谕旨他永远不能拥有法兰西*,鲁昂高等法院宣布凡是拥护他的人都犯“渎神罪和欺君罪”,亨利四世所拥有的“只是他的事业的正义性、他的无畏精神以及一些朋友。在接下来长达十多年的戎马生活中亨利四世经历过上百次大小不同的战役,经常戎装不离身,利剑不入鞘。年为夺取卡奥尔城的亨利亲自参加连续五天的激烈巷战,以后又在居伊埃钠、圣杜奇、普瓦杜等地攻占无数要塞。战斗中他骁勇顽强,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又是一个杰出的统帅,这使他在人民中深孚众望。
(六)亨利四世原为胡格诺派信徒,为了继承法国王位改信天主教。亨利四世原为纳瓦拉国王,是法国瓦卢瓦王室的远亲,在胡格诺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的胜利者。年在亨利三世死后亨利四世得以继位,但因异端身份不被承认,经过与天主教同盟的斗争以及改宗天主教的明智举动他于年正式加冕,并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巴黎,开启波旁王朝的统治。年起亨利四世相继在方丹、亚眠击败同盟*与西班牙干涉*稳固统治,年他颁布《南特敕令》承认法国国内胡格诺教徒的信仰自由,彻底结束法国宗教战争。他对内加强君主专制,致力于重建战后的国家,对外则避免卷入大规模的战争,使法国很快从战争中复苏过来。年亨利四世在巴黎被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杀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这位把法国从废墟中重建的国王,赞誉其为“贤明王亨利”并追称为“亨利大帝”。
入主法兰西
(一)年9月21日亨利四世在阿尔克之战中以守*利用沼泽狭窄地形,成功击退德·马延公爵率领的天主教联盟万*队。阿尔克之战是法国宗教战争期间于年9月21日那瓦尔的亨利(亨利四世)率领法国胡格诺教徒*队人与德·马延公爵率领的天主教联盟*队万人在阿尔克交战,由于战场是在沼泽地、地形狭小复杂使德·马延不可能投入大量兵力作战而只能分批进攻,加之胡格诺派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在兵力损失过半和数次进攻均未成功的情况下被迫撤退。年在伊夫里之战中亨利身先士卒,以胡格诺*1.1万人再次击败德·马延公爵率领的天主教联盟1.9万人。伊夫里之战是法国宗教战争期间于年月14日法国亨利四世率胡格诺*队1.1万人与德马耶内公爵率领的天主教*队1.9万人在伊夫里进行一次战斗,亨利在取得胜利后率*包围巴黎,由于连续行*作战及巴黎防守坚固导致亨利围攻巴黎遭到失败。在这年初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在天主教同盟支持下开始从西属尼德兰派兵侵入法国领土,与“同盟”勾结来企图扑灭异教徒,确保天主教在法国的统治。而伊夫里之战后的围困巴黎之役,也由于西*的救援迫使亨利四世撤围,终以失败告终。不过在此过程中亨利也成功阻止西*在法国势力的扩张,迫使其统帅帕尔马公爵亚历山德罗·法尔内塞退回尼德兰。
(二)由于经济崩溃、内战绵延、外敌入侵导致城乡人民纷纷起而反抗,规模波及全国,最著名的是叫做“克洛堪”(意为“粗汉”“乡下佬”)的农民起义,人民运动威胁着整个上层阶级的根本利益。克洛堪起义是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期法国的一系列农民反封建起义,因起义农民被称为克洛堪(意为“粗汉”、“乡下佬”)故名。胡格诺战争期间因战事频繁、赋税加重致使许多地区惨遭破坏,年克洛堪起义爆发,—年起义席卷西南部佩里戈尔、利穆赞、凯尔西、圣通日、普瓦图等地区。起义农民攻打贵族府邸并惩治贵族、税吏和包税人。—年又一次爆发,亨利四世镇压起义后被迫减少部分直接税。年在凯尔西,—年又在西南各地中特别是在佩里戈尔爆发,起义者夺取当地许多城镇。,69年在加斯科涅、年在鲁埃格、5—年在利穆赞又有发生。巴黎市民也不再信任当时在巴黎执*和由首都各区委员会代表组成的“十六人委员会”,因为它不仅没有减轻巴黎人民的负担,而且实行暴*,更有甚者它把西班牙卫戍部队引进首都。费利佩二世企图让自己的女儿伊丽莎白登上法兰西王位,遭到巴黎人民的拒绝。这时号称“*策派”的第三*派形成,他们用抨击性和讽刺性的小册子《梅尼贝》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同时低毁神圣同盟。
(三)这时亨利四世认为敌人为他提供有利时机而再度兵临城下,为了争取巴黎人民信任的他在年7月25日于圣德尼教堂宣布放弃胡格诺教信仰皈依天主教,年2月27日亨利在沙特尔大教堂加冕。月22日信奉天主教的巴黎市民大开城门欢迎他入城,亨利以胜利者的身份进入巴黎。接着亨利四世立即着手收复被西班牙占领或仍处于暴动的省份,年亨利四世对西班牙宣战,同年6月5日法*在方丹战役中击溃天主教同盟*,迫使其首领投降。年克洛堪起义被*府雇佣*和贵族武装镇压下去,年法*在亚眠大败西*,迫使费利佩二世求和。年5月2日在教皇斡旋下亨利四世与西班牙签订《韦尔万条约》,依约西班牙归还胡格诺战争时期在皮卡第所占领的土地,但保留康布雷和沙罗莱,亨利放弃尼德兰和阿图瓦的宗主权。该约标志西班牙干涉法国内战的失败,亨利时期的对外战争遂告结束,至此法国形势又恢复到宗教战争之前的状态。
重建国家
(一)由于天主教继续成为国教让亨利四世为安定胡格诺教徒的不满和恐惧,于年4月1日颁布《南特赦令》,以法令形式确定法国胡格诺教徒在宗教、民事和*治上的地位,给胡格诺教徒以信仰和礼拜的自由,并允许他们享有*治上的重大特权。他们可以保留座在以往战争中掌握并得到条约认可的城堡,可在那里驻*并自理财*,在波尔多等几个城市设立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各占半数的法庭,在高等法院中设立“敕令法庭”,也有胡格诺教徒参加。《南特赦令》是自罗马帝国以来第一个承认宗教自由,确保宗教平等权利的文献。《南特赦令》的颁布拉上宗教战争的帷幕,代之出现的是宗教容忍的时代,国内和平随之到来。亨利四世争夺王位的斗争持续近10年,在这期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一位当时的大法官如此描述道:“如果有人沉睡40年再醒来,那么他无疑会说他看到的不是法兰西,而是法兰西的尸骨。”人民倦于内战,渴望恢复秩序和、平废和除暴*,击退西班牙入侵者。当亨利四世进入巴黎时首都群众情不自禁地高呼:“国王万岁!和平万岁!自由万岁!”就足以证明这点。亨利四世作为中央王权的代表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结束内外战争,实现民族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便是他成功的原因。在这场斗争中人们不难看出,亨利显示出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机智灵活的*治家。
(二)此外亨利四世致力于内战后法国经济的恢复,为振兴法国的他加强君主的权力,任用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讷·苏利公爵整顿财*,与英格兰、西班牙达成和平协议。在亨利的支持下苏利大力推动农牧业发展,多次通过*府颁布保护农业和农民的法令,招抚流散农民,安顿生产,同时鼓励发展畜牧业。耕地和牧场是哺育法兰西的双乳,是真正的秘鲁金矿和宝藏,这是苏利的名言。经过10多年的建设后法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国力大为增强。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讷·苏利公爵生于罗斯尼一新教贵族家庭,是法国的大臣。年在巴黎学习时遭遇圣巴托罗缪惨案但幸免于难,年继父为罗斯尼男爵,次年加入纳瓦拉的亨利(后来的法王亨利四世)的*队,为其亲信随之征战。年参加伊夫里战役击败天主教同盟,为摆脱困境后又劝亨利四世改宗天主教,但自己保持新教信仰。与天主教同盟首领谈判,使之投附亨利四世。年进入国务会议,年受命管理财*,—年任财*总监督,并任炮兵总管和建筑总监。任职期间免征年税款余额,豁免农民欠交的人头税,未再设立新的间接税和盐税。鼓励发展农业,兴建道路、桥梁、运河,同时大力节约、惩罚浪费,使国库收入有所增长。但由于新征官职税,虽增加财*收入,却造成一个世袭王家官职阶层。年被封为苏利公爵,年亨利四世去世后隐退,不久死于维勒邦。
