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俄罗斯帝国第七期
TUhjnbcbe - 2024/7/8 23:50:00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最好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俄罗斯帝国时期

九、保罗一世

保罗一世

(一)保罗一世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彼得三世的儿子,年保罗一世一出生就被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从他母亲的身边抱走除极其少数的受到限制的短暂的时刻才能与母亲见面,保罗一世受家庭教师尼基塔·伊万诺维奇·帕宁伯爵监管。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安排保罗一世与黑森-达姆施塔特的威廉明妮·路易丝公主结婚,路易丝公主为皈依东正教改名为娜塔莉亚·阿列克谢耶芙娜。年保罗一世的母亲又安排保罗一世与符腾堡的索菲·多萝西娅女公爵结婚,多萝西娅女公爵为皈依东正教改名为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年保罗一世出游欧洲列国,这次旅行也彻底改变保罗一世的很多想法,在普鲁士保罗一世被纪律严明、俭朴高效的普军所折服。在法国保罗一世看到法国大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从而得出必须全力维护君主制的结论,为此需要全社会各阶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军队也要严格遵守军纪,所有这些社会阶层都要严格接受君主的领导。保罗一世认为母亲的统治方式过于自由化,而且她拥有众多情夫造成裙带关系严重,造成朝政松弛和社会风气腐化堕落。年保罗一世从欧洲回来,叶卡捷琳娜将加特契纳宫赐给保罗一世。

(二)保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关系一直不好,早年与母亲的隔离使他们之间存在距离。保罗一世在篇军事改革论文中含蓄的批评自己的母亲,并且直接表明抵制军事扩张、支持防御性的军事政策,叶卡捷琳娜大帝漫不经心的接纳了。过了几年后保罗一世远离帝国的生活,他在加特契纳宫与妻子们生活。叶卡捷琳娜大帝从未考虑过让保罗一世当继承人,特别是保罗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出生后叶卡捷琳娜大帝发现一位比保罗一世更好的继承人,日益衰老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对保罗一世在宫廷中行使职责变得不那么担心,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亚历山大一世身上。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决定将亚历山大一世立为继承人,但是遭到多数大臣的反对,叶卡捷琳娜大帝只能将这件事先放一边。年叶卡捷琳娜大帝患上中风,在未恢复知觉的情况下未恢复知觉的情况下,保罗一世第一件事就是询问叶卡捷琳娜大帝是否留立亚历山大一世为继承人的遗嘱,但叶卡捷琳娜大帝还是先让年长些的保罗一世继位。

(三)保罗一世执政的第一年果断推翻他母亲制定的严酷政策,鉴于俄罗斯贵族的堕落腐败保罗一世定决心要让他们变得有纪律、有原则并且等级森严(类似于中世纪的骑士团),对于那些极其少数的符合自己观点的现代骑士则赐予他们更多的奴隶,那些宫廷中与他崇尚的骑士观点相违背的贵族则被剥夺了职位或者丧失土地。保罗一世授予军事检察官很大权力,军事检察官的权力甚至相当于政府首脑、内务部司法部和部分财政部的权力之和。保罗一世大力提升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许多教会的领导人也开始插手世俗政务。保罗一世的构想是把社会各阶层和各地区的权力压缩到最小,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君权的至高无上,最后事情发展到连贵族的穿戴、发型和跳舞时的动作都有明确规定,国家各个机关的公务人员都有不同的制服以此来严明等级和阶层。保罗一世时代立法频繁,每个月就有40项法令出台。

保罗签署的最重要的法令就是年的皇位继承法,规定君主不得擅自指定皇位继承人,君主的长子自然而然地就是皇位继承人。保罗一世下令没有枢密院的批准禁止军队中贵族出身的服役人员转业,禁止非贵族出身的人获得贵族身份,以后贵族名号只可世袭不得册封。保罗一世规定贵族子弟不准去欧洲学习,同时还禁止进口欧洲的商品(包括书籍甚至包括乐谱)。诸如此类规定繁多无非是想把整个贵族阶层和整个俄罗斯变为准军事化的驯服工具,保罗一世对军队改革进行普鲁士化,首先是明确军队操练大典、规定军纪守则,对军人的着装和言行做出严格的规定,将俄罗斯风格设计的新式军装改为普鲁士军队的制服。保罗一世每天都要亲自检阅自己的近卫部队,严格检查近卫军的着装和出操是否规范整齐,稍有怠误就会受到保罗一世的严厉惩罚。大量经常性的严格出操训练不但使士兵们感到难以忍受,就连军队的很多指挥官也对工作量加大颇为不满,甚至将领都开始消极对抗保罗一世的法令,认为军队的普鲁士化只能导致军队的士气和实战能力下降。

(四)在外交方面保罗一世的政策明显缺乏连续性和远见,刻意强调对邻国友好坚持、不干涉欧洲事务。当拿破仑在年横扫欧洲逼近俄罗斯时波兰再次独立时,保罗一世放弃原来主张的反法联盟。同时还宣布自己成为马耳他骑士团团长,以此保卫马耳他不受拿破仑的进犯。至年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军成功地完成著名的翻越阿尔卑斯山军事行动,但是俄军的辉煌胜利却因为保罗一世的外交缺乏连续性而葬送,当俄军在意大利取得一连串胜利后引发英国和奥地利的不安,保罗一世没有通过外交努力保存军事成果而是情绪化地转而与法国接近,这个举动导致俄罗斯和英国的关系破裂。最后俄法两国甚至决定组织联军英属殖民地印度进军,在缺乏军需和弹药的情况下保罗一世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大军独自向印度进发,军事和外交政策上的反复造成军队的疲于奔命,招致大部分军事将领的公开反对。年3月23日保罗在他新建的圣米迦勒城堡的房间中被一伙被解雇的官员谋杀,王位由他的长子亚历山大一世继承。

十、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

皇储岁月

(一)亚历山大一世是保罗一世的长子,年12月23日亚历山大一世诞生于圣彼得堡时令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欣喜万分,马上就把亚历山大一世抱走让自己抚养。年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年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学习地理,在老师指导下亚历山大一世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但是亚历山大一世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不可避免地有自由散漫的习性,最终在学术上也没什么明显长进,对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亚历山大一世在年幼时就感觉到祖母和父亲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在二者之间的斡旋使得亚历山大一世很早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能够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活动。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为亚历山大一世找好未来的妻子,看上了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丝·玛丽·奥古斯特,亚历山大一世的妻子在后来接受东正教洗礼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年亚历山大一世到父亲保罗一世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由于他服役部队是炮兵导致大炮的轰鸣损伤亚历山大一世的左耳听力。

