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上映时曾在美国掀起离婚狂潮梅姨代表作之
TUhjnbcbe - 2023/6/11 21:55:00

白色的飞蛾扑扇起翅膀,

飞蛾一样的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以上两句诗来自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流浪者安古斯之歌》。

但它为众人所熟知却是因为一部经典的爱情电影,也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部——

《廊桥遗梦》

讲实话,介绍《廊桥遗梦》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因为影片不仅“美化”了婚外情,而且当年上映时还曾在美国掀起了一段离婚狂潮。

喜欢这部电影的影迷很容易就会背上“三观不正”的骂名。

但作为一部“非议颇多”的作品,当年影片不仅让女主演梅丽尔·斯特里普同时提名了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影后,让导演兼男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提名了第21届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外国电影。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在豆瓣保持着8.6的高分,成为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好的作品之一。

说明一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必然是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的。

那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廊桥遗梦》的价值所在。

首先,影片的导演兼男主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其出演过的“镖客三部曲”,是上世纪60年代的经典代表之一,此系列至今在豆瓣保持着8.5以上的均分。

此后,其执导的《不可饶恕》、《百万美元宝贝》,包括16年大热的《萨利机长》等作品,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并且两度抱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小金人回归。

在《廊桥遗梦》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再度以极简的构图、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导演才能。

当然,影片的成功还有一部分得归功于女主角的扮演者,也就是深得人心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梅姨的实力毋庸置疑。

40年的电影生涯,17次奥斯卡提名、3座小金人;26次金球提名,8次获奖;3次艾美提名,2次获奖。

还有柏林影后、戛纳影后等无数的奖项和赞誉。

可以说梅姨仅凭一己之力,就为后继者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廊桥遗梦》作为梅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伟大演员的荧幕魅力。

不管是叱咤风云的女强人,还是被生活磨得焦头烂额的村妇,斯特里普都诠释得极好。

每一个小动作都相当到位,每一次眼神转换都在状态之中,让人想出戏都难。

而且为了更符合《廊桥遗梦》中女主角村妇的设定,梅姨还特别让自己增重了20斤。

抛却美丽,回归角色,可谓是相当敬业。

《廊桥遗梦》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

原著曾连续3年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超过25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出售。

直到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同时也成为了畅销书改编电影的成功典范之一。

故事从一对姐弟开始。

因为母亲弗朗西斯卡的去世,罗琳和迈克被律师召回到了童年生活的乡村。

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自己母亲的遗嘱,得知她希望自己死后被火葬,并把骨灰撒到罗曼斯桥的桥下。

火葬的要求让姐弟俩非常难以接受,罗曼斯桥只不过是一座离老家两公里远的再普通不过的桥了。

而且他们的父亲早在生前就为母亲预留好了土葬的位置。

但紧接着,一堆尘封的书信,就帮他们开启了一段母亲生前藏了半辈子的秘密。

这个秘密的主角是一名叫做罗伯特的陌生男子。

年夏季的一天,当时罗琳和迈克还只是16、7岁的年纪。

因为要去市集参加比赛,父亲必须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乡下4天,期间只有母亲,也就是弗郎西斯卡一人守家。

虽然有些不够厚道,但不得不承认,弗郎西斯卡早就期待着这4天的到来,事实上她巴不得全家人赶紧离去。

没有理由,也没有特别的事情,她只是想自己静一静,珍惜一下这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

或许只是看一本书、喝一杯茶;或许只是为了能少说两句话;也或许只是为了能安安静静、无人叨扰地在沙发上坐上片刻。

总之只要是一个人,怎么都好。

就像每一个为家庭操了一辈子心的主妇一样。

只有家里空出来的那一刻,才会感觉自己终于从“家庭主妇”的身份里跳脱了出来。

所以送走了全家人之后,弗郎西斯卡有了一个缓缓抬起头、让脸沐浴在阳光之下的动作。

这一刻的清闲与美妙,仿佛那杯只为自己泡的久违了的冰茶。

家人离开没有多久,就有另一辆车开到了弗郎西斯卡的家门前。

车上走下一个人,问弗郎西斯卡罗斯曼桥要怎么走。

此人就是罗伯特,《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他驱车长途来此,为了拍那座有红色廊子的桥。