(三)亨利四世在位期间在*治领域的首要任务是重建国家权威,巩固君主专制*体。他大力推崇16世纪法国法学家、历史学家让·博丹论述专制制度理论的《论共和国》一书,作者抨击反君主派的理论,主张实行专制制度,以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认为君主是一切权力和权利的源泉。让·博丹是法国*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近代西方最著名的宪*专家。博丹出生于法国,年轻时在大学攻读法律,毕业留校任讲师,后在巴黎任律师。16世纪70年代任王室检察官,被聘为宫廷法律顾问。让·博丹一生除致力于*治学和法学的研究外,对古希腊哲学、占星学、地理学及物理、医学均有较深造诣。年博丹发表《国家六论》,在西方*治、法律思想史中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国家主权学说,这是欧洲近代*治思想史上第一部关于国家主义的系统著作,他的《国家六论》也被誉为西方关于国家主权学说的最重要论著。
(四)让·博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主权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最高权力的形式和出现从实质上说就是把国家和包括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及其他群体相区别的标志,因此博丹把取得公民身份规定为对主权者的服从,并明确界定国家的概念就是主权者和臣民。主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主权的内容是永恒的,有别于在特定时间内所授予的任何有限的权力;它是非授予的权力,或者是无限制的或无条件的授权;它是不能转让的,也不受法令的限制;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主权是法律的来源。博丹认为主权的主要特点就是不经上级、同级或下级的同意,集体地或分别地具有为公民制定法律的权利和具有宣战求和、委任官吏、行使法院终审职能、准许豁免、铸造货币和征税等。博丹主张把国家和*府分开,国家包括对最高权力的掌握,*府包括一个机构。*体的形式是由主权的归属而有所不同,一人掌握主权的称之为君主*体,主权归少数人掌握称之为贵族*体,主权归多数人掌握的称之为民主*体,其中最好的*体是君主*体。博丹反对混合*体,认为将主权分为几个部分,由几个机关分别掌握,这违背主权不可分割的原理。另外博丹认为君主享有主权,君主的行为不对人民负责,也不受法律约束,主权最重要的任务是制定法律,君主是主权者,当然也就是立法者。让·博丹的学说反映中世纪后期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既要求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又要求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利,在西方*治、法律思想史中博丹的学说与同时代的尼可罗·马基亚维利的学说被认为具有国家主义、专制主义的倾向。
(五)亨利四世作为专制君主对高等法院置之不理,也不再召开三级会议。他注重国内和平,对国内封建贵族的阴谋叛乱,亨利始终采取安抚、收买、防御的*策,他注意通过赠送礼物和发给养老金等办法把一些大官僚吸引到自己这方面来。同时也用铁腕镇压,毫不留情地对某些人处以死刑,但除经再三斟酌后除对叛乱头目夏尔·德·孔陶元帅于年处决外亨利很少施行过暴力镇压手段。比隆公爵夏尔·德·孔陶是比隆男爵阿尔芒·德·孔陶元帅之子,在法国宗教战争后面阶段中为皇家*对付天主教联盟,年任海*上将,年晋升为法国元帅,年任勃艮第总督。他拿下城镇勃纳、奥松和第戎,并在年6月5日的法国方丹战役中指挥出类拔萃。在年他派往佛兰德、庇卡底和阿尔图瓦跟西班牙人打仗,年在布鲁塞尔与西班牙签订韦尔万条约,最终结束法国宗教战争。从那时起他参与勾结西班牙和萨伏伊的阴谋,尽管如此但他还是被派遣远征萨伏伊公爵(9至年),年亨利四世在英格兰和瑞士访问后他被指控私通西班牙人而被定罪为叛国罪,年7月1日在巴士底狱被斩首。
(六)在行*上亨利四世注意加强中央*权,他将分工不够明晰的参*院分成国务会议和财*会议等不同的分支机构。年他发布“小波勒赦令”,允许官吏在交付卖官年金后可世袭国家官职,这项法令不只为增加一些财*收入,主要是企图在官吏中间牢固树立起为国家效劳的传统。为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他向地方派出“督办官”,负责处理暴力事件、保证税收和清查引起民怨的事件。亨利四世懂得要巩固*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农民中度过童年的亨利四世经历内战夺位的艰辛,对下层人民的生活中尤其是农民的贫困和痛苦有过体验。据说他登上王位后曾发誓:“如果上帝赐予我生命,我希望我王国的每个农民每星期天能吃一只炖鸡!”他虽为君王并不蛰居深宫,而经常策马外出,广泛接触各种社会地位的人,因此在人民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亨利四世在执*期间积极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振兴国内经济,财*大臣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讷·苏利公爵(-1)和其他一些忠实而能干的大臣辅佐他完成这项艰辛的工作。在财*方面苏利公爵充分利用旧有的财*体制,采取严密控制收税官,禁止滥免显贵税收,量入为出等措施,使国家财*从年起做到收支基本平衡。据统计亨利登基之前法国财*赤字达万里弗尔(1里弗尔相当于1磅白银),亨利四世不仅清偿在长期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款,而且做到有数量可观的盈余,到他晚年时国库里还有万里弗尔。
(七)在工农业方面亨利四世鼓励革新,他重用农业革新家奥利维埃·德赛尔和工业革新家巴特勒穆·拉斐马,并赐予他们荣誉和奖赏。亨利大力推荐并宣传德赛尔的农学论著《农业园圃和农田管理》,他部分削减对农民征收的直接税,动用人力财力排干沼泽地辟为良田,禁止高利贷者扣押牲口和农具,允许自由买卖小麦等。此外农村发展新兴的养蚕业,引进并推广玉米、啤酒花、甜菜等作物,由于亨利采取以上的一些措施使法国农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亨利四世对于工商业的重视不亚于农业,他设立“贸易委员会”,起用拉斐马领导该委员会。拉斐马大力扶持手工工场,鼓励革新和发明。为了使法国商品不受外国商品的排挤,防止由于进口外国货而使大量铸币外流,根据拉斐马的意见亨利四世力主重商主义*策和保护关税*策,并设法创建自己的民族工业。例如过去法国必须进口意大利丝织品,为了发展法国自己的丝织业的国家鼓励种桑树,发展养蚕业,结果优质的法国丝织品终于使意大利丝织业濒于破产。其它手工业如贵重花边、精制皮革、地毯等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亨利废除国内关卡的措施使国内各地区的贸易也活跃起来。经过短短十多年的恢复和建设后亨利四世使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快速增长,跃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
(八)亨利四世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疏通河道、开凿运河、建筑桥梁、修缮公路等,城市建设随之大大发展,单在巴黎就建造新桥、医院、孚日广场、圣日耳曼-昂莱宫、拉弗莱什*事学校和扩建皇家图书馆。此外他在卢浮宫增加大美术馆以及连接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的长廊,使其沿塞纳河展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建筑物。亨利鼓励各阶层的人们创造艺术品,曾经邀请几百名艺术家和手工工匠在大美术馆的下面几层楼住宿和工作,这个传统沿续年。亨利四世在位时还派遣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前往加拿大,探测该地的资源,评估在此处建立法兰西殖民地的可行性,年,法国冒险家在北美建立魁北克殖民地。尚普兰出生于法国Brouage,早年生涯不为人所知。年月15日他随同一个皮毛贸易考察队第一次到达北美,在这次旅行中他绘制一份圣劳伦斯河的地图,同年9月20日他回到法国,将其旅行经历写成一篇题为野人的文章。受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之命的尚普兰于年春参加另一次对新法兰西的探险,他的使命是向国王报告其在探险中的发现,此次探险由PierreDuguaSieurdeMonts领导。尚普兰帮助建立在圣十字岛上的移民点,但此移民点于5年春被遗弃,居民们跨过Fundy湾来到皇家港建立新的居住地。尚普兰在这里居住到7年,其间他对大西洋沿岸做了考察。