(二)亚历山大一世面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祖母一心想绕过父亲直接让自己继承皇帝位,在内心里亚历山大一世是倾向于让父亲继位,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压力过大的时候逃到北美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在这个时期亚历山大一世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经暴露出来,他意志不够坚强,面对强者表现不是更强而是趋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样子。年叶卡捷琳娜大帝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一世正式被立为皇储。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父亲,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在半数情况下亚历山大一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一世结交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保罗一世的专制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俄罗斯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一世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年3月11日夜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一世杀死,当夜反对党拥立亚历山大一世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虽然听闻父亲被杀嚎啕大哭但正是他期望的。

执政早期

(一)年亚历山大一世登基后首先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颁布的大部分法令,恢复贵族阶级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一世时代被判刑的1.2万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亚历山大一世建立“非正式委员会”,实际就是枢密院的影子内阁,成员均为他本人的亲密朋友,作为参政议政的补充。年亚历山大一世开始实行行政细化,推行部委制度推行部委制度,各部大臣由皇帝本人任命。

(二)年亚历山大一世签署自由耕作法,试图逐步解决限制俄罗斯发展的落后的农奴制度,规定农奴可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但实践表明大多数农奴甘愿委身于大庄园主贵族,竟然不愿改变自身的农奴地位,缺乏对获得自由耕种农民身份的向往,此外这项法令也遭到庄园主贵族阶层的反对,认为给予农奴获得自由的可能将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动荡,。最后能够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的农奴还不到农奴总数的5%。“非正式委员会”成员曾私下里解释说如果可以废除农奴制的话陛下登基第二天就可以下诏宣布所有农奴为自由人,可是这样势必导致整个贵族阶层的激烈反对而丧失执政基础,亚历山大一世被迫改变政策,可见俄罗斯帝国规模庞大的贵族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各项改革的减缓因素。年至年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取得巨大的成果,相继吞并格鲁吉亚东部、芬兰、比萨拉比亚、北阿塞拜疆和华沙公国。亚历山大一世自年开始积极更新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尽管当时制度缺陷造成这些设施未能完全修建完毕,但对巩固俄罗斯国防还是起到积极作用。

俄法战争

联合反对法国大革命

(一)早在年欧洲其他君主国就开始警惕地注视法国大革命的事态发展并考虑进行干预,要么支持路易十六要么利用法国的混乱局面渔利。神圣罗马皇帝利奥波德二世是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弟,最初平静地看待革命,尽管利奥波德二世仍然希望避免战争但随着革命变得更加激进他变得越来越担心。年8月27日利奥波德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与法国贵族协商后发表了《皮尔尼茨宣言》,宣准备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以求恢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权,并呼吁欧洲其他君主国加入它们的行动。宣言威胁说如果路易十六一家发生任何意外后果将非常严重,尽管利奥波德二世认为《皮尔尼茨宣言》只是使自己能够避免对法国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但巴黎方面认为该举动是一种对革命政权的严重威胁,于是法国革命者与君主制邻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革命政府处决路易十六

法国革命党领导进行立法会议表决后于年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普鲁士与奥地利结盟hi后于年6月向法国宣战,年7月普奥军联合入侵法国,法军在瓦尔密战役中大胜普奥联军,法国革命党以胜利之势宣布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年1月21日革命政府处决路易十六,这使得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和荷兰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革命,年2月1日法国向英国、荷兰和西班牙宣战,年3月23日神圣罗马帝国、葡萄牙和那不勒斯向法国宣战,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正式爆发。

(二)普鲁士和奥地利从奥属尼德兰和莱茵河进攻法国,英国支持法国各省的起义并于年10月围攻土伦,年3月18日法军在尼尔温登战役被反法联军击败,此时英国又挑起旺代省叛乱,于是法国采取严厉的措施。年4月6日法国公安委员会成立,征召所有年龄在18岁至25岁的男子作为预备士兵。法军随后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击退法国国内的所有侵略者,平定国内的叛乱,并开始向法国以外的地区挺进。年7月法国将领拿破仑·波拿巴在土伦战役中击败英国和西班牙联军,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法国南部的重要城市土伦。年法军占领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还攻占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和纳瓦拉地区。年7月27日法国热月党人在热月政变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政权,法国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年4月5日普鲁士与法国签订《巴塞尔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地区的占领并退出反法战争。年7月22日法国与西班牙签署《第二巴塞尔和约》,西班牙结束反法战争成为法国的盟友。年10月法国保王党准备进攻国民议会所在地杜伊勒里宫复辟波旁王朝,热月党人虽然个个擅长玩弄权术但对军事领域来说完全是外行,大家普遍认为督政府必败无疑时拿破仑成功镇压保王党,从此拿破仑的地位迅速上升。

拿破仑·波拿巴

年法军因在莱茵河战线接连受挫而被迫退过莱茵河,但在这时拿破仑率领的军队在北意大利获得巨大的成功。年4月10日拿破仑在蒙特诺特之战击败奥地利-撒丁联军,迫使撒丁王国签订条约并退出战争。年5月拿破仑占领米兰,接着开始围攻曼图亚,在曼图亚争夺战中拿破仑多次击败前来解围的奥地利军队。年1月14日拿破仑在里沃利战役中大败奥军,奥地利最后一次尝试解围曼图亚的行动失败,年2月拿破仑占领曼图亚。年3月法军占领奥地利的盖茨、伊斯的利亚、卡尔尼奥耳和卡林西亚四个省份,兵锋直逼维也纳城下。年4月奥地利因无力阻止法军的推进而向法国求和,年10月18日奥地利与法国签署《坎坡福尔米奥条约》,将奥属尼德兰割让给法国并承认法国对莱茵兰和北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威尼斯共和国被奥地利和法国瓜分。

阿达河战役

(一)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并占领亚历山大港,7月拿破仑在金字塔战役击败马穆鲁克人,打开通往开罗的道路。年8月法国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被英国舰队击败,导致陆上部队被困在埃及。拿破仑为从陆上回国进军叙利亚并多次击退奥斯曼军队,但遭遇瘟疫、酷暑和补给等困难受阻于久攻不克的阿克尔城,拿破仑被迫返回埃及。欧洲列强趁拿破仑的军队困于埃及的时机再次发起反法战争,年5月19日奥地利和那不勒斯在维也纳签署一项联盟协议,12月1日那不勒斯与俄罗斯和英国都签署联盟协议,年1月2日俄罗斯、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签署合作协议,反法联盟正式形成。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俄罗斯帝国把主要力量转向对法国的武装干涉,年2月俄罗斯统帅苏沃洛夫前往维也纳与奥地利联盟,苏沃洛夫被反法联盟授予俄奥联军的统帅。

