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小妇人》(LittleWomen)是一部看了就容易爱上,且不知不觉间沉迷其中的佳片。
在这个好莱坞推崇女性权益的时代,女性作品翻拍永不过时。题材正确、经典名著改编、豪华的演员阵容、精致的场景和服化道,《小妇人》拥有一切爆款体质,也难怪上映前就会有这么高的热度。加上非线性、平行叙事结构;开放性的结局和更具现代性的主题,令《小妇人》有了超越时代局限的魅力。
《小妇人》改编自露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上毫无争议的名著。所以,前前后后算下来,这已经是《小妇人》原著第六次被改编。越到后面,越想拍出新意,显然不容易。但格蕾塔·葛韦格却让最新版的《小妇人》极具亮点。影片上映后,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获得认可。
纽约时报评价:这部富有创意的改编作打破了《小妇人》的世界,为女性的故事赋予了更大的意义。福布斯也给予了肯定:格蕾塔·葛韦格让一个旧故事焕然一新,这是一种最佳意义上的改编。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后,《小妇人》目前在烂番茄上保持着95%的新鲜度,观众得分高达92%;IMDB上收获了8.1的高分,MTC给出“跪舔式”的91分。内地观众也对影片报以8.3的高分肯定,好于91%的爱情片,足以说明新版《小妇人》的出类拔萃。
影片的成功,归功于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具有突破性的改编,从角色塑造到叙事手法都脱离于此前几版,而且还大刀阔斧地对小说结构进行了改编,让影片从文本到风格都令人耳目一新。
故事讲述了March一家四个女儿的成长故事,从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到愁云惨淡的妇人时期,童年的消逝与成年的苦楚形成强烈的对比,诠释出爱情和自由的代价,以及女性通过梦想的实现获得自我身份价值定义的不易。
出色的结构铺成和诗意化的剪辑
利用非线性叙事切割了过去和现在,并通过平行剪辑将少女时期和成年时代进行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断交叉让电影的时空不再囿于现实,而可以按照作者的想象进行重组和再造。虽然电影以现在时空开始讲述,但重头戏明显在四姐妹的过去。
现在时态中,四姐妹为生计奔波、寂寞冷清与她们过去的无忧无虑、热闹欢乐形成鲜明不同。其中多个转场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围绕四妹Beth的两场戏。虽然Beth是四姐妹中存在感最薄弱的一位,但她的两次疾病却对影片主角、二姐Jo带来了巨大改变。
年少时,Beth因为给穷人送饭感染了猩红热。一家人围绕在其左右、细心照顾。第二天醒来,Jo没有看见Beth,急匆匆下楼。镜头先给到母亲,再横拉露出躲在母亲身后,正在享用早饭、已经康复的Beth。
这一段过去时与现在第二次病危的Beth平行交叉。经过一晚的交谈后,又来到一个期盼奇迹发生的早上,Jo怀揣着希望下楼。镜头同样先给到母亲,可前后两端的对比镜头中,母亲的神色明显有变,这一次,她的身后空空荡荡,座椅上没有了痊愈的Beth,母女两相拥而泣。
影片的情绪点都来自平行叙事、交叉剪辑下,形成的物是人非的痛感。格蕾塔·葛韦格奉行了“先给一颗糖,再送出一巴掌”的戏剧性呈现法则,过去的甜蜜和当下的凄冷,令人唏嘘不已、嘶声裂肺。
妙曼的人物弧光与深刻的主题闭合
平行叙事和交叉剪辑强化了时间给四姐妹带来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以及四姐妹做出的选择中,影片的主题得以闭合。
贤良持家的大姐Meg,曾经梦想过上锦衣玉食的阔太生活,作为家中第一美,她有着“嫁得更好”的资本。
可她最终选择了老实且普通的家庭教师作为丈夫。她为了爱情,牺牲了面包。爱美的她因为购买了华丽昂贵的服饰而懊恼,甚至不得不为此给爱人道歉。格蕾塔·葛韦格强调了女性独立需要付出的代价,无论是过去还是女性地位大有提高的现在,追逐爱情,享受自由,其实都伴随着一定的付出和代价。
Meg纵然拥有了姐妹中最纯粹的爱情,但投身炽热爱恋中的她却不得不面对物质生活上的限制和贫乏。作为全片核心的二姐Jo,如一匹野马一般自由独立,她把生命献给了写作。对富家子弟Laurence的追求不管不顾,甚至当面拒绝。
Jo难以接受姐妹之间的隔阂与分离,大姐Meg出嫁后,她首先意识到的就是童年的结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就此终结。Jo离开家乡,远赴纽约,开启自己的作家生涯。她为了生计写一些迎合大众的故事,赚钱供养不算阔绰的家庭。
可当事业碰壁,家人离世,爱情不顺时,Jo喊出了当代女性的困境:“我厌恶别人说,爱情就是女性的唯一。但,我现在真的太孤独了!”