(九)年7月日尚普兰在魁北克角登陆,并修建三座双层建筑来防御附近地区,这就是魁北克市的前身,自此以后防卫魁北克市成了他的一项主要目标。对于殖民者来说第一个冬季极为艰难,留下过冬的25个殖民者仅有8人最后活了下来,其他人大部分死于坏血病和天花。年夏尚普兰试图改善同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他同圣劳伦斯河北岸的休伦和Algonquin部落缔结盟约,帮助他们共同对付易洛魁联盟。尚普兰带领9个法国士兵河00印第安人探索易洛魁河流域,由此发现位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尚普兰湖。由于途中没有遇到易洛魁人,这队人的大部分折返回营,仅留下尚普兰和2名法国士兵及60印第安人。易洛魁联盟又称易洛魁,是一群居住于现代美国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的印第安人,在十六世纪末由五大部族莫霍克人、奥奈达人、奥农达加人、瑟内萨人和卡尤加人在纽约州地区北部组成联盟,塔斯卡洛拉族人于后来加入成为第六个部族,易洛魁联盟是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最强大的原住民势力。这个同盟在十七世纪末达到巅峰,辖地东西自切萨皮克湾到密西西比河及伊利诺河,南北自肯塔基到安大略。他们缔造很多成就,包括建立彼此制衡的*治体系,这也可能就是美国建国者民主思想的渊源。易落魁同盟法律的中央思想是,彼此永不互相争战,而在对抗敌人时他们的联合*治及*事力量往往所向披靡。
(十)易落魁人从十四世纪开始务农后人口急骤成长,他们的城镇是由许多十分特殊的长屋组成,这些长屋是一种有木制房屋架构,外表覆盖树皮的房舍。他们最先遇到的欧洲人是法国人,这些法国人为了支持其他圣劳伦斯河沿岸的部族而对易落魁人开战,易落魁人随即与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交易武器。易之后当地又发生一连串主要是为了争夺毛皮贸易的战争,法国与英国不时交战,易落魁人常被夹在中间。到了十八世纪末英国拓荒者强迫易落魁人从海岸向西迁移到俄亥俄河谷,当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易落魁同盟还设法保持中立,但最后还是分裂,各自为英美而战。乔治华盛顿在年派遣三个纵队进入易落魁领土,烧毁四十个城镇,将大多数反抗的易落魁人都赶到加拿大。易落魁人原来在纽约地区拥有数百万英亩的土地,但最终只剩下数个小保留区。易洛魁人是北美印第安人中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文化最为积极的一支,一度控制北美洲相当大的地区。现在易洛魁人有自己的语言,也会说英语,大部分信新教。不过仍有人坚持古老的自然崇拜,主要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的的保留区。他们在年被美*击败后长期受美国*府的种族歧视而生活贫困,年易洛魁人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受到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十一)7月29日在纽约州皇冠角尚普兰遇到一队易洛魁人,战斗于次日爆发,正当易洛魁人向尚普兰阵地进发时一位印第安向导指认出位易洛魁酋长。尚普兰用火绳枪射击,一发即打死2位酋长,其它易洛魁人溃逃。从此法国同易洛魁开始年的敌对关系。此役胜利后尚普兰回到法国,他和deMonts企图恢复他们在皮毛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但未成功。不过他们同鲁昂的一些商人达成协议,由鲁昂提供殖民点的支持,殖民地为商人独家提供皮毛,年4月8日尚普兰回到魁北克。年夏季尚普兰来到现为蒙特利尔的地区,他清理一片土地并筑一道墙,看看是否能够坚持过冬。接着为了赢得原住民的尊敬,他同他们一起横渡圣劳伦斯河的急流。当年秋季他再次回到法国,目的是争取新法兰西的长远发展。年失去商人的支持后他写封信给路易十三请他出面介入,年10月8日路易十三任命查理·德·波旁为他在新法兰西的总督,查理没多久就去世了。职位由孔代亲王亨利二世接替,尚普兰被任命为副手,并被授与代行总督之命任免中低级*官,任免行*司法和治安官员,同原住民缔结条约以及约束商人的权利。他的任务包括寻找到中国或者印度的捷径,还有在新大陆探索贵金属矿藏,年12月25日尚普兰去世。
(十二)年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国教,同时承认新教徒在法国全境的信仰自由,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与天主教徒同等的权利。《南特敕令》是基督教欧洲国家实行宗教宽容*策的第一个范例,它标志着法国持续数十年的宗教战争的结束。亨利四世的宗教宽容*策也引起很多极端分子的不满,一些耶稣会士妄图推翻并暗害他,亨利对此均报以容忍和宽恕的态度。他说:“如果吊死那些曾经著书或布道反抗我的人,就是伐尽全国的木头也做不出足够的绞台。”亨利四世于年创建拉弗莱什*事学校,这是一所为法兰西*队培养*官的*事学院。年西班牙乘法国内战之机从尼德兰派兵入侵法国,年亨利四世对西班牙宣战,在方丹战役中大败西*。双方最终签订《韦尔万条约》,西班牙干涉法国内*的企图被挫败。年后亨利四世致力于法国战后的重建,只与萨伏依公国进行一场短暂的战争,战后根据年的《里昂条约》布雷斯、布热、瓦洛梅和热克斯等地都被划入法国版图。萨伏依公国是年至年间曾经存在于西欧的独立公国,由萨伏依家族统治,领土包括今日意大利西北部和法国的东南部的部分地区。十一世纪起由萨伏依伯爵统治,年阿玛都斯八世执*时成为公国,疆土一度扩展到法国、瑞士境内。后渐衰,年维也纳会议后为新成立的撒丁王国所领有,萨伏依君主兼任撒丁国王。年撒丁王国和法国缔结反奥*事同盟,约定法国出兵协助撒丁王国把奥地利帝国势力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撒丁王国则将萨伏依(萨瓦)和尼斯割让给法国。年撒法对奥战争胜利,意大利统一为意大利王国,萨尼两地则并入法国。
遇刺身亡
(一)亨利四世的对外*策是谋求和平,为了削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他和德意志的新教诸候以及瑞士结盟,为了对付当时占有米兰和那不勒斯王国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他和托斯卡纳、曼都、威尼斯以及教皇结盟,路易十三时期执*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继承亨利四世在这方面的努力。绝对君主制的加强和巩固以及经济的繁荣昌盛并不意味着*局的稳定,天主教同盟的残余势力对曾是胡格诺教徒的国王不寄予真正的信任,而胡格诺教派的封建贵族也由于没有得到支配法兰西财富和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力而感觉受到了歧视,他们习惯于封建割据对中央集权的*府格格不入。而亨利四世的*治宿敌西班牙宫廷、罗马教廷和耶稣会等在宗教战争结束以后,仍然支持法国的天主教徒进行反对亨利的颠覆活动。
(二)自亨利四世上台后曾发生过至少12起暗杀国王的企图,还有许多阴谋叛乱的事件。亨利四世对西班牙的反法*策始终保持着警惕,他一方面竭力避免与西班牙发生战争以赢得国内建设的时间,同时他也认识到这场战争是难以避免的。正当他与英国、尼德兰、德意志境内的新教诸侯结成反西班牙的同盟积极练兵备战时,在年5月1日检察官随员中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拉瓦莱克在行驶于巴黎费洛纳里街的国王马车里用匕首将亨利刺伤,次日亨利因伤重而不幸逝世。亨利四世死后由其子路易十三继承王位,当时他年纪尚幼,玛丽王后带着路易十三在圣丹尼教堂加冕,在玛丽和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斗争中法国开始称霸欧洲的步伐。
