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样女王》I,Tonya
文/白来先生
图/来自网络
故事简介:
天赋过人的坦雅·哈丁(玛格特·罗比饰演)是首位完成高难度冰上三圈半跳跃的选手,她更大的“成就”是长踞各大报头条的运动丑闻。年挪威冬季奥运前,涉嫌与前夫密谋攻击对手……
这是类似于《*金时代》结构的电影,演员接受电视采访的口述+电影剧情的相伴相随,甚至在很多场景里,本应在出现在电影剧情的人物也会跳出来直接和观众进行交流,后一点在老伍迪艾伦的《摩天轮》也见到过。
现实中的谭雅长这样,不得不说我们的演员玛格特·罗比要漂亮的多
首先分析剧本,影片大致可分以下四幕。
第一幕
4岁的小谭雅接受花样滑冰训练,由不被教练看好,到一鸣惊人。
第二幕
谭雅和Jeff结婚,在比赛中完成难度超大的三周半动作,但这是她生活和职业的转折点。此后三周半再没有成功过,甚至因为丈夫Jeff的家庭暴力她选择了离婚。
第三幕
谭雅与Jeff离婚,从运动员变成餐厅服务员。
在启蒙教练的邀请下,再度复出,为了参加奥运会,她不得不选择暂时回到Jeff身边。
第四幕
谭雅卷入竞争对手Nancy遇袭的案件中。
谭雅为了参加奥运会,出卖Jeff,最终还是被判罪名成立,并被剥夺滑冰运动员资格。
最后成为挨揍的拳击手。
接下来,谈一谈优点
影片的配乐非常契合80年代美国,用的是飚起高音铁嗓、甩起大长头发、抡起大风车的RockNRollStyle。
音乐造型吻合我们主人公的性格、和她的实际行动。
画面色彩调的很好,怀旧复古但又不失去色彩斑斓。
值得一提的是,有镜头欺骗了我——当第一次完整拍摄谭雅在冰上的比赛,我想不用说,肯定是快被用烂的长镜头!
结果证明是我错了。
镜头在前半部分确实跟拍谭雅,然后谭雅转身从画面中一闪而去,镜头没有跟着谭雅掉转方向,镜头保持原来的方向继续向前推,给到在场边观看助威的谭雅丈夫以及他好友,如下:
同样的镜头接下来还有,当谭雅从画面中消失,这一次,镜头推到她的教练特写。
饰演Tonya的玛格特·罗比获得第九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当然最终败给《三块广告牌》的麦克多蒙德也不算冤。
不过,饰演Tonya母亲的艾莉森·珍妮(AllisonJanney)倒是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这位母亲可是一位堪比《三块广告牌》Wildred的牛比女子,霸气凛凛见下图。
好莱坞电影的独立女性之美
回顾年几部角逐奥斯卡的影片,刻画女性狠角色的影片大获全胜。
最佳女主角、女配角上文已经提过,《三块广告牌》的麦克多蒙德和本片中的珍妮,另外《华盛顿邮报》里最终完成自我改变的Kay(梅丽尔-斯特里普饰)呼声也很高。
而本届最佳影片给了坚强哑女为主角的《水形物语》,连最佳外语片也给了关于跨性别女人勇敢去做自己的《普通女人》。
不知道这是否和年被曝光的HarveyWeinstein丑闻有关,红沙发、Castingdirector这些早已经存在的事情被推向舆论的对立面,由此衍生出浩浩荡荡的“Metoo”运动,都传播到韩国啦,金基德大导演不久以前不也被女演员曝光了嘛。
我猜测,这次的奥斯卡才会如此青睐女强人、甚至是强得过头变成女狠人的角色和电影。
连译名都标新立异——
香港和大陆比较照顾大众的感受(港译《冰之骄女》),再看台湾那边:《老娘叫谭雅》。
我想,女生们应该都爱看这部电影。
总的来说,《我,花样女王》是一部让我找不出什么明显缺点的电影。
白来评分
剧本(20points):14
包括故事、镜头、对白、剪辑等
画面(10points):7
包括色调、曝光等
表演(20points):15
配乐(10points):8
优秀的配乐可以事半功倍
后调(10points):5
包括观后回味、感触、重复性观看的意愿等
市场价值(10points):8
包括大众的接受程度、需求度等
总分(80points):14+7+15+8+5+8=57
/互动留言/
如果你也看过这部电影,欢迎写下你的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