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道说
先读者语
1
本雅明论媒介
先读者:褚传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康在镐的《本雅明论媒介》一书,通过对本雅明散见于各个文本的媒介思想的综合和梳理,清晰地为我们再现了本雅明媒介思想的脉络。这本小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以媒介技术、媒介批判的视角切入本雅明的思想,为我们打开了解读本雅明、思考本雅明与当代媒介现象之关联的新的面向,让我们重回本雅明的时代语境,去细细体会他丰富的媒介思想。
2
本雅明论媒介
先读者:令倩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诚如本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每个朋友或伙伴都对本雅明施加了一种引力,吸引他朝向他们各自的智识轨道,却从未纳入或排除他人”,基于此,作者将本雅明独特的媒介和经验观归结为第五维度——媒介批判视角。
后来的学者大都承认,在机械复制时代、乃至数字时代,重读本雅明很少能为读者自身带来“觉今是而昨非”这般高人一等的喜悦,反而是本雅明宛如前进时代中的洞见者、现代社会的“先读者”,拥有着“跨越时空的影响力”。
3
卡斯特论媒介
先读者:张寅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卡斯特媒介研究的网络视角表征的是传播研究的“意义与关系”之向,在他看来,传播的本质是“通过信息交换而分享意义”。试想,如果没有媒介,我们何谈传播,又何谈传递?卡斯特的网络研究更是告诉我们,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当代媒介引发了信息结构和组织模式的变革。
卡斯特为我们审视网络社会开启了一扇窗,而霍华德的贡献则是带我们更好地读懂卡斯特,掌握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
4
基特勒论媒介
先读者:杨伟京
(福建师范大学)
将基特勒的传播研究称为媒介物质论的迷宫,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
媒介的多元理解加上德国学者标志性的艰深、晦涩文风,基特勒的媒介理论对于我们这些非德语出身的学习者来说就有着非同寻常的理解困难,而杰弗里·温斯洛普-扬的这本“概览性的著述”,这扇通向基特勒媒介理论大厦的“小门”,意义也就非同寻常。
5
海德格尔论媒介
先读者:萧子扬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正如该书前言当中所言,“海德格尔不是所谓的媒介哲学家,也称不上深谙媒介的知识分子”,但是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等知识遗产却将哲学和媒介研究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这不但改变了我们对海德格尔知识体系的传统认识,还改变了我们对媒介的看法。该书事实上是对传统海德格尔研究和媒介研究的一次重要创新和拓展。
6
齐泽克论媒介
先读者:汪旭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旦我们穿过齐泽克荒诞的“无羁话语”、看清他复杂思想的本质,我们一定能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翻开泰勒的《齐泽克论媒介》,齐泽克本人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意识形态批判贯穿全书的每一个角落。书中重新阐述了齐泽克对于拉康精神分析的继承,每个人的世界都存有三个层面: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这三者的逻辑顺序恰恰相反,之所以在实在界之上能够诞生象征界,形成想象界,都依靠着一样东西——媒介。
7
维利里奥论媒介
先读者:郝强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
维利里奥关于媒介的思考和研究,“几乎质疑了迄今为止提到的每一位媒介或其他方面的理论家”。他是一位反萨特主义者,对精神分析毫无兴趣,和同代人中的结构主义者没有共同点。
无论是把维利里奥的文化理论界定为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或者其他派别,都是很困难的。或许正如哈曼所言:哲学最终可能只不过是媒介理论而已。
看了先读者们的介绍,是否还意犹未尽?此套译丛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各销售平台8折抢购中,限时60天。抢购链接:
渠道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微店
发货方式:校外购买者快递包邮,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请到知行书店自提。
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