二、路易十三
太后摄*
(一)路易十三(年9月27日-年5月14日)是亨利四世长子,母亲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年9月27日他的生于枫丹白露。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摄*,年与同是孩子的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他的父亲崛起于持续三十年之久的法国宗教战争,因此登基时贵族势力衰弱。亨利四世出身于新教贵族家庭,尽管后来迫于*治压力改宗,但在宗教方面总体是维护新教的。路易十三亲自执*后与主要依赖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帮助,开始法国的专制统治,年拉罗歇尔之围的胜利是转折点。拉罗歇尔是法国传统*事重镇,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围城,最著名的一次是16到17世纪爆发的0年胡格诺战争中由红衣主教黎塞留发动的围城。保证胡格诺派信仰自由的南特敕令拥有一条令王室头痛的附加条款,即王室要掏钱维持拉罗舍尔的城防,胡格诺派则拥有独立武装、控制区内堡垒林立,享有税收上的特权。而这个附加条款最初也只有八年期限,之后由亨利四世和玛丽·德·美第奇两度延长。
(二)亨利四世被刺杀身亡后法国胡格诺派对王室始终存在不信任感,未来储君路易十三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对新教徒起初与其父亲一样采取宽容的态度。亨利四世的妻子玛丽·德·美第奇摄*期间亲西班牙的*策与西法联姻使得胡格诺派大为恐慌,由于西班牙全国信奉天主教,法国新教徒担心法国与西班牙的合作将损害他们在亨利四世治下享有的种种特权。他们在-年间王公显贵与王权的斗争中,倾向显贵而与王室敌对,甚至在路易十三迎娶奥地利的安娜时派出*队试图阻挠王室的迎亲队伍。红衣主教黎塞留上任后对胡格诺派所拥有的城堡进行削弱与减少,最后拉罗歇尔成为胡格诺派手中最后一个堡垒,并且受英国人支持。为了除掉这个堡垒的王室先后对拉罗歇尔的胡格诺派发动两次围城,而年由黎塞留发动的围城攻陷城防,王师从水陆双方进攻拉罗谢尔,虽有英国海*支援但该城仍被占领。城墙被拆除,胡格诺派失败。路易十三统治期间欧洲爆发一场决定性的争霸战争—三十年战争(年~8年),即欧洲最强大的两个法国波旁王朝与伊比利亚和德意志的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最后较量,最终法国取得胜利,结束长达三个世纪的哈布斯堡王朝霸权,成为新的欧洲霸主。
(三)在欧洲*治方面西班牙虽然已经衰落但实力仍然较强,通过和同样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的同盟依旧维持着对法国的遏制*策。西班牙依然维持着对尼德兰南部的统治直接威胁着法国北部边境,并试图再次吞并已经独立的荷兰,英国虽然有所发展但实力总体偏弱,而且国内宗教矛盾尖锐。亨利四世提出天然疆界的*策其实质就是要扩张法国领土,打击西班牙称霸欧洲。年路易十三登基,玛丽·德·美第奇摄*。太后的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所以太后实行亲西班牙的*策,贵族势力也有所恢复。年在太后的主导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妮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妮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妮),他的妹妹伊丽莎白则嫁给安妮的弟弟费利佩四世。但路易十三并不满意太后的*策,所以亲*后试图改变太后的*策,但一直受到太后的压制。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杀太后的宠臣孔奇诺·孔奇尼,太后逃奔到布鲁尔。虽然后来经人调解太后回到巴黎,但母子的隔阂依旧,宫中形成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和以太后、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为核心的后*。在这次调解中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内*方面推行君主专制。
(四)玛丽·德·美第奇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皮蒂宫出生,是托斯卡纳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和奥地利的约翰娜女大公的第六个女儿。玛丽不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男性后裔,而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另一个分支老洛伦佐的后裔。然而玛丽的确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女性后裔,她的祖父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是洛伦佐·德·美第奇的女儿卢克雷齐娅·德·美第奇的外孙。她的母亲约翰娜还是卡斯蒂利亚国王腓力一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的直系后裔,玛丽有6个兄弟姐妹,但只有她和姐姐埃莱奥诺拉·德·美第奇活至成年。当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玛格丽特·德·瓦卢瓦离婚后玛丽于年10月嫁给亨利四世,婚礼在佛罗伦萨举行,四千名宾客以奢侈的方式庆祝。由于亨利没有出席婚礼,因此两人是代理结婚,玛丽的众多嫁妆中包括60万克朗。她的长子未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于次年在枫丹白露出生,她丈夫结婚时几近47岁,有一群王室情妇。为了延续国祚的亨利才娶了第二任妻子,在此之前他的第一任妻子和情妇们都没有为他诞下后嗣。亨利之所以选择玛丽·德·美第奇是因为亨利欠了新娘的父亲托斯卡纳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德·美第奇高达埃居的债务,而娶玛丽是亨利找到的唯一能偿还债务的方法。
(五)虽然玛丽为亨利生下多名子女,但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玛丽与亨利的情妇长期不和,她经常与亨利的首席王室情妇卡特琳·亨利埃特·德·巴尔扎克·德特赖格争吵,亨利曾答应卡特琳在他的前任官方情妇加布丽埃勒·德斯特雷去世后就与她结婚。当亨利失信娶了玛丽后就导致持续不断的争吵和幕后的*治阴谋,卡特琳将玛丽称为“胖银行家的女儿”,亨利将玛丽当作生育机器,就像亨利二世对待凯瑟琳·德·美第奇一样。虽然国王本可以轻易地驱逐他的情妇,支持他的王后,但他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相反玛丽对被亨利流放的前妻玛格丽特表示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她还鼓动亨利允许她返回法国。年5月1日也就是她丈夫去世前一天,玛丽被加冕为法国王后。亨利遇刺数小时后巴黎议会批准她为摄*王,随后她立刻把亨利的情妇卡特琳逐出宫廷。在她丈夫的活着的时候玛丽就几乎没有表现出有*治才干的迹象,在她就任摄*王后她的能力也几乎没有提高。她极其顽固、才智有限,深受侍女莱奥诺拉·多里的影响,多里和她肆无忌惮的意大利丈夫孔奇诺·孔奇尼串通一气。尽管孔西尼从未上过战场,但他依旧被任命为昂克尔侯爵和法国元帅。孔奇尼夫妇解雇亨利四世的能臣叙利公爵马克西米连·德·贝蒂讷,罗马天主教会的意大利代表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影响迫使法国镇压新教徒,半个哈布斯堡人的玛丽放弃法国传统的反哈布斯堡外交*策。为了支持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玛丽安排女儿伊丽莎白与未来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结婚,玛丽还颠覆亨利四世派代表与萨伏伊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签订的《布鲁佐洛条约》。