梦想和爱情,又是一个关于女性独立和自由的选择题。曾经两者必须选其一,而如今,两者看似可以兼顾,其实依然需要作出牺牲,绝对的平衡依旧只是痴心妄想。爱好艺术,想要进入上流社会的三妹Amy在过去几版影片中一直作为Jo的对立面加以呈现,但在这版的Amy却是四姐妹中最为清醒的一位。
Amy在影片中表现的很有野心也很诚恳,但这样的女性往往不招喜欢。在过去,人们喜欢女孩子是温柔、安静、听话,而Amy的叛逆、自信与坦诚反而很难让世俗接受。
而现在,Amy这样的女性角色越来越受欢迎,直接坦诚地表达自我,真实地展现自己,正是现代女性的标签特征。影片中,当Jo对自己的写作陷入顾虑和动摇时,Amy很成熟地说:“也许女孩的故事不重要正因为没人写她们,而你如果写了她们的故事,这本身就很有意义,也会让她们的故事变得重要。”
导演借Amy之口道出了《小妇人》的现代意义。把女孩子们的故事讲出来,本身就是提高女性地位的努力表现。
而影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平行叙事、强调四姐妹从少女到妇女的改变就是为了体现女性独立的价值以及相伴随的代价。相较于男性,女人也有天赋、思想和雄心,那种一说起女人就和谈情说爱联系起来的论调,的确让人恶心。所以女性不想结婚非常正常,但没有女人能摆脱独立之后的孤独感。
另外,影片中还有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对话,桀骜不驯的Jo对富裕的姑妈说,“我想走出自己的路”,并质疑对方,“你不也没嫁人吗?”
姑妈老辣地回复,“很少有女人走出自己的路。你得嫁个好人家”,“我没嫁人,是因为我有钱”。由此看来,独立很美好,但不要忘记其中夹带着的责任和付出。过去的女性想独立可能会被看作异类,而遭受排斥;现在的社会鼓励女性独立,但没有人提醒女性在追求独立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两难困境。
就像Jo和出版社老板讨价还价的一幕所刻画的那样,“我牺牲了小说的结尾,迎合了大众的浪漫主义,难道不能为此得到更多的利益分成吗”!
Jo终于成为了作家,有了留名青史的作品,但这一切都建构在牺牲写作主动权的基础上。女性为了成就自己,牺牲在所难免。格蕾塔·葛韦格在影片结尾处,利用剪辑和Jo的人设,为影片提供了一个可供观众“选择”的开放性结局。
那个合家欢式的浪漫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坚韧地寻求独立,将欲望化为写作,把爱情和灵魂都献给自己的小说。两段平行的可能,留给观众自己去挑选。这一创造性的改动,再次强调了女性独立中的“牺牲”和“妥协”。《小妇人》委婉地对当下正如火如荼的“女性主义”泼了一盆清醒冷水。任何只谈利益,不谈付出的女性主义都是单向化的,难以维系的。
就像Jo的小说,她有权通过自己的故事写出女性的感受,但如果想把这份感受推向大众,她势必做出妥协,以退为进,循序渐进的争取更多的独立和主权。
超养眼的神仙级阵容
年仅25岁,已经4提奥斯卡的西尔莎·罗南;就算当花瓶也美出天际的艾玛·沃森;近来声势强劲,才成为二代“黑寡妇”的弗洛伦斯·皮尤;还有“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光是片中甜茶和罗南与皮尤的“三角恋”就足够引爆观众的好奇心。
另外,还有两位老戏骨,劳拉·邓恩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加盟,《小妇人》的阵容堪称神仙级别。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小妇人》的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是《婚姻故事》的导演诺亚·鲍姆巴赫的女友。
其实,从普通女演员到炙手可热的导演,格蕾塔·葛韦格早已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了现代版“小妇人”的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