“从小路出去左转然后靠右走,或者左转再右转,中间会经过一间有大*狗的农场……”

弗郎西斯卡语无伦次地形容了一会儿,然后便决定亲自为罗伯特引路。

当然你可以说弗郎西斯卡从此刻就开始动心了,从见到罗伯特的那一刻。

否则她不会如此耐心地绕着一座离自己不到两公里的桥说上半天,也不会热情到要亲自给陌生人引路。

总之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的,电石火光之间,一个眼神就足够让爱情萌芽。

但此时的弗郎西斯卡还不明白这种感觉,何况“家庭主妇”的身份已经在她的心里根深蒂固。

如同影片后来的发展一样,尽管她想亲自送罗伯特去桥上;尽管她已经控制不住自己往缝隙里看这个男人;尽管她已经到了只能靠喝汽水来消解尴尬的地步。

但她依然不明白、或不愿去想,有什么情愫正在她的心里滋生。

她只知道,她想跟眼前这个男人尽可能地多待一会儿。

听他讲讲旅行路上的故事,讲讲少女时代梦想过无数次的生活机遇。

哪怕是靠着已经不足以成立的“引路”的借口,哪怕是邀请他去家里喝一杯茶休息休息。

总之就这样告别是不行的。

至于更远更复杂的目的,弗郎西斯卡暂时还没有想到。

但这就是爱情最初的样子。

你遇到了一个人,和他交谈了几分钟,甚至都还未交谈,你就知道,你们不能就这样分别,否则你心里会空落落的。

那种感觉不一定是痛苦,也不一定强烈,就只是空落落而已。

所以不管是弗郎西斯卡,还是罗伯特,都在这场微不足道的“帮忙”之后,不断地找借口重聚。

弗郎西斯卡开始在交谈中有意无意地问其罗伯特的婚姻状况,罗伯特也开始给弗郎西斯卡讲他去过的地方、拍过的非洲。

就像每一个试图逗喜欢的女孩子开心的男孩一样。

但气氛总会改变,在两人喝过休息的茶之后;在共进晚餐之后;在把酒言欢之后;在深夜来临,两人都终于找不到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彼此挽留之后。

气氛变得尴尬,他们沉默了。

弗郎西斯卡眼里泛起了泪光。

罗伯特终于缓缓开口说:

“你不必自责,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一句与“表白”无关的话,却直接挑明了两个人暧昧不清的关系。

看似是为了止错,其实不过是多了一个彼此安慰的借口而已。

《廊桥遗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用一种极为理性克制的手法,描述了一场违背道德伦理的婚外恋。

片中的罗伯特和弗郎西斯卡,从始至终都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爆发的临界点处理得相当真实微妙。

影片没有激烈的高潮,但全程暗流涌动,极为真实地刻画了两个一见倾心的男女该有的样子。

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婚外恋这一存在的偶然性和合理性。

所以当最后大雨滂沱,罗伯特站在街对面和弗郎西斯卡做无声的告别之时,这个桥段的泪点才能说服如此多的观众。

大家都接受了这份爱情,毕竟情欲和婚姻是爱情永恒的话题。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但也因为你走了,它才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如此确切的爱。

毕竟生活的磨难终将消解大部分的激情,而成年人,懂得如何不“一遇到美丽的风景就停下来”。

所以影片的最后,在了解了母亲的真实故事之后,罗琳和迈克选择了把骨灰撒到罗斯曼桥下,而不是葬在自己父亲的身边。

但同时,他们也选择了回归到各自濒临破碎的家庭之中。

对于《廊桥遗梦》,你可以说它给了一个好的示范,毕竟影片结局依然把内核回归到了家庭上,算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它“三观不正”,毕竟它确实拍出了一部唯美且令人信服的婚外恋。

但我还是想说,应该警惕一切以“三观”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做法。

电影是个人创造的产物,它是艺术品,是用来表达的。

而不是教科书,用来教化人的。

如果每一部电影都要用“三观”来评判,那我们会失去如《英国病人》、《花样年华》等许许多多的经典好片。

至于《廊桥遗梦》,愿不懂它的人这一生都不必被命运开同样的玩笑。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映时曾在美国掀起离婚狂潮梅姨代表作之