(六)在玛丽松懈且反复无常的统治下法国的血亲王公和显赫贵族开始反抗,过于软弱的玛丽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威,最终于年5月15日被收他们收买。由昂吉安公爵亨利二世·德·波旁率领的抵抗派强迫玛丽于年和年召开三级会议,年当在三级议会上崭露锋芒的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加入她的议会后,玛丽的统治得到巩固。然而她的儿子早已超过法定成年年纪许多年的路易十三,在第二年宣布亲*。路易十三推翻其母追求的亲哈布斯堡和亲西班牙外交*策,下令暗杀孔奇尼,将玛丽流放至布瓦卢城堡,并任命黎塞留为红衣主教。在经历两年的“不掌权”监禁后玛丽于年2月21日晚逃离布卢瓦城堡,成为由奥尔良公爵加斯东·让·巴蒂斯特领导的新贵族起义的傀儡。通过黎塞留的斡旋路易十三与母亲和解,玛丽也被允许在昂热拥有一个自己的小宫廷。年玛丽恢复在皇家委员会的地位,小弗朗斯·波尔伯斯为她画的一系列画像也是在这时候画的,当玛丽修建位于巴黎的卢森堡宫时她还把波尔伯斯为谄媚她而为她创作的这些精美的画作作为卢森堡宫奢侈装饰的一部分。加斯顿·让·巴蒂斯特于年4月24日在枫丹白露宫出生,出生时被封为安茹公爵,加斯东小时候在王室女家庭教师弗朗索瓦丝·德·蒙特格拉特的照看下长大。当加斯东于年与蒙庞西耶女公爵玛丽·德·波旁结婚后他获得奥尔良和沙特尔公国以及布卢瓦伯国,年他被兄长路易十三任命为名义上的指挥官,监督法*围攻被新教徒占据的拉罗歇尔,实际主持这场战役的是法国首相黎塞留。
(七)加斯东很早就卷入一系列*治斗争之中,首先是在年玛丽·德·美第奇(加斯东与路易十三之母,当时任法国摄*)与黎塞留强行安排加斯东与蒙庞西耶领地女继承人玛丽·德·波旁(后来成为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婚姻,导致他与当权者发生矛盾。年黎塞留剥夺玛丽·德·美第奇的摄*权力并将其赶出宫廷,加斯东获知此事后在朗格多克聚集一班贵族发动叛乱反对黎塞留以支持其母,但叛乱者的*队很快被王*击溃,加斯东被迫逃往佛兰德斯。在与其兄路易十三和解后加斯东获准返回法国,年他与洛林公爵小姐玛格丽特·德·洛林在南锡秘密结婚(此时玛丽·德·波旁已去世)。年他又发动暴乱反对黎塞留,结果再次被击败并被迫外逃,后来因向国王和黎塞留表示臣服而被宽赦。由于无法消除宿敌的加斯东·让·巴蒂斯特不久又企图加害黎塞留,2年他唆使桑马尔斯侯爵亨利·夸菲耶·德·吕泽去谋杀黎塞留,阴谋败露后又卑鄙地抛弃同伙。年路易十三去世后路易十四继位,加斯东于该年任法*统帅,在法国北部边境指挥与西班牙的战争(三十年战争的一部分)。6年他被封为阿朗松公爵,在8年开始的投石*运动中加斯东表现出骑墙的态度,在斗争双方之间时而倒向这一方,时而倒向那一方。由于企图推翻黎塞留的继任者新的法国首相马扎然,加斯东在2年被流放到布卢瓦,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去世。
(八)当路易十三最喜欢的吕讷公爵夏尔·德·阿尔贝去世后他开始越来越依赖黎塞留的指导,试图取代黎塞留的玛丽在年11月发动一场*变,她以为自己就要成功,但最终却是黎塞留取得胜利。之后玛丽于年将自已放逐到贡比涅,她又于年逃往布鲁塞尔,于年逃往阿姆斯特丹。玛丽对阿姆斯特丹的访问被荷兰人视为外交上的胜利,因为这使新成立的荷兰共和国得到了正式承认,因此荷兰共和国*府精心为玛丽安排一场荷兰本国君主所无法享有的迎驾剧。为了庆祝玛丽的到访,该市的港口举行壮观的歌唱表演和水上盛会。她还于年访问了英国(她最小的女儿亨利埃塔·玛丽亚是英国王后),随后玛丽又前往科隆,她于2年在科隆去世,她被安葬在巴黎北部的圣但尼圣殿。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起因是捷克为反对奥地利的宗教压迫*策揭竿而起,并将王位许给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巴拉丁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但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奥地利镇压捷克起义。之后奥地利和西班牙趁机扩张各自的势力,企图镇压欧洲的新教运动,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和荷兰等国陷入恐慌。法国在这次战争中一开始并未出兵,而是以金钱支持丹麦、瑞典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打击奥地利的势力。
(九)当丹麦和特别是瑞典在德国高奏凯歌时法国又在外交上孤立他们,以维持中欧的平衡。但当奥地利任命华伦斯坦为帝国*队的统帅后瑞典战败,局势似乎又朝着对奥地利有利的方面发展时,法国宣布出兵。趁着双方筋疲力尽时法国在*事和外交上的手腕获得一系列的胜利,终于在8年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将阿尔萨斯等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大大扩张自己的势力,此时离路易十三去世已经五年。在宫廷方面路易十三一直对母亲、弟弟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怀有戒心,玛丽·德·美第奇也阴谋废黜路易十三立奥尔良公爵为国王,而国王夫妇不和,婚后多年无子也给太后和奥尔良公爵的阴谋提供便利。在黎塞留的铁腕*策的打击下奥尔良公爵最终失势,太后也逃到布鲁塞尔,处于西班牙人的庇护之下。年安妮王后生下王储(未来的路易十四),王室终于稳固。两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而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只有一个女儿,失去对抗国王的最后资本。2年黎塞留去世,年路易十三去世。在他离世时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谢弗勒兹)、隆格威尔夫人(隆格维尔公爵夫人)为核心的投石*。黎塞留的继任者马扎然辅佐摄*太后安妮与投石*进行斗争,不过他们显然没有黎塞留的手腕,新主路易十四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缓缓拉开序幕。
黎塞留的一生
(一)年9月9日黎塞留出生于法兰西王国首都巴黎的一个不算富裕的贵族家庭,他的外祖父是巴黎最高法院的律师弗朗索瓦·德·拉·波尔特,父亲弗朗索瓦·迪普莱西·德·黎塞留是波亚都的一个小贵族。他自始至终参加法国的宗教战争,先是国王亨利三世的宠臣,后来又成为亨利四世的部下。黎塞留8个月大时在巴黎圣厄斯塔什教堂受洗,他的教父是法国元帅阿尔芒·德·贡托-比隆和让·德奥蒙,教母是他的祖母弗朗索瓦兹·德·罗什舒阿特。黎塞留早年先后在*事学校和加尔维学院学习*事和神学,这一时期对于*事知识的积累对他以后的事业起很大作用。最初黎塞留打算任*职,但时势的变化使其在年被亨利四世提名为吕松主教,吕松是法国最穷最小的教区,年黎塞留前往吕松。年亨利四世被刺死后由其年方九岁的儿子路易十三继位,路易十三的生母玛丽·德·美第奇摄*,但实际的执*者是玛丽的宠人孔奇诺·孔奇尼(意大利人)。此人不学无术、腐败无能,造成法国国库枯竭,天主教和胡格诺派贵族乘机向王权进攻。年贵族们坚持要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利用会议揭露*府的无能,以达到削弱王权的目的,但是各城市的代表支持国王,贵族的计划未能得逞。不久会议被勒令解散,尽管如此但由于贵族内乱、国税激增导致农民和市民不堪其苦,法国的国际威信和对外贸易也大受损害。年召开三级会议时,黎塞留作为宗教界的代表被选进三级会议。