苏沃洛夫主张在北意大利展开进攻,计划首先占领伦巴第和皮埃蒙特,然后沿里昂-巴黎轴线直捣法国本土,同时要求瑞士、德国和比利时实施助攻,并要求在地中海的俄土联合舰队积极配合。苏沃洛夫计划在法军麦克唐纳、谢雷尔两个集团军尚未会师前予以各个歼灭,这次攻势以布里西亚—米兰方向为主要作战方向,企图切断瑞士和意大利法军的联系。苏沃洛夫一面训练奥军一面煽动意大利人民掀起反法斗争,同时改进补给方法和提高部队机动能力。

(二)年4月俄奥联军发起攻势,谢雷尔被迫放弃布里西亚和贝加莫两城堡撤至阿达河西岸。谢雷尔的法军(2.8万人)在阿达河陡峭的右岸占领正面宽余公里的防御阵地,俄奥联军(人,其中俄军人,奥军人)配置在乎缓的左岸。苏沃洛夫的计划是利用法军正面过长的弱点将其指挥部的注意力从中央引向左翼,然后在数点突破敌人防御将其分割、各个击破,为此他指派巴格拉齐昂将军率领所部攻击法军左翼,格拉季昂攻击得手后继而追击敌人,于4月26日攻占莱科城。同时俄奥联军在布里维奥、卡萨诺和洛迪修建渡口,4月27日苏沃洛夫的军队利用这些渡口在法军阵地中部的圣杰尔瓦肖隐蔽地强渡阿达河,俄奥联军继续挺进中在特雷佐、瓦普里奥附近遇到法军的顽强抵抗,法军在哥萨克骑兵和奥地利骠骑兵的迅猛攻击下溃败。沃洛夫军队另一部歼灭卡萨诺的法军,前出至撤到瓦普里奥的法军后方。4月27日黄昏大势已去的法军开始总退却,4月28日分散在布里维奥和韦尔代里奥的法军被俄奥联军击溃。

(三)交战中法军共死伤人、被俘人,俄奥联军共死伤人。取得阿达河交战胜利的原因是苏沃洛夫将决战方向主力的行动和次要地段上部队的行动巧妙地配合起来,适时变更部队部署,利用事先派出的预备队并在交战中巧妙组织他们之间的协同。在几个地段巧渡阿达河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胜利,是在广阔战线上灵活巧妙用兵的典范。

特雷比亚河战役

(一)阿达河战役后俄奥联军继续扩大战果,6个星期内几乎占领整个北意大利。法军统帅部调集兵力企图围歼俄奥联军,法国将领麦克唐纳率3.6万人大军由托斯卡纳向摩德纳、帕尔马、皮亚琴察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法国将领莫罗率1.4万人由热那亚向托尔托纳方向实施辅助突击。苏沃洛夫获悉法军意图后制定各个歼敌计划,他把1.7万人组成的屏护队留在亚历山德里亚附近阻击莫罗军队,自己亲率3万人)迎击麦克唐纳军队。苏沃洛夫军队以一昼夜行军近50公里的速度奔赴波河支流提多涅河,于年6月6日晚出敌不意地出现在麦克唐纳军队附近,第2天早上双方发生前哨战,麦克唐纳见大势不妙后退至特雷比亚河(波河支流,与提多涅河平行)左岸。苏沃洛夫决心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遭遇战,他命令联军成3路纵队在行军中展开,从行进间投入战斗。6月18日上午10时俄奥联军以三分之二的兵力迂回麦克唐纳左翼,企图断其退路实行围歼,麦克唐纳则依左岸阵地顽抗,随后法国援军赶到帮助麦克唐纳撤至右岸。6月19日晨麦克唐纳以优势兵力渡河反击,双方激战至18点时各自返回阵地,在3天的战斗中俄奥联军毙俘法军1.1万人,自己伤亡人。6月20日俄奥联军击败麦克唐纳,苏沃洛夫以两路追击连夜撤离的法军,在皮阿琴察再歼法军余人。

诺维战役

(一)年6月22日苏沃洛夫留下1万人继续追击,自己则率领联军主力以两天半急行军公里的速度准备与已经击败联军牵制部队的法国将领莫罗展开决战,莫罗迅即向热那亚撤退,苏沃洛夫以轻骑兵追赶莫罗的后卫至诺维地区。由于俄奥双方在战略上再度发生分歧(苏沃洛夫要继续进攻,奥方要分兵巩固占领地)导致苏沃洛夫立即歼灭莫罗的计划被迫推迟,法国督政府趁此使热那亚法军增至4.8万人,并派儒贝尔接替莫罗指挥,准备从热那亚、瑞士两个方向夹击俄奥联军。担任主攻的儒贝尔企图先歼灭俄军于托尔托纳于8月11日率先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苏沃洛夫派出6.5万人的前锋将儒贝尔从山区诱至平原决战,8月14日儒贝尔开始下山时但发现联军主力集结于平原后立即停止,先到的部队则依托山区有利地形防御等待支援。苏沃洛夫也改变计划决定趁法军后续部队赶到之前主动攻击,其计划是以次要兵力(2.7万人)攻敌左翼,主要兵力(3.8万人)攻敌右翼,次要方向以积极行动吸引法军主力,为主攻方向创造战机。

(二)8月15日拂晓克赖指挥的奥方1个军从正面冲击法军左翼,另用一支人的独立部队对其实施迂回,与此同时巴格拉季昂的前卫冲击法军右翼。儒贝尔错判左翼为联军主攻方向而将后续部队和右翼的部分兵力调去加强左翼,大大增加对该方向上联军的压力,奥军指挥官克拉伊多次要求增援但苏沃洛夫置之不理。上午10时当法军被牵制在左翼且法军预备队已使用殆尽时苏沃洛夫猛攻右翼,傍晚法军大败,儒贝尔阵亡。莫罗接替了指挥,把后方开来的部队和预备队调到左翼,然后又将右翼的一些部队也调到左翼,法军的基本兵力都卷入了同奥地利人的战斗。奥军开始撤退,但莫罗却下令停止追击,他不会让人数劣势的军队前进到平原去被包围,而是打算是靠坚固的防御工事击退俄奥联军的进攻。法军打退了俄奥联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而且转入刺刀反攻,由于天气出奇的炎热许多士兵倒在地上并不是因为被子弹击中,而是疲惫至极。

