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杨靖塞勒姆猎巫的政治经济学澎湃新
TUhjnbcbe - 2024/7/8 23:50:00

《猎巫:塞勒姆》,[美]斯泰西·希夫著,浦雨蝶、梁吉译,文汇出版社,年7月出版,页,98.00元在“通俄门”事件持续发酵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推特上频度最高的是“猎巫”(witchhunting)这一古老词汇——总统指责民主党的调查编造出“莫须有”的罪名,与三百年前塞勒姆猎巫案如出一辙。事实上,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反麦卡锡主义的名剧《坩埚》(TheCrucible,或译“塞勒姆的女巫”)问世以来,猎巫已成为政治迫害的代名词,在民主和共和两党政客中广泛使用。双方都心知肚明:作为打击政敌的有效手段,没有什么比利用所谓“外来威胁,从而引爆民众恐慌”的策略更为管用。从美国内战南北双方的相互攻讦,到伊拉克战争布什总统的“除恶宣言”,此法屡试不爽。然而吊诡的是,对于长期令美国司法界蒙羞的塞勒姆猎巫事件本身,政坛各路人士却讳莫如深。为进一步探求历史真相,普利策奖得主斯泰西·希夫新近推出《猎巫:塞勒姆》(浦雨蝶、梁吉译,文汇出版社,年),对该事件进行系统回顾,并尝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颇耐人寻味。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小镇塞勒姆(Salem)——该字在《圣经》中意为“和平”,但年发生的一切,却与和平背道而驰——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歇斯底里闹剧,堪称日后所有美国人的噩梦。自当年2月发现首例“女巫”并由代理总督菲普斯下令设立特别法庭,到10月份由于打击面太广(总督夫人亦牵涉其中)被迫解散法庭,期间共有十九名嫌犯领受绞刑,另有四人在狱中暴毙,而塞勒姆及临近城镇在押嫌犯(即“巫师”,多为女性)近两百名,各地监狱人满为患,连审讯法官亦不免人人自危。在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大规模的猎巫运动走向式微之际,在偏僻小镇塞勒姆为何会突然爆发猎巫狂潮?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塞勒姆事件的历史背景。

十七世纪后半期,新英格兰地区正经历着一场转变。塞勒姆镇是马萨诸塞殖民地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与波士顿并称当地两大航运枢纽),是殖民地与海外贸易货物进出口的必经之地,其谷物价格甚至可以作为大西洋两岸商品价格的指标。在这一时期,塞勒姆镇居民的财产总额远远超过埃塞克斯县城。但问题是,尽管人均产值增长较快,但财富分配却极不平衡。社会变迁冲垮了传统农耕社会原有的温情,财富不均导致的羡慕嫉妒恨,以及卷入商业活动激发的“经济人”理性等因素,致使人际关系越发冷淡。清教伦理的禁欲观念与经济发展带来的金钱腐蚀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清教徒的宗教情怀终究抵挡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在这样一个日后被历史学家埃德蒙·摩根称为“清教神权部落”的小镇,最令族中长老哀叹的是商业主义对虔信宗教精神的“毁灭性打击”。在他们看来,以爱德华兹牧师为首的“奋兴派”在新英格兰地区发动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十分必要。

宗教是殖民地的精神支柱。美国历史学家伊萨克·里德在《清教文化的性别形而上学》一文中对马萨诸塞殖民地包括种族、肤色、性别在内的二元对立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其中特别提到宗教元素:当地不仅存在清教徒与天主教徒的对立,也存在国教派与非国教派的对立,形势错综复杂。而英国政府发动的对外战争使得局面愈发恶化。在这场号称“菲利普王之战”(-)——以印第安人首领梅塔科迈特(Meta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靖塞勒姆猎巫的政治经济学澎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