(二)在三级会议中黎塞留积极支持宫廷,且语出惊人引起孔奇尼的注意,被引见给玛丽·德·美第奇。会议解散后黎塞留继续留在巴黎,因其善于和*府的反对者进行谈判,故而在年被任命为国王的国防和外交国务秘书,由此黎塞留开始他的宦途生涯。此时玛丽·德·美第奇的*府对内对外都采取让步妥协的*策,对内当贵族闹事的时候*府用赠赐土地财物的办法以求暂时的和解,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引起贵族们更大的贪欲。黎塞留反对让步,他对贵族采取严厉态度,除集合*队对付贵族们的联合反抗外并公布著名贵族孔代、内伐尔、朗格维尔、美耶纳、布荣、旺多姆等人侵吞公款的罪行。在对外方面面对强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时摄**府不是进行斗争,而是采取联姻的办法解决两国间的矛盾,早在年就议定与西班牙和亲,两国共同保持意大利北部的和平局面。对西班牙的和亲*策不但引起国内胡格诺教徒的恐惧和不满,也引起亨利四世时代法国的盟友如荷兰、威尼斯、德意志北部的新教诸侯和意大利一些小王公们的不安。法国多芬省的总督列斯底盖耶对法国的妥协外交不满,他不等*府同意,径自出兵北意帮助萨伏依抵抗西班牙。黎塞留对总督擅自出兵不加追究,并派使节前往德意志、荷兰、英国、瑞士等国说明对西班牙和亲不影响法国一贯的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的外交*策,这就改变法国屈从西班牙的*策。黎塞留的这些行动,表明他是亨利四世对内、对外*策的可靠继承人。
(三)年4月路易十三因不满玛丽·德·美第奇的摄*,在其亲信夏尔·德·阿尔贝·吕伊纳公爵的支持下发动*变,孔奇尼被杀,玛丽·德·美第奇被放逐于布洛瓦,黎塞留被迫避难于罗马教皇的领地阿维尼翁。在这里他写成《保卫天主教信仰的主要原理》一书,为此教皇格列高列十五世于年9月5日擢升他为红衣主教。玛丽·德·美第奇被放逐后阴谋策划逃跑,路易十三不愿采取过激手段,决定在年召回黎塞留,让他劝说玛丽·德·美第奇不要出此下策。黎塞留圆满地完成任务,使其同意移居昂热,黎塞留担任她的首席顾问。同年9月路易十三和玛丽·德·美第奇会唔,母子和好如初,此事使路易十三很满意,认为黎塞留是不可缺少的人。
年12月路易十三的亲信吕伊纳去世,黎塞留渐得重用。年4月他进入枢密院,8月1日,在对手拉维耶维尔被捕后黎塞留顺利成为首相。黎塞留虽体弱多病但个性刚烈,具有铁一般的手腕。他在得到路易十三的信任后向国王提出的大*方针是对内摧毁胡格诺教徒和叛乱贵族的势力,对外提高法国国王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在总结其一生的*治活动的著作《*治遗嘱》中黎塞留宣告:“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就是削平贵族,加强专制王权。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就是提高法国在欧洲各国中的地位。”在黎塞留的要求下年底路易十三召集一次显贵会议,其成员包括亲王、大贵族、大臣和各高级法庭的成员,他向代表们提出的计划是改革议*会、继续致力于天主教复兴、重组财*、注重发展商业和航海事业。这次会议的成果体现在国王的宣言和敕令、尤其是9年的大条例中。
(四)黎塞留上台之初就面临着大贵族和胡格诺派骚乱的威胁,早在年对朝廷心怀不满的贵族们策划叛乱,还准备联络胡格诺派以为声援。面对这一次强大的叛乱的路易十三采取派兵镇压的坚定措施,贵族的武装不堪一击二迅速崩溃。黎塞留认为胡格诺贵族是王权的最大敌人,因为根据“南特敕令”胡格诺派在全国可占据两百多个城堡,作为国王履行敕令的担保。为了集中全国力量对付胡格诺派,他对叛乱贵族宽大处理、多数赦免。年胡格诺派贵族召开会议于拉罗谢尔,要求全部实现《南特敕令》中所规定的有关胡格诺派*治特权的条文,国王拒绝这一要求,并于年4月出兵西征。罗亚尔河两岸的胡格诺派城堡相继被攻占,只有蒙托邦的胡格诺教徒在其领袖罗汉公爵指挥下顽强抵抗。年朝廷与胡格诺派谈判,10月9日达成和议,规定今后不许再召开胡格诺教徒的全国会议,除拉罗谢尔和蒙托邦两城外胡格诺派占据的城堡均由中央收回,但胡格诺派的宗教信仰自由仍予保留。之后黎塞留决心彻底消灭胡格诺派,年在黎塞留的统帅下法*从水陆双方进攻拉罗谢尔,虽有英国海*支援但该城仍被占领,城墙被拆除。9年黎塞留集中兵力解决罗汉领导的胡格诺派武装力量,在大*压境的形势下胡格诺派完全屈服,他们的城堡均被拆毁,罗汉被流放到威尼斯共和国。8月29日黎塞留的*队进驻蒙托邦,胡格诺教徒虽在9年的《恩典敕令》仍享有信仰自由,但此后有不少人纷纷改宗天主教。
(五)与此同时黎塞留还从事于铲除国内叛乱贵族的斗争,年夏路易十三的兄弟、亨利四世的私生子们,如旺多姆公爵、隆格维尔公爵、夏菜伯爵和舍弗勒兹公爵夫人策划一起阴谋,后者还使王后安娜·德·奥地利(即奥地利的安娜)深陷其中。密谋者们准备刺杀黎塞留,但他们的阴谋败露,8月在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的坚持下夏莱伯爵被处死。12月黎塞留召开名人会议,商讨制止叛乱的进一步办法,规定法国公民一律不得与外国使节往来,即使是教皇的使节也不例外,只要拿起武器反抗就要剥夺一切职务。严禁诽谤文字,没有朝廷谕旨任何人不得召集*队、筹集*火或向人民征税,这些建议迅即通过并列为法令。年玛丽·德·美第奇反对黎塞留被流放于康边,次年她逃往尼德兰,加斯东从洛林率*回国,号召推翻黎塞留,贵族中只有第四代蒙莫朗西公爵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起来响应。年9月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在卡斯提瑙达里战败,被法院处死并被剥夺世袭爵位。所有的有牵连的贵族一个一个地遭到严厉惩罚,多数处死,许多封建城堡被拆除,许多贵族出身的省长被撤换,法国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受沉重打击。黎塞留时代最后一次贵族叛乱发生在2年,首要分子是辛-马尔斯侯爵,此人从年起成为黎塞留的亲信,年黎塞留将19岁的辛-马尔斯推荐给路易十三,此人不久成为国王的宠臣。但在2年他竟和加斯东、布荣等人合谋推翻黎塞留,暗中与西班牙勾结,阴谋败露后辛-马尔斯被处死,布荣被捕入狱,加斯东被削官为民。
(六)黎塞留本身是僧侣贵族,他对叛乱贵族虽十分严厉,但他对贵族等级的严厉,并非天生的敌意。他了解贵族的勇敢品质以及贵族在作为其存在依据的等级精神方面的一致性,仍把贵族阶级看作专制王权的支柱,所以只是想把贵族的好斗作风和封建式的鲁莽轻率转化为对国王的全心效忠。他在严惩不法贵族的同时仍大量任用“佩剑贵族”担任外交官员、各级*府官吏,特别是各级*事人员。黎塞留对资产阶级也是信赖的,在他当*时期“穿袍贵族”出身的官吏日益增多。穿袍贵族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出现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催生两个新的社会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其中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主要由资本主义工场主和农场主组成,也有一部分来自富裕农民和贵族。法国的资产阶级主要经营包税、贷款给国家或购买官职成为*府官员,他们有明显的贵族化倾向,被称为“穿袍贵族”。法国的贵族制度全是世袭的,不列颠(英国)有分世袭贵族与及身贵族,及身贵族仅受爵者为贵族,其后代不为贵族,他们出身于资产阶级,用钱买到贵族头衔。“穿袍贵族”主要担任各级法院的法官,可以父子相传,他们通过包揽诉讼聚敛财富,过着豪华的生活。他们许多人靠接受打官司者的贿赂而发财,购置大地产。巴黎法院法官的收入有的可以与大贵族相等,但是他们仍不满足,因为他们无权出入宫廷。国王的法令、敕令只有经过巴黎法院的注册才能生效,因此巴黎法官时常运用这个注册权来对抗国王*府。佩剑贵族法国封建社会宫廷显贵的称谓,有佩剑特权而得名。法兰西封建王国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为平民。到18世纪末大革命前夕贵族又分化成若干贫富不均的阶层,最上层的是以国王为首的四千个家族的宫廷显贵,即佩剑贵族。住在凡尔赛国王附近,经常出入宫廷,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享受荣誉的、经济的、财*的种种特权而不负担任何义务。虽然部分人因经济原因与富有的资产阶级来往较多,从而接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但是就佩剑贵族整体而言一直是封建制度最顽固的维持者。