(三)8月16日早上7点交战双方的潜力已经用尽,于是苏沃洛夫派人通知奥军主将梅拉斯派兵增援,下午3点梅拉斯亲自带一个军赶到战场,德费尔登上将的1个军也在诺维附近发起进攻,法军虽然进行英勇的抵抗但他们没有增援,他们的防线在几个地方被攻破。到18时奥军前出到法军右翼2个师的后方,同时法军左翼也被迂回,为免遭合围莫罗急忙下令后撤,但在联军追击下变成溃退。到了晚上8点战役以法军的失败告终,法军损失1.1万人(其中被俘),至此意大利境内的法军主力基本被歼灭。

(四)意大利北部解放后苏沃洛夫打算向法国本土发展进攻,计划向格勒诺布尔、里昂和巴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但是这个计划被盟国所破坏,它们担心俄罗斯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响增大。英国和奥地利决定将俄军调离北意大利,苏沃洛夫只能依照命令把奥军留在意大利,于8月27日率领俄军开往瑞士,与在那里作战的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会合,并从那里进攻法国。年9月11日苏沃洛夫开始对瑞士远征,俄军打过瑞士的圣哥达隘口和鬼桥,率军翻过罗斯希托克山脉,进入姆坚山谷,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脉的进军。年10月俄罗斯与奥地利因彼此间的不信任而破裂,苏沃洛夫奉诏返回俄罗斯,于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于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苏沃洛夫在彼得堡克留科夫运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逝世。

(五)当苏沃洛夫在北意大利多次击败法军时反法联军却在荷兰和瑞士遭到遏制,英军在卡斯特里库姆战役被法军击败,另一支俄军在第二次苏黎世战役中被法军击败,战局的逆转加上英国坚持在波罗的海搜寻船只导致俄罗斯退出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仑远征埃及期间敏锐的察觉到法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危机,拿破仑机智的避开英国海军的巡逻舰队,在年10月回到法国。年11月9日拿破仑在众人的拥戴下发动雾月政变,控制督政府并接管革命政府的一切事务,开始进行独裁统治。此后拿破仑亲自指挥意大利方面军对付反法联军,拿破仑派莫罗进军德意志,本人亲自在第戎集结军队后穿过瑞士与阿尔卑斯山阻断奥军与奥地利本土的联系,接着从后方进攻意大利的奥军。年6月14日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击败奥军,法国重新占领意大利北部。12月3日法国将领莫罗在在霍恩林登战役大破奥军,之后法军进逼维也纳,奥地利不得不与拿破仑议和。年2月9日法国与奥地利签订《吕内维尔条约》,年3月25日法国与英国签署《亚眠条约》,正式结束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

奥斯特里茨战役

(一)年3月法国和英国签订《亚眠和约》停止了敌对行动,然而双方之间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条约的执行变得越来越困难,英国和法国在西印度群岛、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冲突不断,拿破仑对英国军队没有撤离马耳他岛感到愤怒而派遣远征军重新控制海地,双方在这些问题上的长期不妥协导致英国于年5月18日撕毁《亚眠和约》对法国宣战。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昂吉安公爵被法国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俄罗斯帝国对法国的不满最终爆发,年4月英国和俄罗斯签订《圣彼得堡和约》结成新的反法同盟。原本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奥地利起初持观望态度,但在年3月已经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进一步加冕自己为意大利国王,这一举动激怒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年10月21日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被英国舰队击败,法国失去和英国在海上争夺霸的机会,拿破仑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1年8月奥地利统帅马克·冯·莱贝里希将军和俄罗斯统帅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将军率领俄奥联军向巴伐利亚的乌尔姆进逼,拿破仑迅速调遣部队在乌尔姆包围奥军,并在库图佐夫赶来增援之前在乌尔姆战役击败莱贝里希,库图佐夫闻讯仓皇撤退。

此时库图佐夫率领4.5万名俄罗斯士兵穿过奥地利进到奥地利西部边界的因河一线,途中汇集陆续败退下来的奥军部队,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劲旅。因为奥军已在乌尔姆失利俄军进到因河以后立即停驻下来,企图凭借有利地形组织防御阻止法军向维也纳进攻。另一支俄军已从东北方向进入摩拉维亚,正向奥洛穆茨开进。卡尔大公指挥的奥军已在意大利北部摆脱法军的牵制,目前正向国内撤退,其目的是要加强维也纳的防御力量。在乌尔姆要塞被围之前进到弗赖堡的一支人的奥军已经同原驻那里的盟军会合,在法军继续东进后该军必将严重威胁法军日益延长的后方交通线,如果这几支军队会合起来或者同时配合作战法军必将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除了奥俄联军的上述动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情况,这就是普鲁士的态度已经发生急剧的变化,十几万普军正在向奥地利边境开进准备加入第三次反法联盟,这样一来形势便日益紧张了。如果十几万普军越过鲁特山脉在法军背后投入战斗那么法军就将受到俄奥普三国军队的联合攻击,拿破仑意识到要取得胜利无论如何必须在普鲁士参战以前彻底击败俄军,摧毁第三次反法联盟中这根重要支柱。

(二)在乌尔姆逃脱的奥军残部与俄军5万人会合后向东退却,11月中旬俄奥联军放弃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后继续向北转移,拿破仑当机立断力求尽快抢占维也纳以切断在因河一线的俄军退路,想在卡尔大公率领奥军回到奥地利以前把这支俄军围歼在多瑙河以南地区。库图佐夫也预感到形势的严重性而明智地在法军还来不及展开行动之前就指挥俄军迅速撤离因河防线,在克雷姆斯渡过多瑙河后继续向北退却,为阻止法军的追击俄军撤退时炸毁多瑙河上几乎所有的桥梁。年11月14日拿破仑占领维也纳,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逃到摩拉维亚的首都布尔诺。拿破仑立即命令骑兵军和第4、第5军从维也纳出发渡多瑙河进行追击,同时第3军从维也纳继续向东前出到布拉迪斯拉发来保障大军右翼的安全,并且大张声势尽量造成拿破仑正在这个方向的假象,还命令第1军向西北开进前出到布杰约维采来保障大军左翼的安全。进驻维也纳的法军要想追击撤退中的俄国部队必须越过多瑙河,而要北渡多瑙河就是尽快夺占维也纳城北的那座大桥,奥军撤出维也纳后对于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的维也纳桥舍不得炸毁,而是将桥暂时地保留着。负责防守该桥的奥斯贝尔公爵接到命令只有万不得已才可将桥炸毁,法军骑兵军军长缪拉巧施妙计只用几分钟时间便轻而易举地夺占维也纳城北大桥。

奥斯特里茨战役示意图图

法军很快开到多瑙河北岸,俄军随时都可能被追来的法军包围,然而在继续追击俄军的过程中骑兵军长缪拉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骑兵军在追到摩拉维亚西南20多公里的地方时遇到俄军后卫的顽强阻击,缪拉担心自己一个军单独冒进对己不利,他想在步兵到达之后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于是自作主张向俄军的后卫指挥官提出暂时休战的建议,并允许俄军自由地向北撤退。俄军非常痛快地同意缪拉的建议并安全地自动撤走了,对于这个愚蠢行为的拿破仑恼怒地责骂缪拉说你无权作休战的安排,并让缪拉告诉那位在这一协定上签字的俄国将军说他也无权这样做,只有沙皇才有这样做的权利。于是缪拉继续追击敌人,但已经晚了。

(三)年11月4日俄罗斯将领俄罗斯以人的掷弹兵部队作为俄军后卫,他们,以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的代价在霍拉布伦挡住拉纳、缪拉率领的3万人法军前锋超过18小时,最终能让俄军与奥军回合。俄军后卫部队的顽强抵抗有效地迟滞法军的前进速度,加上一个偶然的停战协定使俄军获得缓兵之利,库图佐夫得以率主力顺利撤到布尔诺,然后带弗朗茨二世退到奥洛穆茨。与此同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另一支俄军赶到奥洛穆茨,得到俄国援军加强的俄奥联军(8.6万人)在奥洛穆茨建造阵地,拿破仑追赶到布尔诺后也停止前进,敌对双方相距60余公里,在各自占领阵地积极谋划着下一步行动。拿破仑一方面抓紧时机调集兵力(增至7.3万人)选择有利地形与敌手对峙,另一方面假意惧怕联军的强大兵力要求进行谈判,拿破仑的目的就是为防止俄军继续撤退以便创造条件、寻求战机。关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问题联军内部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库图佐夫为首的大部分将领主张暂时避战,如果法军来攻应该毫不迟延地继续撤退以等待时机,他们认为只有等待卡尔大公率领的奥军和普鲁士参战后才能同拿破仑进行决战。以年轻气盛的亚历山大一世和联军参谋长奥地利将军魏洛特尔为首的认为拿破仑的法军已经疲惫不堪而战斗力大大削弱,在联军已经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不去同法军接触那就太不像话了,要求立即转入对法军的进攻。

(四)拿破仑闻知联军内部的争论后意识到要想引诱联军在普鲁士参战前进行决战必须采取欺敌措施,使亚历山大这个主战派发动进攻,使老谋深算的库图佐夫不能得逞。为此拿破仑命令法军从前沿阵地开始后撤做出打算退兵的样子,同时派出自己的侍从萨瓦金谒见亚历山大建议进行停战谈判。拿破仑特别指示萨瓦金叫他请求沙皇与自己单独会晤,如果亚历山大不愿意与自己会见那就建议他派一个全权代表来法军大本营进行谈判。拿破仑采取的这些行动让联军许多将军认为是法军软弱无力的反映,必须趁此机会把拿破仑打倒,这样一来库图佐夫的阻劝丝毫不起作用。亚历山大一世根据拿破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这样低声下气来俯就于人的性格而冷冷地拒绝拿破仑关于进行个人会晤的要求,只派自己的侍卫长道戈路柯夫公爵去进行象征性的谈判,拿破仑在会见这个特使时装出一付精疲力竭的样子,而在会见结束时他吞吞吐吐地拒绝沙皇使者提出的关于放弃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领地的要求,这也使俄国特使加深拿破仑信心不足的印象。

(五)年11月27日俄奥联军的总兵力已达8.6万,其中俄军5.3万人、奥军3.3万人、火炮门。根据总司令部的决定联军将这些兵力分成5路纵队,从奥洛穆茨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里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12月1日联军到达战场后迅速占领普拉岑高地,并作好全面进攻的准备。俄奥联军制定计划的出发点是法军已经基本上失去进攻能力,不久就将向维也纳撤退。基于这个判断计划使用一部兵力牵制法军的北翼,以总兵力的五分之三放在南翼,预计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突破对方的防御,然后迂回法军的右侧切断通往维也纳的退路,将所有法军聚歼于布尔诺以南和以东地区。为了赢得决战拿破仑决定把所有能够调拢来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他的决策是将原来派往布杰约维采的第1军和派往布拉迪斯拉发担任大军右翼警戒的第3军立即调上前线,除了继续留守维也纳的第8军、保卫后方交通线的第7军以及在南部地区对意大利方向进行警戒的第2、第6军外也把其余的6个军(近卫军、骑兵军和第1、3、4、5军)迅速地集中到布尔诺地区,使得法军的总兵力达到7.3万人并拥有门火炮。拿破仑把战场选在布尔诺以东地区,早在法军向北追击俄军时拿破仑发现这一带地形良好,据说拿破仑每到一地方都非常注意周围的地形,这一习惯使他在作战中获益不少。(六)法军进到布尔诺后立即在该城以东地区构筑工事并摆成防御架势,该地区因地形比较有利而便于防御。它的北面有一条由布尔诺通往奥斯特里茨大道,西面有一条直贯南北的哥尔德巴赫河,东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劳斯尼兹河,该河再向西南延伸叫做利塔瓦河,然后与西面的哥尔德巴赫河汇合。在两河汇合处形成一个沼泽地带和汇成几个湖泊,其中比较大的有扎钱湖和莫尼茨湖,构成战场南面的天然障碍。位于这三条河之间的三角地区北面比较平坦,中间地势突起,其突出的顶部叫普拉岑高地,占领这个高地就能观察和控制周围的广大地段。普拉岑高地与南面沼泽地之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总之普拉岑高地在这个防御地区内是一个可以影响全局的地点。拿破仑在俄奥联军向前开进和占领阵地的过程中不断分析对方的部署和意图,为创造进行反击的条件拿破仑故意示弱于敌,果断地决定放弃普拉岑高地之后命令法军继续后撤,因此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拿破仑的主要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的地段),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普拉岑高地。

为了实现这一意图拿破仑让所有部队展开在大约10公里的地段上组织防御,防线北起布尔诺与奥斯特利茨之间的乡村大道,南至扎钱湖北缘的特尔尼兹村。整个防线分为南北两段且各为五公里正面,在北段的第一线上配置拉纳的第5军和贝尔纳多特的第1军,北段的第二线上隐蔽缪拉的骑兵军和拿破仑的近卫军,此外还有一个作为预备队的师和法军的大本营。第二线部队的配置情况有河谷、丘陵地遮蔽,即使站在普拉岑高地的最高处也观察不到。在南段的第一线上只配置苏尔特的第4军,这个防御地段恰好面对河对岸的普拉岑高地,在该军右侧后方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雷吉恩的寺院达武的第3军隐蔽在那里作为南段的后备部队。这个部署说明苏尔特和达武2个军的任务将是很重的,他们把联军引向自己,同时要保证不能使敌人突贯整个防御。