(七)为了奖励法国工商业发展的黎塞留实行重商主义,支持法国商人发展跨大西洋贸易,在海外与荷兰商人竞争。保护殖民贸易公司,扩大法国的加拿大殖民地。在9年的大条例中黎塞留允许贵族从事海上贸易而不失身份,并许诺授予大船东贵族身份,同时运用外交手段为法国商人在奥斯曼帝国、萨非波斯和俄国找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黎塞留时代在专制王权下面受压榨最重的是法国的劳动人民,历次战争所用的金钱是从他们的血汗中榨取的。面对人民的苦难的黎塞留没有丝毫同情心,还把他们比成骡子,说他们必须忍辱负重。黎塞留去世时国税业已预征三年。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法国人民只有铤而走险。早在年凯尔西就爆发农民起义要求减税,年普罗旺斯发生人民起义,年至年间基恩、波亚都、里姆辛、昂古姆瓦、桑东日、加斯科尼等地都先后发生人民起义。年诺曼底发生“赤脚*”起义,起义者杀税吏、焚税局而声势浩大。黎塞留残酷地镇压这些起义,但无法制止人民起义的继续爆发。赤足汉起义又称赤脚者起义、赤足*起义,年在法国诺曼底爆发的农民起义。因起义的农民被称为“赤足汉”故名。年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为进行三十年战争,在下诺曼底设局征收原是免征的盐税,农民在可能是制盐工人的让(赤足汉)领导下起义。起义于年7月16日首先在阿夫朗什爆发,起义者在诺曼底各地焚毁税局、杀死税吏,一度控制诺曼底。同年11月由加西昂率领的*队占领卡昂城,处死该城起义领导人。同时大法官塞吉埃占领阿夫朗什和鲁昂,关闭高等法院,不经审判处死任何疑犯(年12月至0年1月),起义终遭失败。
(八)在对外关系方面黎塞留本人虽是天主教的高级僧侣,但他把法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从不使宗教情绪影响他的外交*策。从法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他不是把新教各国看作主要敌人,而是把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看作最危险的敌人。从15世纪后期以来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通过“婚姻外交”,先后继承许多领地,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尼德兰、西班牙、意大利的南部和北部的若干领地均在哈布斯堡的统治之下,新航路发现后整个拉丁美洲也落入哈布斯堡王室手中。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哈布斯堡是欧洲最强大的*治势力,对法国构成严重威胁。17世纪初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西班牙国王和教皇的支持下,联合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发动一场消灭新教诸侯、统一德意志的战争。战争初期哈布斯堡王室取得重大胜利,皇帝和天主教诸侯的*队占领捷克,西班牙的*队占领巴拉丁,这种形势不但使德意志的新教诸侯恐惧,也引起英国、荷兰、丹麦、瑞典等新教国家的不安。黎塞留是决不容许哈布斯堡王室势力加强的,但此时法国的内乱尚未结束而不能出兵参战,只能在外交上进行斗争,试图发动一场“隐蔽的战争”。5年在法国的劝说下丹麦、尼德兰和英国结成同盟,在法国资助下丹麦出兵德意志帮助新教诸侯反对皇帝,把德意志内战转变为一场国际战争。年丹麦战败并于9年退出战争,皇帝的势力扩大到波罗的海,对北方强国瑞典造成严重威胁,趁此机会黎塞留竭力怂恿瑞典参战。由于此时瑞典正与波兰作战而抽不出身,黎塞留派沙纳斯前往调停,9年9月瑞典和波兰达成休战协约,为瑞典出兵德意志扫清道路。年7月在德意志新教诸侯支援下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出兵进占德意志沿海地带波美拉尼亚,并与德意志新教诸侯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侯爵两选侯合兵击败蒂利伯爵统率的皇帝和天主教诸侯的联*。年1月黎塞留与瑞典签订《巴瓦尔德条约》,规定瑞典国王率步兵、骑兵进攻德意志,法国每年资助瑞典万里佛尔(法国货币)且为期五年,瑞典保证予德意志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为了使德意志保持分裂割据状态的黎塞留劝诱天主教诸侯,特别是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连一世脱离皇帝保持中立,年月法国同巴伐利亚缔结为期8年的防御同盟。
(九)年古斯塔夫击败蒂利伯爵于布莱登菲尔德,年乘胜追击,毙蒂利伯爵于列赫河上。同年11月瑞典*与华伦斯坦统率的雇佣*大战于吕岑,瑞典*小胜但古斯塔夫战死,国王战死使瑞典*的战斗力受到削弱。此后哈布斯堡转入攻势,西班牙则占领特里尔选帝侯领地,战局急转直下。要制止哈布斯堡王室统一德意志称霸欧洲,法国非公开参战不可,并且此时法国的内战已告结束而无后顾之忧。于是黎塞留于年4月与瑞典首相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签订《康边条约》,双方同意不单独与敌人议和,为占领米兰的他还同萨伏依和帕尔玛的公爵签订《里沃利条约》。年法*借机占领巴罗瓦和洛林,并借口保护阿尔萨斯包围诸城,黎世留控制莱茵河东部的边境省,终于能向莱茵河彼岸进犯。年5月法国向西班牙宣战(直到年才向神圣罗马帝国宣战),法*分四路开往尼德兰、意大利、瑞士、阿尔萨斯等战场(早在16年就夺取靠近莱茵河西岸的洛林),企图切断西班牙与德意志的交通线。法*在参战之初进攻西属尼德兰,但这支*队缺乏给养很快就无法作战。西班牙*队在南方的莱兰群岛登陆,洛林也爆发反法叛乱,勃艮第被占领。西班牙*同时从北部进攻,占领科尔比威胁巴黎,并早在西南边境占领圣让德吕兹。由于财源枯竭导致黎塞留也无计可施,法国各地爆发叛乱,人民拒绝纳税,宫廷也出现叛变的密谋。此时巴黎一片恐慌并掀起反对黎塞留的浪潮,人们抨击他是战争贩子。在危急时刻黎塞留采取果断行动,8月4日他镇定自若地坐上敞开的马车,穿过群情激奋的市民径直前往市*厅,而身边竞没有卫兵和随从。他的自信和沉稳震慑在场的群众,喧嚣声停止了,整个人群逐渐安静下来。刚才还叫嚷着要把黎塞留置于死地的人们,此刻都祈祷上帝保佑他们的大臣和法国。所以法国史学家认为只有国王和黎塞留的坚定意志以及巴黎人的激情,最后遏制局势的恶化。
(十)由于西班牙身陷困境(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分离)而形势迅速好转,法*收复北部的阿拉斯,攻占意大利的都灵。0年尼德兰海*全歼西班牙舰队,稍后瑞典*在伦纳特·托尔斯藤森指挥下连破神圣罗马帝国的*队,哈布斯堡在*事上的不利地位日益明显。到黎塞留去世前胜利已成定局,但他还没有议和,因为他认为再等一等形势会更有利。[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哈布斯堡的失败、法国和瑞典的胜利,条约使哈布斯堡皇帝权力削弱,德意志重归四分五裂,并使得法国得到莱茵河畔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以及西班牙的鲁西荣地区。从此哈布斯堡王室在西欧的霸权衰落下去,法国的霸权代之而起,而这次反哈布斯堡斗争的胜利仍应归功于黎塞留的策划。正在法*进展顺利之际黎塞留却因经年的操劳而耗尽精力,2年月间长期受到眼疾和头痛症困扰的他一病不起。8月在处理完叛乱者辛-马尔斯后黎塞留由水路从塔拉斯孔缓慢向里昂进发。11月28日黎塞留高烧不起,他表示想见国王一面。12月2日路易十三前来探望,黎塞留向他推荐马扎然作为自己的继任者。12月4日中午时分黎塞留与世长辞,享年57岁,被葬于巴黎大学索邦神学院。
(十一)黎塞留积极加强国家*权建设,在中央他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设立专门负责财*、外交、*事的理事会大臣,加强中央行*职能作用。各部大臣在首相领导下掌握实权,此举使贵族的权力机构“国务会议”形同虚设。由于国家财*、外交、*事事务日益复杂化,黎塞留还设立枢密院与财务理事会两个机构。枢密院负责中央行*司法事务,特别是当以巴黎高等法院为首的地方法院对中央的法令法规表示否决时,枢密院就要行使权利确保君主和王室的权益和权威不受侵害。为了巩固专制王权的黎塞留在全国推行监察官制度,把16世纪以来向地方临时派遣的钦差审计官变为总督,由国王任免,其官职不得买卖、转让或世袭。表面上没有废除由地方贵族担任的省长一职,实际上各省的司法、行*、财*大权均在总督的掌控之下,而他们又直接听命于中央,通过这种体制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大大强化。为了便于对地方的控制,黎塞留还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此外黎塞留禁止贵族之间的决斗,严令他们一切顺从国王。他执*期间处死大贵族公爵2人、伯爵4人、其余41人,使各大反对国王的贵族纷纷避居国外。黎塞留置王权于教权之上,强迫教会向国王交纳大量的捐税,严惩耶稣会的反抗。同时镇压在《南特敕令》中享有*治、*事特权的胡格诺派,在9年颁布《恩典敕令》剥夺其特权。