(七)整个兵力对比来看法军仍然居于劣势地位,可是经过拿破仑的具体部署局部地区的兵力情况就有明显的变化,在南翼法军仅以1万人牵制着联军4多人,在北翼法军集中6万人去对付联军的4万人,于是法军在局部上形成优势。在此以前拿破仑还从来没有就战术程序向部队发布命令的习惯,因为业已证明标准的法军战斗训练完全适应与奥军进行的战斗,然而现在他们要对付的是俄国人。俄军在突击行动中往往成密集纵队,挥舞刺刀而较少发挥火力,源出于苏沃洛夫的教条。为了在肉搏之前先摧毁俄军的密集队形拿破仑认为法军步兵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火力,同时还应保持坚强的团结以对付俄军的冲击,于是拿破仑要求诸位元帅采取以下战斗序列。每个旅的第一团应成横队展开,第二团则保持密集的连纵队。第二团的第一营在右且位于第一团第一营的后方,第二团的第二营在左且位于第一团第二营的后方。炮兵置于前面两个营之间的间隙中,在两翼也应布置若干炮兵。如果某师有五个团,则第五团应留作预备队并置于后部一百码处。在每旅后面都应有一个骑兵中队或至少一支骑兵队,以便在敌人溃败时穿过间隙实施追击并对付哥萨克骑兵。采用这种战斗序列既能以展开火力痛击敌人,又可以保持密集纵队应付敌军突击。

(八)为诱使俄奥联军加速发起进攻拿破仑主动放弃利于防守的普拉岑高地,俄奥联军将此举误判为法军惧战退缩,于是决定在奥斯特里茨地域展开并于12月2日对法军发起进攻。早上7时俄奥军各自排成密集的队形,展开在大约12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在战线南段实施进攻的联军主力发展非常顺利,由于在兵力上有4倍的优势他们迅速攻克位于哥尔德巴赫河东岸的特尔尼兹村,接着进到西岸的佐克尔尼兹村,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为了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拿破仑命令配置在该段第二线的第3军迅速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由于法军的新锐力量突然实施猛烈的反击导致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库图佐夫尽管已被剥夺指挥权但他仍带领一个军的兵力稳坐在普拉岑高地,等到关键时刻再把这支部队拿上去,可是刚愎自用的亚历山大一世看到联军主力的攻击受挫时便命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这个军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联军。亚历山大一世的目的是要保障南翼联军的右翼和侧后的安全,同时增强那里的攻击能力,殊不知这样一来便把联军的整个部署给打乱了。

拿破仑看到俄军正自动撤离普拉岑高地后命令第4军以其左翼2个师迅速从普拉岑高地北侧攻占该高地,由于俄军已经撤出阵地只经过短暂的战斗就占领普拉岑高地,普拉岑高地一经失守亚历山大一世意识到自己的失策,因而下令将所有的预备队调上来企图重新夺回这一高地。这样一来高地附近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在反复争夺中军曾经一度重新登上高地,但在法国近卫军及时赶到时又被迫退了下来。然后再一次进行猛烈反扑,眼看法军又有可能被压回来,这时贝西埃率领近卫军的一部分重骑兵从俄军的侧翼猛冲过来,致使俄军阵脚大乱。之后俄军连续四次进行猛烈反击,结果都被法军打退,经过2小时的拉锯战后俄军再也无力对普拉岑高地进行反击。紧接着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位于南面的联军完全暴露在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

在北段法军的第5军和第1军在缪拉的骑兵军的配合下打退联军的多次冲击,在削弱联军的进攻能力后缪拉的骑兵军和拉纳的第5军果断地进行反击,把北面的联军赶回奥斯特里茨。联军在整个战线的中部和北部都被法军彻底击溃,只有在南部的主力还被法军第3军和第4军的一部分兵力牵制着,正处在普拉岑高地和扎钱湖之间,其左翼是沼泽地和湖泊,右翼和侧后受到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威胁。拿破仑敏锐地发现并迅速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他把火炮调到普拉岑高地上去,用以支援法军的全线反攻。法军从高地对联军南翼翼侧和侧后实施最后的突击,面对这一无法抵挡的洪流联军很快就溃散了,只有少数人逃往布尔诺方向,大部分被压缩到扎钱湖和莫尼茨湖之间的沼泽地带。这些人员被赶到刚刚结冰的湖面上,而在这时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开始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致使人员纷纷落水,在这样完全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联军士兵纷纷地放下武器投降。

(七)弗朗茨二世、亚历山大一世和库图佐夫侥幸地逃出法军的包围,奥斯特里茨战役以法军的辉煌胜利告终。联军损失达到3.6万人,其中阵亡超过1.6万人,还有2万人被俘,此外还损失门大炮。法军仅亡人,伤人。奥斯特里茨战役体现拿破仑的统帅才能,他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进行有机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事先拿破仑详细地侦察过地形,知道敌方的兵力部署并精确地预测敌方的计划,便引诱敌人进攻自己的坚强防御阵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时他立即把敌人的两翼隔开。军则在计划、组织和实施战斗行动方面严重失算,其中包括对敌情侦察不够错,误地估计拿破仑军队采取消极被动的行动,对军队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挥。

库图佐夫

之后拿破仑攻占摩拉维亚,还将奥军赶出意大利,并在普鲁士境内击败俄军。年12月4日弗朗茨二世向拿破仑求和,双方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普雷斯堡和约》规定奥地利将威纳托、伊斯特拉半岛、达尔马提亚、科托尔等地割让给拿破仑治下的意大利王国,将蒂罗尔和福拉尔贝格割让给法国盟国巴伐利亚,还须赔偿万法郎的赔偿金给法国。年2月拿破仑占领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德四世逃往西西里岛,年7月拿破仑攻破那不勒斯最后的据点盖塔要塞。年7月拿破仑乘胜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诸侯国组成莱茵联邦,把它们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德意志16个小邦参与莱茵联邦。年8月6日拿破仑为了吸引更多国家加入邦联要求弗朗茨二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被迫取消自己神圣罗马皇帝的封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至此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艾劳会战

(一)年7月12日拿破仑把法国控制的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16个小邦组成莱茵联邦,参加联邦的各邦均宣布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年8月1日神圣罗马帝国宣布自行解散,8月6日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根据拿破仑的要求宣布放弃神圣罗马皇帝的称号,使始建于公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在期间拿破仑将约瑟夫扶上那不勒斯王位、派路易做荷兰国王,这些举动使欧洲各国难以忍受,引起各国对法国采取新的行动。俄罗斯帝国拒绝与法国议和,英俄又同普鲁士恢复了谈判,瑞典后来也加入谈判,年9月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组成第四次反法联盟。年10月拿破仑在耶拿战役中击败普军,接着经莱比锡直取柏林,10月25日拿破仑占领普鲁士首都柏林,普鲁士名存实亡。

(二)此时俄军在俄罗斯边境的城堡基地中集结待发,拿破仑只好令大军先宿营过冬,他花费大量时间改善自己部队的后勤状况,为每个军都划定征集粮抹和补给品的区域,这项安排会使法军遍布波兰全境,从而削弱全军的战斗力。看来拿破仑是在试图重整他的军队,为来年春天的战争做准备,但俄罗斯人不想给他喘息之机。年1月俄军已开始进行战术移动,在艾劳与法军相遇。艾劳南界是维斯杜拉河、纳累夫河和布格河的交汇处,西界是南北流向的维斯杜拉河,它屏障着法军一直向西的交通线。东界是约翰尼斯堡森林和一系列湖泊,在更远的北面一支普鲁士部队正在坚守但泽,东北面是哥尼斯堡,它是普俄军队的重要基地和供应中心。俄普联军共有11.5万人,其中10万是本尼格森将军指挥的俄军,其余是莱斯托克将军指挥的普军。本尼格森的作战计划是离开华沙地区北进,在法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并发起奇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把全军分为两部分在正面的华沙前线,只留1.8万兵力进行牵制并掩护主力侧翼,自己亲率9万之众负突袭任务,在两支部队中间还有8千人的小部队负责保持两军的联系。

(三)本尼格森以约翰尼斯堡森林和斯伯尔林格湖作掩护成功避开了法军巡逻骑兵的侦察,1月18日本尼格森已抵达预定的反攻阵地,法军对敌方主力部队的调动浑然不觉。本尼格森准备引兵迅速西进,准备以实现以下日标:摧毁贝尔纳多特元帅的法国第1军;解除但泽之围或夺取维斯杜拉河下游的各渡口;取得更好的粮袜补给地以度过冬天剩下的时间;保卫柯尼斯堡这座仍在普鲁士盟军手中的唯一的大城市。由于年秋天作战的消耗导致法军各部兵员都不充足,可投入战斗的兵力总计在10-11万之间,因此法军兵力数量上略占优势但不是压倒性的。1月19日法国将领米歇尔·内伊手下的一支骑兵在斯希派拜尔遭到俄军进攻,在遭受轻微损失后被俄军赶跑了,本尼格森继续前进于21日与莱斯托克的普军会合,在随后的两天中按兵不动。在与俄军遭遇后,内伊急忙把自己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开始后撤,还派通信兵提醒贝尔纳多特,当本尼格森重新开始向前推进时贝尔纳多特已集结9个步兵营和11个骑兵中队(共计人)赶到莫龙格地区,并成功地档住俄军的进攻。再加上杜邦师的及时赶到贝尔纳多特免遭一场大难,双方在这场战斗中各损失人,随后贝尔纳多特率军南撤。

(四)此前拿破仑一直无视内伊的警告,认为斯希派拜尔之战仅仅是一场由于内伊擅自离开补给区域而引发的前哨战,直到莫龙格战斗后拿破仑才急忙制订详细的反击计划。拿破仑发现本尼格森作战计划中的缺陷,正在西进中的俄军正把自己的左侧翼暴露给法军,于是划定两条进军路线展开一场钳形攻势(奥尔特尔斯堡—比乔弗斯堡—比乔弗斯坦和阿伦史坦—古斯塔特—海尔斯堡)。法军各部计划向敌侧后实施大迁回来切断敌军退路,然后加以合围歼灭,近卫军作为总预备队淮备随时进行增援。贝尔纳多特将为这个陷阱扮演诱饵角色,如果俄军继续进逼他将退到维斯杜拉河,有可能的话就向攻击部队的左翼靠拢。眼看契机正转入法国人之手时拿破仑下达给贝尔纳多特的那些命令被本尼格森截获,本尼格森获得这一情报后立即命令部队在容科沃地域集结,这一来拿破仑即将面对的就不是一支分散且对敌情毫不知晓的敌军,而是正在迅速集结并企图发起攻击的大军。拿破仑选择的行军路线在路况上一向不好,法军沿着泥泞的道路行进中大受其苦。

(五)本尼格森已在那里集结实力很强的后卫部队,已经感到有些不对劲的拿破仑命令部队停进一天并派苏尔特进攻弗里德堡,战至天黑苏尔特进攻弗里德堡未果,感到己方交通线受威胁的本尼格森率军再次掉头北进。在这期间拿破仑已派统率左翼攻击部队的内伊前去进攻普军,内伊不仅击溃措手不及的普军还抓获名俘虏。6日两军在霍夫爆发后卫战,俄罗斯将领托利将军挡住紧追的法军,方在这次战斗中各损人,但本尼格森使俄军主力成功地脱离战场,于7日抵达艾劳。同时拿破仑命令内伊继续追击普军,令达武从另一侧向泽尔巴伦地区疾进。但形势的发展令拿破仑越发懊恼,他的主力部队人数在不断减少,贝尔纳多特部仍未出现在战场上,直到2月3日贝尔纳多特才收到拿破仑的新命令,他离主力部队还有两天的路程,注定赶不上参加即将到来的战役了。内伊仍在继续追击莱斯托克,他虽然干得很出色却没能紧咬住敌人。拿破仑与达武取得联系后井令他迅速来与自己会合,拿破仑亲自指挥仅剩下的4.5万人(近卫军、奥热罗军、苏尔特军和缪拉骑兵预备队)进行决战,与此同时尼格森也在集中7万人寻求战机,拿破仑主力部队实力的削弱为俄军提供一个取胜的良机。

(六)在艾劳中尼格森部队的两翼一览无余地暴露在旷野中,只有一些矮树丛、小高地和河流作屏障,该地区到处分布着小的林地,但它们无一足以阻碍部队的机动。最大的丛林位于克莱因佐斯加滕和安克拉彭之间,其中还有一些小湖泊但都已完全封冻,军队可倚的屏障不过是一些小村庄。艾劳村是该地区最佳的防御阵地,这个村庄与教堂和墓地一起构成了一个战术据点,村外不远处是可以提供有利的地势的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山岭,不幸的是法军已抢占艾劳周围的山岭。从道路网来看本尼格森有两种选择,要么北进柯尼斯堡要么转向东面的俄波边境,东进意味着弃普鲁士盟军而不顾,而北上也无太多把握。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本尼格森决定就地抵抗追兵,以图挽回战局。苏尔特的步兵先头部队和缪拉的骑兵把俄军追进艾劳村,双方竭力争夺艾劳村,战斗持续一天双方各损失人,最终法军夺下艾劳村。拿破仑曾告诫说这样的争夺战是对兵力的浪费,然而俄法两军的士兵都想拿下艾劳,然后进村躲避暴风雪。当晚法军就睡在村中的雪地中,一些人则干脆露宿在墓地的墓碑旁。