(十二)黎塞留执*期间为争夺欧陆霸权积极扩充陆*,年法国还只有1.2万人的陆*,到年陆*常备*数量已达1万。黎塞留很重视海*的发展,在担任首相伊始他就购置6艘小型*舰并且选定布拉文作为舰队基地,从而创建近代法国海*的雏形。年黎塞留设立航海与贸易总监一职,全面负责法国的海*、航运和海上贸易事务并亲自担任总监,使得法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拥有中央集权的海事*治和行*结构,也为未来的国家海务秘书一职创造草样”。法国学者普遍认为如果说法国陆*的常备化始于查理七世时期,那么海*的常备化就始于路易十三时期。年黎塞留开始扩建法国海*并着力提升海*的舰船和装备制造能力及后勤保障水平,他组建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创建法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海*。到年经过10年的努力后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已配备8艘*舰,其中12艘吨位已达吨以上,地中海舰队也拥有25艘舰艇,法国海*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海上力量。在法国正式参加三十年战争后黎塞留创建的法国海*在大战中多次击败西班牙舰队,成为法国取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英国学者杰肯斯认为黎塞留的伟大不仅在于建立海*,而且在于未来的法兰西帝国将诞生于他的成果中。在《*治遗嘱》中黎塞留根据自己对海洋问题的长期思考与*策实践,分别以“海*”和“海上贸易”为主题就自身的海权思想进行系统阐释。他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海*战略的思想家,在书中黎塞留竭力主张法国具备发展海*、海上贸易及航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法国海*的建设和行动问题提出系统的海*战略思想和海*战略理论。这部书集中体现黎塞留独具特色的海权思想,堪称法国海权思想史上的里程碑。黎塞留更新法国人传统的海洋观念和国防理念,为法国近代海权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法国乃至世界海*战略的发展提供启示,他因此被称为“法国海*之父”和“法国现代海洋*策的奠基人”
(十三)黎塞留执*时期实行重商主义*策,他重视法国海上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以发放补助金、授予特权、减免租税等手段鼓励资本主义手工业的发展。支持海外贸易公司,尝试组建殖民公司(莫尔比昂公司、纳赛尔·弗勒德利塞公司及新法兰西公司),支持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在北美洲开拓殖民地的探险活动,使法国移居加拿大者日益增多并占领几内亚和安的列斯群岛。在非洲法国开始侵占塞内加尔和马达加斯加,通过外交途径扩大法国商人在奥斯曼帝国、萨非波斯和俄国的市场,在摩洛哥和波斯建立*治和经济据点。有观点认为他想通过俄罗斯开辟与中国贸易之路”,至其晚年基本划定法国的殖民地轮廓线,扩大海员和贸易商在海上的活动范围。在思想文化方面黎塞留虽然鼓吹“民主和宽容”,仍然施行对强化王权有利的举措。他首次建立出版检查制度,并在年创办法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法兰西报》,用它作为集权*治的舆论工具。他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如为了论证法国吞并洛林、取得莱茵河以西领土的合法性,他曾批准出版一本题为《洛林公爵领和巴尔并入法国的最可靠手段为何》的小册子。该册声称:“对于莱茵河以西之领土,神圣罗马帝国并无任何权利,因为五百年来这条河流一直是法国的疆界,皇帝的权利是建立在篡夺的基础之上的。”
(十四)年法兰西学术院的创立也是黎塞留控制思想文化的另一项重要行动,该院是法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试图对文化领域的活动进行规范的官方文化机构。黎塞留下令制定语言文学方面的规范,并在年高乃依的悲剧《熙德》上演后指示夏普兰撰写《法兰西学土院对〈熙德〉的批评》一文,严厉指责高乃依不遵守“三一律”。此后“三一律”便成为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创作准则,此外黎塞留还下令扩大巴黎大学的规模。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钦提奥约于4年提出,后由法国新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黎塞留是法国艺术的赞助者,他认为对艺术的奖掖能引导大众提升审美情趣。伏尔泰说:“自黎塞留将戏剧带入宫廷后巴黎足可与雅典比美。”1年应黎塞留之请,路易十三下令保护皇家剧院的演员,敕令剧院为合法的娱乐场所。黎塞留与其后继者马扎然以及路易十四对艺术的襄赞,使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十五)黎塞留一方面镇压新教徒,另一方面又对可能挑起宗教矛盾的天主教詹森派进行严禁。他上台后就着手对付胡格诺教徒的叛乱,剥夺胡格诺派享有的*治和*事特权,但他并非宗教狂热者,镇压胡格诺派的目的是为王权的统一。叛乱被镇压后为了法国稳定的他又允许胡格诺派存在,保证所有胡格诺教徒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退还侵占天主教的财物后由国家补贴20万给无家可归的胡格诺牧师。他还于9年颁布《恩典敕令》,剥夺《南特敕令》给胡格诺派的一切*事和*治特权,根除他们在法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使法国进一步得到统一。而且在敕令中明确规定胡格诺派依然享有完全的信仰自由,并将全国的陆海*的各种职位都开放给各教人士。在对外*策方面黎塞留立意打破哈布斯堡家族对法国的三面包围,分化瓦解德意志诸邦,把法国的陆上国境线推到莱茵河西岸,恢复法国所谓的“天然疆界”。黎塞留始终坚持国家至上的观点,一般观点认为他首开“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现代外交之先河。在领导法国外交时他虽然是一位虔信天主教教义的主教,却奉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作为外交的行动准则,把法国的国家利益看得比任何宗教目标更重要。黎塞留将哈布斯堡王朝重建天主教权威的企图视为地缘*治上对法国安全的威胁,转而支持新教资助信奉新教的瑞典对抗神圣罗马帝国,这对他而言不是宗教行动而是*治运作,这种*策的后果是使欧洲形成一种均势体系。黎塞留对于“国家至上”的观念,不仅成为了以后法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之一,而且也成为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系。美国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认为:“他提倡国家至上的观念,并为法国的利益义无反顾地付诸实施。在他的倡导之下这个观念取代中世纪的世界道德观成为法国国家*策的指导原则,后来则成为建构国际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系。”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