(七)拿破仑准备用现有的兵力打一场决定性战役,等达武军到后就用这支生力军发动反攻,达武军的战术机动将切断本尼格森大军的退路和通向俄罗斯的交通线,最后法军一鼓作气向西横扫到海边来完全摧毁俄军。内伊负责掩护拿破仑的左翼,并在必要时提供支援。拿破仑以4.5万兵力和门火炮执行这一计划,再加上可能赶到的达武和内伊的援军拿破仑的军队可达7.5万之众。在艾劳的法军从右到左为苏尔特军的1个师、奥热罗军、苏尔特军的另外2个师、一支轻装骑兵掩护部队,由近卫军和缪拉的4个骑兵师组成的预备队配置在阵线的中央偏右位置,用来作最后关键性的一击。本尼格森以后备部队和庞大的炮兵群为支撑,在前沿强行发起攻击。俄军庞大的炮兵部队集中为3个炮兵群,第一群70门火炮处于阵线中央位置,第二群60门炮放在右翼,第三群40门炮掩护左翼,另有60门由马牵引的火炮留作后备。俄军左翼为普拉托夫将军的哥萨克骑兵、拖尔斯脱中将的1个步兵师、巴戈武特少将的步兵分队和巴赫兰少将的轻骑兵部队,中央为由艾森中将和萨肯中将率领的2个步兵师、加里森中将的骑兵部队,右翼为图奇科夫中将的1个步兵师、马尔可夫少将的步兵分队、科尔普夫少将的骑兵部队。中央阵线总预备队为3个步兵师,分别由多赫图罗夫中将、所其夫中将和卡门斯基将军率领。可以看出俄军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阵线中央,侧翼稍显薄弱。

(八)2月8日凌晨8时俄军炮兵首先开火,法军立即开炮还击,炮战持续1个小时。随后拿破仑命令左翼的苏尔特军的2个师(勒格朗师和勒瓦尔师)发动进攻,他们很快与图奇科夫指挥的俄军右翼缠斗在一起,以吸引敌方预备队离开法军将要实施决定性突破的地方,等到达武援军到来就发起决定性的突击。上午9时达武的1个师先头部队抵达战场,他们很快就把驻泽尔巴伦的俄军赶出村外,有强大炮火掩护的俄军退而不乱。由于正面有俄军步兵、侧翼又有2个俄军骑兵团夹击勒格朗师被迫大幅后撤,几乎退进艾劳村。虽然勒瓦尔师稳住战线但拿破仑的左翼不断遭受俄军猛烈炮击导致损失不断加重,法军右冀也未能取得进展。拿破仑命令奥热罗军的2个师(休德莱师和德让尔丹师)发起强攻,同时让苏尔特军的最后1个师(圣海拉尔师前出),与已占领泽尔巴伦的法军负责掩护奥热罗军右翼。奥热罗将部队列成两线展开,第一线1个旅排成散兵线向前进攻,第二线1个旅列为方阵紧随其后。事实证明这一安排是灾难性的,由于天气恶劣排成散兵线的法军前进异常困难,方阵更是俄军强大炮兵的活靶子。猛烈的暴风雪遮住奥热罗军的视线,他们很快迷失了方向,不知不觉中整个部队都偏向左前方与俄军中央阵线的萨肯部遭遇。奥热罗军先是遭受己方炮火的误击,随后又迷茫地陷入到俄军架在山岗上的70门大炮的火网中,那里的俄军对法军实施猛烈的轰击。30分钟后奥热罗军全线崩溃,有人阵亡、人受伤。

(九)随着奥热罗军败退拿破仑又面临新的灾难,本尼格森正派出预备队反击法军,圣海拉尔师虽未遭到奥热罗军那样的重创却也在苦苦支撑。更糟的是一支人的俄军正在逼近拿破仑所在的位置,此时拿破仑身边仅有4个团的近卫军步兵和缪拉的骑兵预备队。然而拿破仑却镇静地命令缪拉率部前进,缪拉的重骑兵部队共有4个师、80个中队计1万兵力,他明白自己战败就意味着法军的灾难。缪拉骑兵打跨俄军左翼骑兵,在中央阵线缪拉骑兵冲破多克图罗夫步兵师的阵列,然后继续前进击溃萨肯师,粉碎俄军加里森部骑兵的反冲锋。此时俄军步兵迅速在法军骑兵的后方集结,成功地切断他们与其它法军部队的联系。在此紧要关头贝西埃尔率近卫军骑兵与缪拉会合,然后他们转马冲破俄军阵线,并一路用马刀赶杀俄军步兵。本尼格森为抵挡这次冲锋几乎调动所有部队,缪拉只以损失名骑兵的代价冲破封锁,当天本尼格森再未发起大规模攻击,赢得坐等达武军增援的时间。

(十)达武军的进攻虽然进展缓慢却给俄军带来巨大的压力,本尼格森把一切可用的部队都调来阻滞达武的进攻使得俄军各部队相互混杂,导致战场指挥十分困难。下午2时法军已占领泽尔巴伦和克莱因佐斯加滕,下午5时达武军占领安克拉彭和库茨奇坦,切断本尼格森军退回俄国本土的道路,这一来尼格森要撤退的话只有柯尼斯堡一条路。此时俄军阵线开始断裂,士兵们也被分割包围起来,如果拿破仑还有后备部队这正是全歼俄军的大好时机,但拿破仑除负责直接保卫统帅部的8个营的近卫军步兵外已再无多余的部队可用,已近乎绝望的本尼格森却得到一支生力军。下午1时莱斯托克的普军(人、30门火炮)赶到战场的西北角,本尼格森命令他们立即支援左冀以抵抗达武军的进攻。下午5时普军发起反攻,经过3次冲击夺回库茨奇坦,这时达武军对俄军中央部队的进一步攻击也受挫,随后又遭到俄军两翼骑兵和普军的夹击,被迫后撤至克莱因佐斯加滕附近的高地上。达武将所有炮兵都集中起来用极富杀伤力的榴霞弹猛轰敌军的密集队形,导致俄普联军的3次进攻均未奏效,晚上10时俄军没能撼动达武军这座大山而迫率撤离战场,这场战役以法军胜利告终。

#世界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罗斯帝国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